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為什麽以前認為美的,現在不覺得美了?

2024-03-02文化

「美是什麽?」

「為什麽嘴上說著不要,但身體很誠實。」

「在消費時代,如何獲得自我對美的判斷?」

「為什麽以前認為美的,現在不覺得美了。」

「為什麽青春雖好,但也不值得你那般懷念?」

「為什麽怕死是很自然,但又不合邏輯的感覺?」

……

人生遇到的一切事情,其實都是美發生的機緣。明月、晴空、溪流、山巒、市井……萬事萬物皆可撥動人心。 如何發現、判斷並反思美,這些你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在 【不思而美——一個人的心靈簡史】 一書中找到答案。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詩與遠方還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南京師範大學著名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駱冬青研究文藝學、美學三十余年,他將【不思而美——一個人的心靈簡史】一書作為講授心靈美學課程的「講稿」,將時間歷程中「心」的情動與靈動化為「心靈美學」的概念,將大量文學影視作品、社交案例的分析與豐富的美學批評理論相結合,為我們展現出現代社會如何影響了人們的情感結構和關系。

駱冬青

「欺騙」也是一種「溫柔」

「講稿」與「著述」的不同,或許正在於其似乎即興的發揮,在「說話」的過程中,常常有一些「腦洞大開」、靈光乍現的「突發奇想」。 比如,他闡釋「不思」是懸擱了思致,是某種懶惰、怠惰、無所謂,是遇到某個事情,來不及想,而身體和心靈做出的感性呼應;「無法思考甚至無法呼吸的落魄瞬間,是尋回了魂魄而失去了原來的思考能力的——‘弱智’時刻,傻傻的分不清,卻感覺靈敏到瘋癲,智商欠費而感效能力飆升」;他認為 「人生其實有兩種力:一種是緩和力,是一種愛的力量,溫柔的、嬌柔的、柔潤的、和某一個物件結合在一起的情感力量。一種是強力、硬的力。它想打破某個舊的東西,創造出新的東西。」以「溫柔」為例,因為欺騙了被抱在懷中的懵懂的女兒而感到心酸、歉疚和「心疼」是溫柔的,「秋波那一轉」是溫柔的,「老小」的兒童心態也是溫柔的…… 書中這樣的 「頓悟」 比比皆是。

「美麗」需要加點「理性」

作者對心靈的感性註視,並不意味著對理論的刻意弱化。 【不思而美】並不只是抒寫作者對自己的人生歷程的體悟。作為一門美學課程的講稿,它很重視對美學理論的闡發,極具思辨性和邏輯性。 書中梳理了「美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歷史,探討美學與「感性」的關聯、美學的研究物件、美與醜的聯系。美學作為一門學科,其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包含了美學與日常生活的關聯、中國美學思想的特點、美學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等。此外,審美想象、審美趣味、審美視角、審美通感等也屬於美學學科中的關鍵問題。作者將發生在個人身上和身邊人、陌生人身上的故事娓娓道來,確實而生動,賦予了美學理論獨特的節奏、音色、動作、表情。

「美」也可以「真性情」

【不思而美】另辟蹊徑,從人類個體心靈的成長歷程出發,尋找共通的美感。它 「以感性的方式描述感性、用情性的體悟直觀情性」 ,敘述人生的「情節」,反省、探索這些人生的感覺、情感、經驗。

在這本書中,那些迷人的星辰得以繼續映耀。柏拉圖、盧梭、維科、康德、歌德、席勒、叔本華、尼采、黑格爾、弗洛伊德、海德格爾、拉康、德裏達、羅蘭·巴特、雪萊、蘭波、老莊、鐘嶸、朱熹、李贄、陳寅恪、王國維、魯迅……從【詩經】到【荷馬史詩】,從【紅樓夢】到【浮士德】,從遠古神話到當代小說,畫卷徐徐展開,星辰一一呈現。令人歡喜的是,它並沒有因只推敲內心歷程,忽視了外面的世界,而變得局促、仄隘。相反,它完成了一個「展開的世界」。

美學是廣闊的,並且,隨著人類生活的豐富,它的枝蔓還在不斷生長、延展,凡與人類生活相關的,沒有不能與美或美學相聯系的。 正如作者在緒論中所提倡的:「美學與人的心靈的各方面相貫通」,我們需要「把美學與人生、生活、文化的各個方面聯系起來思考問題」。

有生趣的人生是不能被釘死的,它要「活」、要「變」、要「出格」、要「不確定」。 這樣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撩撥出內心的喧嘩與騷動,才能在腦海中和內心裏不斷掀起「新浪潮」,才能「新生」,才能提著一股「氣」,不被時間和歲月打敗。


人生是不可逆的,但文學藝術可以重新編輯、剪輯人生,人生似亦可由此得以增厚、加寬。 【不思而美——一個人的心靈簡史】將個體的情性的生命做了一次感性與理性交織的梳理。 我們的人生中已經錯失的日子,經由這本書得以閃回抵達。 未來還沒有經歷的時間,也因為有它的引領,似有了暢想的眉目。


↑掃描圖片二維碼,即可購買

【不思而美——一個人的心靈簡史】

駱冬青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

文 | 李珊珊 朱俐俐

圖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