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三學(一)——【瑜伽師地論】筆記(八七八)

2024-07-11文化

瑜伽師地論 卷第二十八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第二瑜伽處之三

雲何為學 謂三勝學。一 增上戒學 增上心學 增上慧學。雲何增上戒學 謂安住具戒等,如前廣說 是名增上戒學。

品類建立的第五部份內容,講的是「學」。【披尋記】中解釋,「三學方便唯聖教有,不共外道,是故名勝,亦名增上。」這三種能夠證得聖道的學方便,唯獨只有佛法中才有,是不共於外道的,所以叫作「勝」,也叫作「增上」,分別是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增上戒學」是指前面講的,「安住具戒,堅牢防護,別解律儀,軌則所行,皆得圓滿。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一切所有學處,是名戒律儀。」

雲何增上心學 謂離欲 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 具足安住,乃至能入第四靜慮 具足安住 是名增上心學。又諸無色 及余所有等持 等至,亦皆名為 增上心學。然依靜慮 能最初入聖諦現觀 正性離生 非全遠離一切靜慮 能成此事,是故靜慮最為殊勝 故偏說為增上心學。

「增上心學」,指的是遠離欲界的一切煩惱,遠離惡不善法,修習有尋有伺,離欲生喜樂,證入初靜慮。「具足」是指具足五支,尋、伺、喜、樂、心一境性,圓滿成就初靜慮。乃至能夠證入第四靜慮,具足舍清凈、念清凈、不苦不樂受、心一境性,圓滿成就第四靜慮。

還有無色界的四空定,以及其余的所有「等持」,空、無相、無/願等三摩地,還有「等至」,五現見三摩缽底、八勝處三摩缽底、十遍處三摩缽底、四無色三摩缽底、無想三摩缽底、滅盡定等三摩缽底,這些都叫作「增上心學」。但是只有依靠無漏的根本靜慮,才能在最初的時候證入聖諦現觀,成就無我的智慧。如果遠離了一切的靜慮,是不能成就這件事情的,所以無漏的根本靜慮,是證得聖道最殊勝的助緣,所以才僅說四種靜慮是增上心學。

雲何增上慧學 謂於四聖諦等 所有如實智見 是名增上慧學。

「增上慧學」,指的是在無漏的根本靜慮中,觀察思維四聖諦法,觀察苦、空、無常、無我,所得到的真實智慧和見地。真實地觀察到諸行無常、所受皆苦、諸法無我,這都是聖人的真實境界,並非是依靠凡夫的分別思維得到的。對凡夫而言,這樣的智慧是不可思議法。

問:何緣唯有三學 非少 非多?答:建立定義故,智/所依義故,辨所作義故。建立定義者 謂增上戒學。所以者何 由戒建立心一境性,能令其心 觸三摩地。智所依義者 謂增上心學。所以者何 由正定心念一境性,於所知事 有如實智 如實見轉。辨所作義者 謂增上慧學。所以者何 由善清凈若智 若見,能證究竟諸煩惱斷。以煩惱斷,是自義利 是勝所作 過此更無勝所作故 由是因緣 唯有三學。

是什麽原因,只有三種學,不少也不多呢?一是因為「建立定義」,由持戒清凈才能建立心一境性,或者說持戒清凈是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才能夠在其上建立心一境性,也就是證得禪定。二是因為「智所依義」,由證得禪定,證得了無漏的正定,才能夠產生如實的智見,產生無我、畢竟空的智慧。三是因為「辨所作義」,由之前所得到的如實智見,依此才能夠證得究竟斷除一切的煩惱。

煩惱斷除了,這是屬於自我的義利,自己成就了最殊勝的事情,再沒有能夠超過這種殊勝的事情了。由這樣的三種因緣,所以只有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三無漏學。依靠這三種學方便,就能夠證得聖道。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 南懷瑾選集全集 太湖大學堂叢書
¥48
精選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