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為觀測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黃道一帶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組,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每七宿為一組:東方為蒼龍,南方為朱雀,西方為白虎,北方為玄武。東方蒼龍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這七宿分別象征龍的不同部位,共同勾勒出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
蒼龍七宿的「出沒」周期與四時節令有著密切關聯。春耕之時,「龍頭」角宿最先於天黑後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俗稱「龍擡頭」。隨後,蒼龍七宿升起的時間越來越早,天黑後露出地面的部份越來越多。到了仲夏時節,整條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方夜空的中央,這就是「飛龍在天」。秋收前後,蒼龍七宿逐漸從西方夜空中下落,到冬藏之時,隱沒於北方地平線以下。
中國古人記錄了「飛龍在天」天象,東方蒼龍不僅出現在仲夏端午的夜空。東方蒼龍「體型」非常龐大,跨度約90度,在夜空中的位置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在端午節前後的三個月內,可以在夜空中看到整條蒼龍出現在不同的位置。而仲夏端午這天,此時龍星飛升於正南中央,為全年周天執行最「中正」之位。【易經·乾卦】爻辭中所言的「龍」,實質是對蒼龍七宿一年四時執行的闡發。仲夏端午的「九五」是為「飛龍在天」,龍星處於全年最「中正」之位,喻事物處於鼎盛時期,大吉大利。(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