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第6125回:傑姆羅馬圓競技場,羅馬非洲標誌象征

2024-04-03文化

【黃劍博采風追影】【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無欺於死者,無負於生者,無愧於來者

第6125回:傑姆羅馬圓競技場,羅馬非洲標誌象征

世界美妙絕倫的鬥獸場——傑姆。

沒有希臘就沒有羅馬,沒有羅馬就沒有近代歐洲。

鬥獸場站立,羅馬就站立;鬥獸場倒下,羅馬也倒下。

羅馬鬥獸場是羅馬繼承希臘文化中對體育的熱愛。

如果你在突尼西亞只有一天的時間,而且你只能參觀一個地方,那我建議你直接去埃爾·傑姆鬥獸場。

鬥獸場是羅馬帝國對外擴張過程的最佳見證。

為了慶祝建築成功,羅馬人把幾千名奴隸放入競技場中與野獸展開決鬥,他們的下場自然不必多說。

幾時有鬥獸場,幾時便有羅馬;鬥獸場倒塌之日,便是羅馬滅亡之時。羅馬已經倒下一千多年了,而鬥獸場依然矗立,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相距遙遠的我們也可以穿越千年風雲變幻,探秘鬥獸場的前世今生。

穿過人群和車輛擁擠的小鎮中心,當傑姆圓形競技場出現在我們眼前時,黃劍博震驚得說不出話。

埃爾•傑姆鬥獸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能進入地下參觀的古羅馬鬥獸場。當年隔絕地上與地下的沈重石板已經被換成透明的玻璃板,讓地宮不至於像1700年前那麽恐怖壓抑。

地宮的走道兩側是一個個關押奴隸與野獸的隔間。在這裏,獸權大於人之權,十個人被擠在一個隔間內,野獸則能享受到單間的待遇。和羅馬鬥獸場一樣,這裏的地宮設有絞盤式升降裝置,能將角鬥士和野獸送到地面的競技場中;下水道系統負責將沖洗屍體的臟水排出場外。

公元前28年,屋大維被元老院賜封為「奧古斯都」,後屋大維獨攬大權,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在屋大維死亡後,羅馬帝國的疆域以地中海為中心,西到大西洋、北至萊因河和多瑙河、

東以幼發拉底河為界、南到阿拉伯和阿非利加的沙漠,把大自然的地理限制當成永久的防線和邊界。在圖拉真時期,皇帝開始對達西亞人(又稱達契亞)進行征戰,他們的居住地越過多瑙河,戰爭勝利後,獲得達西亞行省。

阿非利加原先在迦太基共和國的統治下,在布匿戰爭輸給羅馬後,被羅馬設立為阿非利加行省,現在成為突尼西亞和利比亞的統治範圍;羅馬帝國從大西洋到幼發拉底河,縱長有三千裏,介於北緯24度到56度之間,位於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溫帶,大部份都是肥沃的原野和適於耕種的地方。

雖然羅馬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當中,但他所遺留下來的諸多事物卻仍然保留,羅馬鬥獸場便是其中難以讓人忽略的瑰寶。雖然現在的羅馬鬥獸場只剩遺跡,但它卻不僅僅只是一座遺跡,更是龐大強盛的羅馬帝國。

這座坐落於突尼西亞東部蘇塞和斯法克斯之間的傑姆村的競技場是當時古羅馬國王送給突尼西亞的禮物. 這座競技場氣勢恢宏,長138米,寬114米,共有四級座位,每級座位之間距離30米,可同時容納三萬五千多名觀眾。

每一級台階都顯得很高,邁步上行,頗覺吃力。據說這些修建競技場的石塊均來自30公裏外,石塊中還夾雜著貝殼的痕跡。競技場圍墻高大,層層拱廊相連,整個結構典雅迷人。登上觀眾席頂層眺望,墻外不遠處就是城市,萬家燈火璀璨。視線往下,偌大的競技場盡收眼底。

透過玻璃板向上仰望,環繞場地的防護墻外是層層疊疊的階梯式座位,再外側就是一圈圈眼花繚亂的高聳拱券,讓人不由對古羅馬人的建築手筆嘆為觀止,更覺得埃爾•傑姆鬥獸場無愧於「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的標誌和象征」——這話可不是黃劍博說的,而是出自一位19世紀到此一遊的法國名人之口,他的名字叫古斯塔夫福樓拜。

懷著一顆好奇心,我們欣然邁進了這一見證和訴說千年滄桑歷史的鬥獸場。首先進入的,是一樓寬闊的環型走廊,數百根圓石柱矗立,氣勢磅礴。再從旁邊樓梯拾級而上,到達二樓門口,但見場內楕圓型的鬥獸場和四周特大的看台,其規模、風格和震撼力,簡直不亞於意大利的古羅馬鬥獸場。我們也仿佛置身於意大利的古羅馬,倘徉於世界第一大鬥獸場的遐思之中……

在世界古代歷史上,不同國家的各時代君王和貴族都會想出一些好玩的事兒來取樂自己,然而,縱觀世界史上的眾多休閑娛樂活動,任何國家的統治者也沒有古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更加狂熱了。

為了觀賞驚險刺激的角鬥場面,他們不惜財力,大興土木,建造宏大競技場,並以奴隸與野獸的生死角鬥,博得自己一時的歡樂。在古羅馬帝國輝煌的近600年時間裏,在世界上一共建有三大競技場,其中的兩座在意大利,一個就是著名的羅馬大競技場,另一個是維羅納競技場,而第三座競技場就是這個位於北非突尼西亞的埃爾.傑姆競技場,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鬥獸場,它的體積僅次於古羅馬鬥獸場。

兩千多年的羅馬人,絕對比你想象中得還會享受腐朽人生。在征戰打仗和集會選舉之余,泡澡、看戲和角鬥,是古羅馬人的三大愛好。泡澡要去在各個城鎮修建的公共浴池,看戲和看角鬥士競技,則要去專門的露天劇場(amphitheater),也成為鬥獸場和競技場(arena)。好馬配好鞍,好戲得去好地兒看。

第一個羅馬露天劇場,也是競技場出現在公元前1世紀,由木頭蓋成。羅馬人不辭辛勞,讓露天劇場在帝國的疆域內遍地開花。現今被發現的古羅馬競技場有230多個,從意大利的羅馬到英國的切斯特,到處可見帝國遺風。

去過意大利的朋友都知道,羅馬城內有一座非常著名的鬥獸場,那是古羅馬帝國時期的第一座鬥獸場,建成於公元150年左右,而突尼西亞的鬥獸場晚於羅馬鬥獸場差不多100年,大約建成於公元250年左右。

我在前面的旅行日記裏記錄了古羅馬帝國是在公元前146年攻陷迦太基古城,也就是今天的突尼西亞境內,到公元439年前後,古羅馬帝國沒落時,已經統治突尼西亞近600年。在這幾百年間,古羅馬帝國將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文明和文化帶到了這裏,不僅修建了眾多神廟、競技場、露天劇場等等,而且,將這座恢宏的鬥獸場帶到了北非.

經過不斷攀沿,我們到達頂層。端坐於觀眾席的頂排,鳥瞰四周,偌大的鬥獸場,萬千景象一覽無余。構建這個龐然大物的封建帝王怎麽也不會想到,如今的鬥獸場,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世界遊客,也帶來巨額經濟收入。

往事如煙,古羅馬鬥獸場和眼前的埃爾·傑姆鬥獸場,變換著同樣的歷史面孔,承載過同樣血腥的歷史功能。

再次靜坐於高高的看台,觀望著埃爾 傑姆這古老的鬥獸場或競技場,飛翔的思緒和思索的羽翼,將我再次帶回到遙遠的古代,我仿佛又看到了人與人廝殺、人與獸搏鬥,

鮮血淋漓、血如泉湧的慘烈景象;似乎又聽到了敗者、傷者撕心裂肺、無助絕望的慘叫聲,以及看台上同時爆發出的震耳欲聾的喝彩聲和詛咒聲。

角鬥運動的盛行推動了西羅馬帝國的消亡。角鬥在當時的羅馬不僅僅只是一種運動,而是更多地反映出了羅馬人的生活和消費觀念。也正是這種毫無節制的奢侈和浪費,使得西羅馬帝國一步一步走向衰弱,並最終為外來的入侵者所消滅,角鬥運動也在五十年後消失無影。

這裏的歷史會說話,它超越時空,直面古往今來的歷代遊人,深情訴說,稟告世人,放眼未來。

千年輪轉,蕩氣回腸。生命瞬間消失,壯烈頃刻形成;偶爾會有角鬥士在人獸搏鬥中獲勝,被眾人擡到水池洗去血汙扶上大馬,穿過凱旋門而成為英雄。

拾階而上,在廊柱與門洞中穿行,撫摸著被風雨侵蝕已經殘缺了的巨石,仿佛還能觸摸到一千多年前的溫度;圓柱上的雕刻與鑲嵌藝術品,還是那樣得精美典雅栩栩如生,讓今天的黃劍博依舊驚嘆不已;

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艾爾•傑姆鬥獸場,是世界上現存最完整的鬥獸場,被西方名人稱為「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的標誌和象征。」古羅馬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站在希臘文明的肩膀上,羅馬帝國內治外攻開疆拓土,將地中海納入帝國的內海,其版圖一直延伸到中東的敘利亞,自然北非的突尼西亞也被收入囊中。

艾爾傑姆現在只是一座兩萬余人的小鎮,但在古羅馬時期,這裏是羅馬帝國在北非的重鎮,留下許多古羅馬時期的遺址,而鬥獸場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今天的艾爾傑姆作為旅遊城市是不夠格的,但因有鬥獸場的存在而聞名於世。艾爾傑姆有馬賽克博物館,馬賽克裝飾畫在古羅馬得以快速發展而達到其頂峰,被稱為「不褪色的油畫」,

馬賽克拼畫師的地位與收入都很高,今天的突尼西亞保存有最多的古羅馬時期的馬賽克壁畫,故也被稱為「馬賽克」之國。意大利考古學家發現了古羅馬戰功赫赫的將軍馬庫斯·諾尼烏斯·馬里努斯的大理石墳墓。馬里努斯正是好萊塢影帝羅素·克勞在史詩巨片【角鬥士】中所飾演的馬克西默斯的原型。

就像大英帝國透過戰爭完成工業革命一樣,古羅馬也是透過戰爭來完成大業的。

縱觀整個羅馬帝國的崛起過程,戰爭是其中最為常見的手段,也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最初的羅馬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鎮,在透過歷代國王的勵精圖治和對外侵略後,羅馬才最終在地中海沿岸站穩腳跟。

經過這次改革,羅馬內部的階級矛盾得到了極大緩解,並得以積聚起全國的力量開始對外征伐。為了獲得地中海西部的控制權,羅馬同當時的強國迦太基之間爆發了三次布匿戰爭,前後長達百余年。

在三次都戰敗的情況下,迦太基滅亡,羅馬則將其變為自己的第一個行省——阿非利加行省。透過這三場戰爭,羅馬不僅獲得了大量的奴隸和財富,更重要的,戰爭的勝利引起了羅馬社會內部各方面的深層次改變,這使其變得更加強盛。在與馬其頓王國經歷了四次戰爭的拉扯後,羅馬在整個地中海地區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霸權,這成為它後續愈發強大的資本。之後,羅馬並未停止自己擴張的腳步。

圖拉真繼位後,先後將達契亞、亞美尼亞、帕提亞等地區納入羅馬的管轄範圍之內,羅馬的疆域在此時達到最大,升級為一個龐大的帝國。而也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無數敗方子民淪為奴隸,他們紛紛湧入羅馬,或被倒賣、或被豢養,成為羅馬社會的重要組成部份。而在眾多享樂方式當中,讓奴隸們在角鬥場中互相廝殺則尤其引人註目,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飽受戰爭洗禮的羅馬人的觀看興趣。

羅馬鬥獸場就是在一座羅馬在成功侵占耶路撒冷後由8萬名奴隸建成,並且最多可容納9萬名觀眾的「表演」場所。

角鬥士是不會跟動物對戰的,跟動物搏鬥的表演者叫「鬥獸士」。在羅馬人眼中,鬥獸士和角鬥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職業。角鬥士有時可以在戰鬥中投降,失敗者也不一定會被殺死。兩千多年後的黃劍博可以輕松自在地以參觀者的身份置身事外,小貓悠然自得地睡在競技場的土地上曬太陽,小商販們利用競技場的盛名招徠的遊客售賣紀念品,

藝術家在此創作臨摹這座建築奇跡,幾十個中國跟團遊客和浩浩蕩蕩的歐美散客湧入鬥獸場……曾經的歷史,好像從沒有發生過一樣。古羅馬的城市,中心廣場公共浴場及競技場場是必不可少的,艾爾傑姆鬥獸場便是這樣一座氣勢恢宏、雄壯巍峨、構造完美、寬闊高大、工藝精美的偉大建築。當然這一切是在成千上萬奴才的累累屍骨上建成的;建成後的鬥獸場繼續用奴才的血汗供荒淫不良管理層與帝國的市民娛樂與享受。

鬥獸場長約150米、寬約124米,周長457米。由幾萬塊長約1米、寬約70厘米、高約50厘米的石頭壘築而成,可容納四萬多觀眾;傑姆本地並不生產巨石,所有的石塊均需從上百公裏外開采運輸,工程量的巨大與難度可想而知。從鬥獸場正門進入,中央場地的下面有走廊與一間間的小屋,這裏是關押角鬥士的地方;

逼仄陰森的空間與鬥獸場呈斜坡狀向上伸展的觀眾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其實也是奴隸與管家兩個階之級間的巨大反差。鬥獸場高36米分三層,各層的立柱分別為多立克型、愛奧尼型及哥連斯型,建造者以此在向古希臘文明致敬。每層的拱廊相連共建有500個門,方便觀眾就近快速進入與散場時的快速散退,其結構非常合理,以至於現代運動場的設計理念也一直延用於此。

歷經風雨的競技場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上演著一場接一場的音樂會,歌聲悠揚,旋律在劇場上空盤旋回蕩,它見證了人類由野蠻邁向文明的行程。果實成熟了,腐爛是它唯一的命運。當上了角鬥士,結果就是死。古羅馬時代的鬥獸場修建了很多,遍及地中海周邊沿岸城市,但是留存下來保存完整的屈指可數。四層的鬥獸場全世界只有一座,就是提到鬥獸場人們條件反射出的意大利羅馬的古羅馬競技場,俗稱羅馬鬥獸場。

但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鬥獸場卻不是它,正是眼前這座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突尼西亞「傑姆的圓形競技場」,El Jem Colosseum。傑姆鬥獸場圍墻高大,是北京故宮城墻的五倍,遠遠便見其嵬嵬身姿。它層層拱廊相連,寬闊高大,構築典雅。人行其間,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穿行。各層連拱廊的柱型,富於變化,漫遊其中,就如置於古代石柱雕刻藝術的宮殿。拾級而上,似在扶搖直上羽化而登仙。

端坐在觀眾席的頂層,俯身下望,偌大鬥獸場,景象一覽無余,盡收眼底。整座鬥獸場形似一口平放的大鍋,四周自下而上,階梯式的座位,密密麻麻。埃爾傑姆競技場的規模僅次於古羅馬鬥獸場,與意大利維羅納競技場並稱為世界三大古羅馬競技場。建造競技場的巨石並非來自本地,因為傑姆並不生產巨石,這些沈重的建築材料都來自於30公裏外的莎拉塔,也有人說是靠奴隸從200公裏外的加貝斯開采並運來的。

最終建造成了長軸188米、短軸156米,總占地16萬平方米的龐大競技場。後來蒂斯杜斯就是現在的傑姆,成為了羅馬帝國在北非地區的第二大城市。公元238年發生反仇後,忠於馬克西米努斯皇帝的軍隊摧毀了這座城市,傑姆一蹶不振,就再沒恢復。競技場失卻了它的功能,有一些巨石被拆下去修築造別的建築了,其中就包括凱魯萬的奧克巴大清真寺,其余基本保存完好。

到羅馬帝國時期,一場角鬥甚至涉及數百人,持續長達上百天之久。人們津津樂道地觀看著場內的犯人廝殺,埃爾傑姆競技場有數以萬計的觀眾包間,許多地下機關,為了身份高貴的觀眾能更好地觀看決殺,我們走進了當年關押動物和人的「房間」和坑道內,現在的人們為了地下采光,將原本的地面用一條玻璃代替,

可以想見原來是多麽暗無天日。角鬥士們就是在這樣陰暗又狹長的坑道中備戰,在像窯洞一樣的土窩中生存,數著生命中的最後時光。他們並不知道將要到來的對手是誰,直到開啟門的剎那,可能是猛獸、猛將,也可能就是他們自己的父親或親兄弟。不要為了迎合所有人,把自己過的這麽累,費盡心思的讓所有人都開心,你會忘了該怎麽讓自己開心的。在古代統治者尋歡作樂方面,沒有比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更狂熱的了,

每逢競技慶典節日的鬥獸場,上午是人獸搏鬥,中午是集體處決,下午是角鬥士對決。其中,又以人獸搏鬥最為「壯觀」和慘烈。羅馬人最喜愛的娛樂就是對血淋淋的角鬥場面作壁上觀,大批的角鬥士被驅趕上場,或相互殘殺,

或與野獸肉搏,嗜血的貴族奴隸主與市民則在角鬥士的流血犧牲中獲得一種野蠻的快感。從地牢被解壓到場地中央的奴隸面對猛獸只有兩種存在方式,要麽生存要麽死亡,而無論選擇哪一個,都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舉辦血腥的人獸搏鬥表演,是為了滿足一代又一代羅馬帝國皇帝教育訓練出更多勇敢地面對死亡、效忠帝國的將士,還可以把觀賞血腥搏鬥作為下層民眾渲泄爆力的渠道,轉移他們對帝國的不滿,以減少對羅馬帝國統治者的威脅。

但殘之暴與血之腥是不可能長久維持的,暴之力文化的長期浸淫使得羅馬帝國初期所提倡的勇敢、公平、誠實、正直等品質,在羅馬民眾中蕩然無存,龐大的帝國遂搖搖欲墜最終急速滅亡。在階梯式看台的高處一隅坐下,靜靜地俯瞰場中央,

眼前浮現出競技場上人獸搏鬥、鮮血淋淋、血肉模糊的慘烈畫面,看台上觀眾群情亢奮、血脈賁張、如癡如醉的瘋狂舉止;耳旁好似響起了號角聲和震耳欲聾排山倒海般的狂呼聲,將野獸的吼叫與角鬥士絕望的慘叫聲淹沒……凝視曾經血流成河屍骨成山的競技場,這分明就是一張血盆大口,絞殺並吞噬著密密麻麻毫無抵抗力的奴隸。

埃爾·傑姆鬥獸場歷史悠久,建於公元3世紀初。它是古羅馬帝國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輝煌建築。不少法國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樓拜等都曾專程來此觀光,並將它描述為 「世界美妙絕倫的鬥獸場」,「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的標誌和象征」。

多少個世紀以來,突尼西亞的埃爾·傑姆鬥獸場以其雄偉壯麗、氣勢恢弘、布局科學、構造完美和諧,征服了所有的到訪者,猶如埃及的金字塔。

駕車出蘇薩城,順著蜿蜒的國家級公路向南,穿過起伏的丘陵和一片連著一片的綠色橄欖林,距吉姆村數公裏之遙,便隱約可見鬥獸場龐大身影。它突兀聳峙,猶如一座高大的城堡要塞,拔地而起,淩空而立。

自公元前146年至公元439年,羅馬統治突尼西亞近600年,同時將歐洲文明帶到了突尼西亞。羅馬人修建的神廟、競技場、露天劇場,遍布各地,至今遺跡猶在。其中有位列世界三大鬥獸場之一的埃爾·傑姆鬥獸場;有高36米,建有500個門,可容納4萬人的羅馬大戲院……羅馬時代建築、雕刻、鑲嵌藝術之高超、精美,令今人贊嘆不已。

據說,突尼西亞這座鬥獸場完全參照羅馬鬥獸場的設計理念,但摒棄了很多羅馬鬥獸場設計中的缺陷和不足。最完美的設計當屬鬥獸場的看台,在這座可以容納4萬人的看台上,任何一個點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鬥獸的場面。鬥獸場全部由巨石壘砌而成,圍墻厚重高聳,最高處36米,是北京故宮城墻的五倍之多。六層的觀眾看台全部由拱形門廊連線,寬敞高大,形態典雅。漫步其中,仿佛置身於遠古時期的藝術宮殿之內,絕對的讓人難以忘懷。端坐看台,附身下望,巨大的橢圓形鬥獸場地盡收眼底。

鬥獸場圍墻高大,是北京故宮城墻的五倍,遠遠便見其嵬嵬身姿。它層層拱廊相連,寬闊高大,構築典雅。人行其間,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穿行。各層連拱廊的柱型,富於變化,漫遊其中,就如置於古代石柱雕刻藝術的宮殿。拾級而上,似在扶搖直上羽化而登仙。端坐在觀眾席的頂層,俯身下望,偌大鬥獸場,

景象一覽無余,盡收眼底。整座鬥獸場形似一口平放的大鍋,四周自下而上,階梯式的座位,密密麻麻。坐在看台上,望著這古老的競技場,思想的羽翼將我們帶回到遙遠的過去。眼前的競技場上仿佛又出現了人與人廝殺、人與獸搏鬥,鮮血淋漓、血如泉湧的慘烈景象,似乎聽到敗者、傷者撕心裂肺、絕望的慘叫聲,以及與此同時看台上爆發出的震耳欲聾的喝彩聲和詛咒聲……

公元三世紀初,古羅馬人戈爾迪安出任羅馬非洲行省總督時,野心勃勃地在埃爾.傑姆建造了這座鬥獸場,並要挾羅馬教皇授予他羅馬皇帝的頭銜。然而,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剛剛做了皇帝便遭到古羅馬軍隊接二連三地羞辱和折磨,

在皇帝寶座上僅僅坐了22天,這位戈爾迪安就不得不自殺了,但他怎麽也不會想到,正是因為他的這點野心,才得以在北非的土地上誕生了這樣一座恢宏建築。在1700多年的歲月中,埃爾.傑姆鬥獸場雖經歷了羅馬帝國的衰亡、阿拉伯帝國時被民眾的拆毀以及鄂圖曼帝國的入侵和炮轟,但它依然是三座競技場中保存最完好的。

看上去,埃爾·傑姆鬥獸場,其整體結構很像現代的體育場,或許,還可以推斷:現代體育場的設計思想,本身就來源於古羅馬的鬥獸場。整個建築分為四層,底部三層為連拱式建築,每個拱門兩側都有石柱支撐。鬥獸場內部的看台,

也由低到高分為四組,觀眾席位均按等級、尊卑、地位之差別分區。今天我們能參觀到的,雖已不是完整的看台形象,原來支撐看台的隔墻盡管破敗不堪,但依然異常高大而精巧,仍令世人為昔日的建築藝術與鼎盛輝煌嘆為觀止。

但這座偉大的歷史遺跡離人們並不遙遠,至今仍在使用每年夏天這裏都會舉行露天音樂會。整個過程不使用任何電源,周圍全用蠟燭照亮。燭光搖曳中,黑暗與光明忽閃,人們靜靜地凝聽歷史的回音。2014年8月9日晚,古老的傑姆競技場迎來了中國的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精彩絕倫的音樂盛宴完美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取得了極佳效果。

鬥獸場這座恢宏的建築令人驚嘆,也會情不自禁地欽佩古羅馬人的智慧。近2000年前,古羅馬人就能造出如此恢宏的建築,用「偉大」這個詞不過分吧?但回味當時鬥獸的場景,卻會令人心驚膽戰,毛骨悚然。鬥獸場的地下是野獸和奴隸呆的地方,

在下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有石槽的房間是野獸呆的地方,沒有石槽的房間就是奴隸呆的地方。據說,當時的鬥獸都是人與獅子搏鬥,那種血腥場面很難讓人想象。其實,鬥獸場內這個「關押」奴隸和野獸的地下通道,也是這個鬥獸場的設計亮點,要比羅馬城內的鬥獸場先進很多。

公元238年3月22日,羅馬帝國阿非利加行省(非洲部份,範圍大概在今天的突尼西亞北部和利比亞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區)總督馬爾庫斯•安東尼烏斯•戈爾迪安努斯•森普隆尼安努斯•羅曼努斯•阿非利加努斯(Marcus Antonius Gordianus Sempronianus Romanus Africanus)在剛剛建成的埃爾•傑姆鬥獸場內宣布自立為帝,於萬眾歡呼中將帝國皇冠戴在了頭上,史稱戈爾迪安一世(Gordian I)。

曾經擔任過敘利亞地區軍團指揮官、不列顛行省總督和羅馬市政官的戈爾迪安一世聲名顯赫、腰纏萬貫,酷愛觀看鬥獸表演。在被亞歷山大•塞維魯(Alexander Severus)皇帝安排去北非任職後,戈爾迪安一世大興土木,

效仿羅馬鬥獸場修建起了埃爾•傑姆鬥獸場,鬥獸場所在的傑姆(當時叫蒂斯德魯斯,Thysdrus)也一度成為帝國在北非地區僅次於迦太基(Carthage)的第二大城市。

第6126回:對外擴張最佳見證,穿越千年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