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安徽農民工,白天紮鋼筋,晚上練篆刻,10年後被人大畫院破格錄取

2024-06-27國風

文| 安染

編輯| 安染

紮鋼筋的工人和篆刻家。

一個是在炎炎烈日下揮灑汗水,一個是在書房從事人文藝術,這樣兩個看似毫無聯系的職業卻在一個人身上共存。

他叫黃九西 ,他的身份既是農民工,也是知名篆刻家。

烈日下,他在建築工地搬運鋼筋,一天一百多塊錢卻扛起一個家庭重擔。

夜幕降臨,他醉心於藝術篆刻,在方寸之間雕刻自己的夢想。

10年篆刻生涯,從只有初中文憑的農民工,到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的篆刻家,黃九西用雙手篆刻出自己的人生……

工地上的藝術家

浙江平湖一間不起眼的出租房內,一個光膀子的中年男人坐在桌子前正在忘情的雕刻著手中的印章。

這是黃九西的熱愛,也是他生活的一部份。

他擁有雙重身份,白天他是為了生活奔波辛苦勞作的建築工人,到了晚上他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家。

下午2點,室外溫度接近40度,烈日下明晃晃的工地上,黃九西全副武裝,頭上帶著嚴嚴實實的安全帽,手上帶著棉線手套。

烈日照射下,汗水順著臉頰淌的飛快。

他的面前放著一堆未加工的鋼筋,經過高溫烘烤過的鋼筋溫度將近50度。

「切割、彎折、在切割 ……」黃九西和工友抓著一捆捆鋼筋一點點整理,據黃九西說一天最少要從處理8噸 鋼筋。

黃九西帶著厚厚的手套,但他的雙手依然是布滿老繭,面對沈重炙熱的鋼筋雙手幾乎每天都會被燙起泡。

汗水順著臉頰滴的他眼睛都睜不開,可即便如此他手上的活一下不能停。

鋼筋工是他的謀生之本,再苦再累他也要幹下去。

資訊來源:浙江日報,連結已附文末

多年前妻子不告而別,為了自己為了還在上學的女兒,也為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可就是這樣一個為了生計辛苦勞累的農民工,卻在每天晚上拼命練習篆刻,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熱愛成就夢想

說起黃九西和篆刻之間的緣分,還要從他小時候說起,黃九西是安徽人,小時候家境不好,初中上完就輟學幹農活了。

但小時候的黃九西熱愛書法,初中時候他最喜歡上書法課,每一次他都認真聽老師講書法的起源和技巧。

後來他就自己練習,漸漸地他又愛上了篆刻,對黃九西而言,書法和篆刻都是相通的。

哪怕後來不上學了他依然忘不掉學校教的書法,後來沒有老師教他,他就自己買書學習練習寫字篆刻。

1993年他從老家來到平湖務工,黃九西為人忠厚老實,幹起工作來也十分認真,幹活時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幹。

休息時,他就埋頭苦練著自己熱愛的印章,最開始打工的時候,黃九西每月收入不過三四百塊錢,但他省吃儉用一年還是拿了800元報了書法培訓班。

在大家眼中,黃九西很「怪」,工地上閑暇之余,牌友們喜歡聚在一起打牌聊天,談論生活瑣事。

但黃九西對這些統統不感興趣,一得空他就在桌上鋪上舊報紙,用帶來的毛筆蘸著清水寫字。

黃九西寫的一手好字,有時候也吸引著工友們圍觀,有時候工友問他天天練字到底為啥,這時黃九西都會靦腆的笑笑說「 不為啥,就是喜歡 」。

就是這份喜歡,讓黃九西在篆刻路上一走就是十多年,日復一日的堅持著。

2005年,一次機緣巧合下黃九西認識了平湖一位有名的篆刻家、書法家張宏

看了黃九西篆刻的印章和書法後,張宏當即決定收他為徒,之後黃九西正式開始系統學習篆刻。

為了練好篆刻的基本功,黃九西強制性要求自己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多晚都要練習2個小時篆刻。

10年時間裏他從未間斷過。

20平不到的簡陋出租房內,生活著黃九西和女兒兩個人,房間和客廳用大塊簾子隔開。

簾子另一側放著床、做飯的廚具和衣櫃等等,這是他和女兒生活的地方,這邊則是承載他熱愛的地方。

桌子上擺滿了唐詩宋詞,篆刻工具,幾百塊篆刻石材散落一地。

黃九西的生活很簡單,工地、學校和家三點一線,每晚7點下班,他先去買菜接女兒放學人。

安頓好女兒和家裏的事情後他開始坐在長椅上琢磨篆刻。

一把鋒利的刻刀,一塊上好的青田石,和幾張寫滿書法的宣紙,黃九西在桌子面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他曾說過「 白天工作不管再累再忙,晚上只要坐在桌子前他就感覺很放松 」,對他而言,這是他每天享受生活的時光。

黃九西的女兒很懂事,他知道爸爸熱愛篆刻,她從來不會上前打擾,他也知道爸爸鋼筋工的工作很累,因此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到學校。

晚上等黃九西區接她的時候她已經放學好幾個小時,但她不吵不鬧一個人在門衛室寫作業安安靜靜。

每次考試,女兒的成就都是班裏第一名,並且說起最讓他驕傲的是,女兒在他常年耳濡目染下,也對書法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一張長方形的桌子,父女倆依偎在昏暗的燈光下,黃九西在這段篆刻,女兒在那端寫作業,歲月靜好。

篆刻人生

一個是冒著火花,在工地上汗流浹背工作的黃九西,一個是在出租屋拿著刻刀篆刻的黃九西。

同為生活的全部,卻因懷揣著理想和熱愛,讓他扮演著兩個反差很大的角色。

資訊來源:浙江日報,連結已附文末

因為篆刻是一門花錢的手藝,好一點的石頭和刻刀,印尼動輒上千元,而黃九西所用的都是最普通的材料,有的甚至還是老師張宏送給他的。

為了學習書法和篆刻,黃九西的日子其實過得很緊巴,每年除去固定的房租3800元,在除掉女兒的學雜費。

想要剩下錢來練習篆刻,這也意為著父女兩人在吃穿用度上要節省很多。

黃九西說,他在工地每年5萬元的收入,有2萬他都花在篆刻上 ,不過好在黃九西的付出有回報,他不斷的練習讓他的篆刻手藝突飛猛進。

用老師張宏的話來說「黃九西是他見過最勤奮的學生,如今他的篆刻水平可是在一流、二流的行列了」。

終於在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畫院西冷名家書法印研究與創作班 」朝他敞開了大門。

8月份黃九西收到了人大的錄取通知書。

這一年他49歲,從拜師練習篆刻到收到通知書整整十年。

而早在2012年,黃九西篆刻的【樟樹廟戰鬥】已經被收入浙江人民出版社【慈溪紅色銘印】一書。

從農民工到熱愛篆刻的「篆刻匠」,在一步步成為圈內知名的「篆刻家」,黃九西一路走來付出的艱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一個49歲,初中文化的鋼筋工成為了中國人大的學生,在常人眼中簡直是一個不可能的奇跡。

但對於黃九西來說,他卻偏要以理想和熱愛沖破牢籠,把奇跡變成了現實!

參考資料:

1.浙江日報:【平湖鋼筋工黃九西:工地走出篆刻家】,2015-8-17

2.杭州網:【建築工地上磨礪出來的篆刻家】,2015-7-23

3.中國青年網:【安徽農民工黃九西:從工地走出來的篆刻家】,2015-8-26

4.浙江日報:【白天抓鋼筋,晚上捉刻刀】,2015-10-10

喜歡本期節目,請您點選「關註 」,不錯過下期分享。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