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妙手生花,山東小夥把白糖玩成國潮

2024-04-07文化

栩栩如生的遊蝦,宛如琉璃的水仙花……山東小夥崔久祥用了九年的時間,將白糖玩出了新高度,尋常可見的白糖加熱後在他的手裏仿佛賦予了生命,揉捏間就變成了一件件令人稱奇的藝術品。采訪時,崔久祥說,他要在自己的糖塑作品中註入更多中國元素,讓世界領略非遺之美。

1991年出生的崔久祥是濰坊諸城人,上學學的是食品藝術,2014年畢業,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學校推薦到廣東一所學校當食品雕刻老師。「上學時興趣在食品雕刻上,對糖塑的了解非常簡單。」崔久祥說,雖然都是食品藝術,但是食品雕刻和糖塑還是兩碼事,真沒想到上海的一次經歷,會讓他放下雕刻的「老本行」,從事起了糖塑藝術。

「當時是去參加一個食品藝術的比賽,正好看到了選手的一組糖塑作品。」崔久祥說,這組作品是借鑒西方抽象畫的表現形式,利用糖加熱拉絲的特性制成的,當時他一看到作品呈現的效果,立馬就被迷住了。「很靈動,質地晶瑩剔透,我當時想這種表現形式如果能融入中國的傳統元素,肯定也非常好!」崔久祥便開始拜師學藝,學習用糖來塑造萬物。

「一開始也沒覺得會很難。」崔久祥說,因為自己有食品雕刻的基礎,而且面塑也學過一些,就覺得糖塑應該很容易上手,但真正操作後就知道不是那麽回事。

「面塑可以反復揉搓,但糖不一樣,揉兩次之後就沒有通透度了,還會產生氣泡,所以要求手上的精準度很高。」崔久祥說,而且糖塑對溫度的要求也很高,需要把糖熬到160度之後再降溫至60度左右放置在恒溫加熱機上進行操作。

拉伸、揉捏,直到糖體呈現絲綢般的光澤,得到精巧的造型,這看似行雲流水般的操作其實並不輕松。「剛開始做的時候,吃了不少苦頭,經常是做完一件作品,手上已經燙了好幾個水泡。」崔久祥說。

在對糖塑的特性和基礎有了清楚地認識後,如何創新就變得尤為重要。「我想把我的糖塑作品做到極致,做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崔久祥特別喜歡中國水墨畫氣韻生動的表現,就想著能否把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為此,崔久祥又系統地學習了國畫中的造型、顏色方面的知識,然後嘗試將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水墨色彩的暈染用糖展現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多種色彩的交融,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恰到好處。」崔久祥說,比如食用色素在什麽溫度下加入、怎麽加入都有講究,而這都需要幾十次的嘗試,雖然這個過程很熬人,但是突破了技術瓶頸的暢快,又讓他很滿足。

他的努力最終結出了累累碩果。爛漫盛開的芍藥、翩翩起舞的紅嘴藍鵲、惟妙惟肖的水墨蝦……每一個作品都讓人眼前一亮,由衷贊嘆,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註到他的作品。

一些喜歡崔久祥作品的網友在看到【墨蝦圖】後,還給他起了一個「糖白石」的愛稱。「我知道這是網友對我的鼓勵,也堅定了我將傳統文化繼續融入糖塑藝術的決心!」崔久祥說,當創新的糖塑藝術和傳統文化結合,就相當於開啟了一座寶庫,讓他有取之不盡的素材和靈感。

「目前我正在構思用糖塑來講述中國故事。」崔久祥說,中國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非常多,如果能用糖塑來表現,一定很有意思,透過這些傳統題材,再在糖塑中融入現代審美和技法,很容易讓作品迸發出新的生命力。他也希望有一天,作品可以走出國門,讓更多的人感受中國糖塑的魅力。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鮑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