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東方文明鬥牛」(上)

2024-03-17文化

西班牙的鬥牛聞名於世,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國的浙江金華一帶,也曾盛行過鬥牛之俗。清人陳其元在金華任職十六年,其所著的【庸閑齋筆記】中,對此就有頗為詳細的記載。

舊時中國的農村,每逢春秋二季,都要舉行祭神、賽會等盛大儀式。在金華一帶,則幾乎每次都有鬥牛之會。一般每個村莊至少要挑選一頭最健壯的牛參加賽會。中選之牛的主人在前幾天就會大擺酒席,恭恭敬敬地宴請親朋鄰舍。到了比賽的那一天,賽場四周很早就圍滿了成千上萬了的人了。鬥牛場是用水田開辟的,方圓約四五畝,沿著田埂則遍搭看台,台與台之間的空隙處則塞滿了桌椅板凳等,是用來招待外地客人或照顧本地老幼婦女的。看台的前後左右,混雜著不少賣糕餅的、賣瓜果的、抽水煙的、販雜貨的……一時叫賣聲、吆喝聲、嬉鬧聲、低語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果然是熱鬧非凡。牛要入場了,前面有一幫人敲鑼打鼓地開路,身邊又簇擁著數十個本村漢子。牛兒頭簪金花,身披紅綢,神氣活現地被引入場中。這時,雙方牛主各令四個精壯漢子護持著牛,相向而行。相距約五六步時,人都退下,兩牛對峙,互相瞪目註視,好一陣,才突然直沖而前,抵角相鬥,各逞其力,各施其巧,都想乘隙將角插入對方肉體,四周的喝彩聲、助威聲響成一片。往往三五個回合之後,雙方主人就各自將牛解拆開,復又簇擁著結束場地。旁觀者一般都未能看出誰勝誰負,而主家卻早已心中有數了。勝利的一方歡呼雀躍,猶如簇擁著一位凱旋而歸的大將軍,人人得意洋洋,連牛也自負地昂著頭,跟著主人徐步而歸。失敗的一方則個個垂頭喪氣,意興索然,連牛也耷拉著腦袋,沒精打采。吃了小虧的牛尚可養精蓄銳,第二天再與對手決一雌雄;吃了大敗仗的牛就只有殺而烹之了。因為其銳氣已挫,不但第二天不行,第二年也不能再上場了,而且此後耕田拉車都疲疲沓沓,已無豢養的必要了。每一場角鬥,聚集的牛不下三五十頭,登場交鋒的不過十來頭,其余的都是空來空往,如同觀眾。

最出色的牛,不打大勝仗,也從來不吃大敗仗,因此幾乎每一場比賽都能參加;第二等牛雖說敗仗吃得不少,但能夠且戰且退,好整以暇,不致於轍亂旗靡,大敗而逃;最弊腳的牛一上來就拼命蠻上,碰到勁敵,幾個回合下來就倉皇失措,完全失去了抵抗力,結果是血肉淋漓,奔逃橫逸,濺泥滿身,沖出堤埂,踹翻台凳,連主人也牽挽不住。到了這時,那些老人幼童,太太小姐,無不失聲驚呼,嘩然爭避,有失足田中的,有倒栽岸下的,有遺簪墜珥的,有泥漿滿身的,有鼻青臉腫的,有筋斷骨折的,亂成了一鍋粥,好一陣才相互攙扶著,頹然而返。鬥勝之家則大擺宴席,招待八方來賓。高朋滿座之中,主人眉飛色舞,手比指畫,大誇自家的牛如何如何出色,說是對方的角如何如何來,我方的角如何如何往;它如何如何恃強攻堅,我如何如何乘隙搗虛;我早已料到它會從何處進攻,它卻料不到我會從何處反擊……直說得搖頭晃腦,唾沫橫飛,幾乎分不清我之為牛,牛之為我了。 得勝而歸的牛也受到特殊優待:睡的是青絲帳,吃的是白米飯,飲的是上品酒。如有親朋相訪,主人設宴款待,必定會囑咐家人道:「小心點,不要把飲牛之酒搬上來了。」外地客人不知內情,以為這是主人敬客之意,殊不知給牛飲的是最上等的酒,主人是舍不得用來待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