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馬克思哲學的真相!速看!

2024-05-05文化

5月5日

馬克思誕辰206年紀念日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哲學的真相

選自【哲學100問】第2季

文字 · 聲音丨書傑

免費試聽 ↓

完整課程↑

各位好,前面幾期節目,我們已經詳細了解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探索成果,了解了資本主義的經濟秘密,了解了勞動異化理論。今天,我們就進入到他第二大理論發現——歷史唯物主義。這部份內容,就是大家通常意義上說的馬克思哲學的部份。

說到馬哲,大家一定不陌生。我們上學時課堂上都學過,考試也考過,甚至我們張口就能背誦出馬克思哲學的基本原理,比如「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事物是發展變化的、矛盾的」等等,我們很容易把這些觀點當成是一種口頭禪。

而在我們的印象裏,馬克思哲學分為了幾個模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

但實際上呢?馬克思本人也是如此體系化地來呈現自己的哲學觀的嗎?這是一個疑問。

在前幾期節目中,我看到了一些聽友的留言:「唯物史觀裏的物質是什麽?」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那誰決定誰是如何量化的?決定比例又是多少?」 「為什麽馬克思的哲學容易引起誤解?」等等,這裏面有疑惑的提問、有質疑的審問,當然裏面也有尖銳的否定。

不過,哲學的學習本來就是要有一種批判的態度去看待問題的,但批判的前提應該是在充分了解馬克思學說的本義之上的批判。

我們知道,馬克思哲學後期轉向了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而這個批判的基礎是什麽?是建立在對黑格爾哲學的精讀之上的。那麽,如果你要來批判馬克思,前提是在對馬克思原著精讀的基礎上,在馬克思學說的本意的基礎上進行批判。

所以,很多人對馬克思的質疑,或許是不是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解?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學習的馬克思理論,都是從傳統的哲學原理教科書而來的,而教科書裏的內容則是把馬克思主義體系化之後的內容,它呈現出來了幾個模組。

那麽問題就來了。

教科書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說的難道不是馬克思哲學嗎?我們要說,基本原理當然是的。但是這是發展了的馬克思哲學,而發展了的馬克思哲學跟那個原本的馬克思學說,就會有一些差異。正是這個差異,才導致大家會對馬克思的理論有這樣或那樣的誤解。

換句話說,或許在根本沒有理解馬克思原貌的基礎上就開始進行批判,那麽批判自然也是立不住的。

接下來,我們回到教科書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追溯這種理論的源頭。

01.

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的確立

十月革命之後,勝利的蘇維埃政權面臨的一個重要的理論任務,就是要在全黨、全國普及馬克思主義,系統闡述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

在這個背景下,蘇維埃政權組織了一批馬克思哲學理論家,對馬克思哲學進行體系化的闡釋。因為前面已經說到,馬克思的原著比較不容易讀懂,且他的觀點都是散落在各個著作之中,因此只有形成體系後才能更好地讓大家學習。於是,就有了兩本著作。

(1)【辯證唯物主義綱要】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

德波林的【辯證唯物主義綱要】和布哈林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這兩本書開啟了馬克思理論體系化的先河。

(2)【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教程】

1929年,由芬格爾特、薩爾文特出版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和1931年西洛可夫、愛森堡出版的【辯證唯物主義教程】,這兩本著作標誌著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的初步形成,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二分結構」的形成。

(3)【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

1932、1934年出版的米丁和拉祖莫夫斯基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標誌著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形成。

這本書最突出的特征是什麽?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了政治化的定位,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蘇聯政治服務和為現行政策作論證。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本書的目錄。

【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目錄:

上冊 辯證唯物論

第一章 當作宇宙觀看的馬克思主義

第二章 唯物論和唯心論

第三章 辯證法唯物論

第四章 唯物辯證法之諸法則

第五章 哲學中兩條陣線上的鬥爭

第六章 辯證法唯物論發展中的新階段

下冊 歷史唯物論

第一章 辯證法唯物論與唯物史觀

第二章 論社會經濟形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第三章 資本主義的和社會主義的經濟關系

第四章 關於社會群和國家的學說

第五章 過渡時期之政權與社會鬥爭

第六章 意識形態論

第七章 戰鬥的無神論

第八章 社會變革論

第九章 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

從目錄我們就能看到,這本書把馬克思哲學分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個部份。

其中,「辯證唯物論」中的第五、六兩章,「歷史唯物論」中的第五、七、九三章的內容是當時蘇聯政治形勢的產物。這本書作為了哲學的教材,它的主要的文獻依據是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其中主要是參照列寧的文本,馬克思本人的重要哲學著作卻很少被參照。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這本書第一次明確地把馬克思哲學分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個部份,將「物質」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起點範疇,分別論述了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歷史觀。

這些內容和結構同當今占主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內容和結構是一致的。

(4)【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1938年史太林出版【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使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二分結構」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一形態,也標誌著這種體系在蘇聯和整個共產國際中被確立下來。

這本書在「二分結構」的框架內,將列寧的觀點推到了極致;思維邏輯是從唯物主義自然觀線性的、簡單的推出唯物主義歷史觀。其中描述的很多內容也是大家熟悉的教材內容,譬如「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世界按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等。

而我們接觸到的馬克思哲學呢?

其實是在1932年李達寫的【社會學大綱】(由【辯證唯物主義教程】改編),這本書是中國自己寫的第一部以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為藍本、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大部份統一為特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它開啟了在中國以教科書形式傳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路徑。這種影響直到今天。

所以說,我們課本上的馬克思哲學的內容,也就是教科書裏的哲學,底本是來自蘇聯的馬克思主義。雖然在上個世紀80年代學術界已經開始反思,也新編了一些教材,我們現在的教科書裏的哲學已經有了一些修正,但是四大模組相對隔離的局面沒有改變。

在以上歷史的陳述中,我們已然了解到教科書內容與結構的真正來源。

其實,馬克思本人的哲學思想是散落在他的著作中的,並不是我們看到的今天的這個體系化的哲學。甚至可以說,馬克思哲學本身是沒有體系的,馬克思也沒有構建體系的欲望。

但史太林等出於意識形態特別是宣傳的需要,要構建出一個體系。有了體系,大眾接受才容易嘛。

於是有了體系後就會割裂出幾個模組,這幾個模組之間按照一種邏輯展開。但一旦割裂出模組後,那個原汁原味的東西就喪失了。就好比說,唯物論和辯證法這種二分,本來這兩者是合而為一的,是不能割裂開來的。不是說辯證法是一個提煉出來的獨立的方法運用在唯物論之中,而是說你在用歷史的、客觀的角度闡述社會發展規律時,就不自覺的體現出了辯證法的態度。但經過體系化的闡釋之後,我們似乎可以把辯證法單獨拿出來使用了。

因此大家要學習馬克思哲學,一定要回到原著裏的內容去學習。接下來我們具體來說說,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體系化之後,會出現問題?

02.

對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模式的反思

蘇聯的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大特征就是進行了一種二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先去研究一下 自然的唯物主義,這個世界的規律、自然的規律是怎樣的,然後把這個在運用到了歷史發展之中,就有了歷史唯物主義。

也就是說,蘇聯模式的立足點是自然或者說是機械的自然。從客體出發來考察物件,物質是一切變化的主體,從「物質」出發,把這套規則再運用在歷史發展的領域裏,去把握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關系,認為社會、人及思維是物質運動的展開,是物質的不同表現形態。

既然自然界、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思維是第二性,那麽自然也能得到另一個結論,即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社會意識是第二性。

在這個方式下,就從辯證唯物主義直線式地、簡單地推演出了歷史唯物主義。就好比說從A推到B,那麽先研究下A是什麽,A是自然的規律、物質的規律,那麽把這個規律運用到人類歷史中,不就推出了B,歷史唯物主義了嗎?

這是蘇聯的模式。

但馬克思本來的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呢?是先從社會入手的,立足點是社會的人,歷史的人,現實的人,從人的實踐出發去探索。人的實踐是一個總的核心。因為人的實踐就包含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在實踐中去考察歷史的發展規律,這個「實踐」本身是豐富而全面的,正是在此基礎上,人才體現出了一種創造性和能動性。

正因為實踐的基礎,有了物質生活,從生活的物質生產本身出發闡述現實的生產過程,去考察歷史的發展行程,在此基礎上上人才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意識」。

所以馬克思的哲學,是以實踐為特征的歷史唯物主義。先從社會入手,從現實的人切入,從人的實踐活動和物質生活切入去探究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那麽馬克思探究的這個自然,不是純粹的自然界,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人化的自然。

那麽就此來說,蘇聯的模式將實踐的本質淡化,人的主體性、選擇性和創造性被忽視,社會發展規律在人的活動中的生成性消失,歷史規律成了神秘的宿命論,社會發展中的「主體」消失了。

蘇聯模式犯了與費爾巴哈同樣的錯誤,將自然與社會隔離開來,將自然看成是機械、物理的運動,是「開天辟地以來就已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

那麽,分離了自然與社會之後,就將自己的哲學基石建立在抽象的物質上,以此為基礎,完成了從自然到社會的邏輯推演。從此,就構建起形式上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實質上卻是向自然唯物主義的理論大倒退。這種倒退的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的唯物主義」。

也正是這種「抽象的唯物主義」,使蘇聯模式中的辯證法成了相互聯系、變化發展、量變質變、對立面鬥爭簡單機械的辯證法。辯證法中的實踐基礎抹殺了,辯證法就從一種批判哲學變成扼殺批判的手段。

好了今天說了這麽多,可能解開了困擾著大家的一些問題。因為平日裏,大家並沒有看到馬克思哲學的真相,所以才會產生各種誤解。我們也知道了,馬克思的哲學觀點本身是沒有體系的,他的觀念是散落在他的著作當中的,所以要了解他的歷史唯物主義,就一定要從原著的內容出發。

下期節目,我們就透過【德意誌意識形態】這部著作,去看看馬克思在原著中的思想是怎樣的,歷史唯物主義到底講了什麽。

感謝收聽,下期見。

——書傑【哲學100問】第二季

完整課程

全網獨家 丨針對0基礎小白開設 丨脈絡清晰

購課贈送:250張邏輯思維導圖

已購課程使用者可領取

邏輯圖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