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不畏浮雲遮望眼,不為閑愁絆心間

2024-02-25文化

◆◆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名利」二字是人一生中避不開的話題,行走於紅塵之中,看似萬般皆所求,其實無非就是這兩個字。

多少人為此奔波,多少人為此而勞累,又有多少人陷入泥潭之中無法自拔......

其實名利不過是浮雲,若是看淡,則身心輕松;若是看重,則深受其害。

不畏浮雲遮望眼,不將閑愁絆心間,做一個人間自在人。

01

名利看淡,人間自在

趨名者醉於朝,驅利者醉於野,

豪者醉於聲色車馬。

今之混混逐逐,無一日不醉,

無一人不醉。

——陳繼儒【小窗幽記】

當今的世人都在追逐名利,以至於一生都過得昏昏沈沈,全然沒有半點通透的樣子。

確實如此,當內心只剩下名利後,就不會有閑暇時間顧及其他,自然就會感到疲憊和迷茫。

出生在盛唐的孟浩然對於名利有一種天然的向往,早年的他追逐名利,只為能在朝堂之上展現自我。

但因屢次不中,導致常常痛苦失望,對生活失去信心,一度陷入迷茫之中。

後來他幡然醒悟放棄名利回歸田園之中,在這裏,他開始收獲快樂,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義。

多少人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奔波,全然忘記了身邊的美好,全然忘記了自己的初心。

人生離不開名利,但可以看淡名利,如此才能遠離閑愁,內心豁然開朗。

02

名利看輕,清風自來

世事真如夢,人生不肯閑。

利名雙轉轂,今古一憑欄。

——戴復古【世事】

所謂的功名利祿就像車輪一般,一直向前卻沒有盡頭,回首望去,只留下一段憑欄遠眺的往事。

在北宋的朝廷下,範仲淹算是一個「異類」。

在其他官員費盡心機想要謀取名利之時,他卻多次主動放下名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朝堂之上,範仲淹主動提出改革,當時朝廷上下弊政已久,但無人敢說,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提了就要觸怒權貴。

果不其然,在他提出改革後,多位官員聯合打壓,將他貶謫至偏遠地方,但他不以為然。

雖然官職大不如之前,但他還是給當地百姓排憂解難,名利對於他來講完全是身外之物。

正是這樣一位放下名利的人,在後世的今天,每當談起範仲淹時,誰人不豎起大拇指,誇一句風流人物?

禪宗偈語說:」巖松無心,風來而吟。」

名利是「閑愁」,如果過於追求,那麽只會離自己越來越遠,相反,如果看淡名利,往往都能收獲生活中最本質的快樂。

03

名利看開,不過浮雲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黃庭堅【牧童詩】

什麽樣的生活最自在呢?

有人給出了答案:不為名利所困,不為外物所擾,沒有過多的期待,也不用擔心失去,如此,最是自在。

袁隆平院士便是如此,從不為名利所困,一心沈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並樂在其中。

90年代時,袁隆平院士曾參評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現在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可他落選了。

對此,有人問他難過不難過?

但他認為,沒當成院士沒什麽委屈的。他說我搞研究不是為了當院士,沒評上說明水平不夠,應該繼續努力學習;但學習是為了提高學術水平,而不是為了當院士。

對於名利,袁隆平院士是這樣理解的:快樂的秘訣,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體好。一天到晚想著名利得失,也不會快樂。

簡單的心境,才能擁有快樂的心情!

名利看開,不過浮雲,從容自如的過好自己這一生才是最好的選擇。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世人追求名利,不惜以損害自己的身體為代價;追求財物,連健康都不顧;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幾近瘋狂。

這難道不是一種病態嗎?

每個人並不是為了名利才來到這個世上,而是為快樂而來,爭名逐利,其實是跟自己過不去。

活得愜意,過得開心,才是我們對人生的追求。

關註詩詞君,往後余生,願你心有繁華盛景,胸有溝壑萬千,不畏浮雲遮望眼,不為閑愁絆心間。

*作者:緒風。本文正選詩詞天地,如需轉載請聯系開白。

更多詳情請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