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白居易為一棵樹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講清了做人的道理,少有人讀過

2023-12-09文化

說起白居易,人們都會想到他的名作【琵琶行】。

然而,對於白居易在此期間,於永修(山西九江)所作的【雲居寺孤桐】等詩篇,或許知之者甚少。

其實,從這些詩篇中,人們不難看出,白居易與雲居山及真如禪院有著濃厚的情緣。

據【雲居山誌】記載,白氏貶江州司馬期間,大部份時間居於廬山草堂,常與東林寺名僧交遊青山綠水、寺庵道場,曾多次登上雲居山,作詩多首留念。

相傳,白居易公每次到雲居山,都要與真如禪院的住持高僧促膝長談,習經研法,並且與僧眾一道疏遷水池,種植樹木,搬運磚石,建造殿宇,深受僧眾的愛戴。這對於他晚年清心寡欲,崇向佛義有著很深影響。

在永修,民間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傳說,白居易被貶任江州司馬不久,就從廬山東林寺步行至雲居山。

這時正是炎熱夏季,白居易頭戴草帽,腳穿草鞋,沿著崎嶇山路攀登而上,一路上唇幹舌燥,大汗淋漓。

當行至真如禪院東側時,忽見一株梧桐獨立山巔,布下一片綠雲,猶如一把巨大的遮陽傘,擋住炎炎烈日。白居易頓覺渾身涼爽,便走到樹下悠閑徘徊。

正在他對梧桐樹久久觀望時,有一僧人好奇地走到他身邊,向他講述開山祖師道客當年由白鶴領路、登山選址的故事。

白居易聽後若有所思地繞著梧桐轉了三圈,然後從布袋裏取出筆墨紙張,寫下了【雲居寺孤桐】一詩,詠物言誌。

雲居寺孤桐

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

亭亭五丈余,高意猶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凈老不怨。

自雲手種時,一顆青桐子。

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當如此。

梧桐,自古以來便是詩人心中君子形象的象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梧桐的自然內容體現了君子高潔、美好的道德情操。

它的表現有兩個方面:

其一,高孤疏秀、青翠蒼碧的外表。

白居易詩中說:「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 亭亭五丈余,高意猶未已。 」

意思是,一株青玉似的孤桐高高挺立,樹頂上的綠葉高達雲端,幹高五丈余,還在長高,永不停息。

第二,易種易活、虛中實外的品性。

梧桐是一種常見的樹木,在中國南北各省都有分布。

這種樹木易種易活,正如白居易詩中說:「自雲手種時,一顆青桐子。 」詩人對梧桐的這種品性就懷有敬仰之情。

梧桐的材質具有枝幹虛中、末梢堅實的特點,而虛中實外正是古代仁人君子的可貴品質。

詩中說:「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當如此。」

詩人對梧桐的別無旁附、孤直中通表示了敬意,並直言一個人立身於世當學習梧桐的這種品格。

經過上面的鋪墊之後,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白居易的這首詩了。

雲居寺中老僧親手種的一株梧桐樹,令白居易感動不已。

只見這株樹雖然是一株獨立而生的孤樹,但它的樹幹挺拔直立而上,雖已五丈多高,仍然還在往上長,絕不歪斜,而且也沒有錯雜旁枝,所有的樹枝都集中在樹的頂部,形成一個巨大的樹冠,高擎如綠雲。

由此,他想到這樹與做人有相通之處。

主要是說,做人要立誌向上,有了內心向上的誌氣,還要有主心骨,堅持正確的方向,不依不俯,自立於天地之間。

其實,他自己也一直是這樣做的,在朝廷他不斷地向皇帝進諫,請求革除弊端,終於觸怒了憲宗皇帝,又受到權臣們的排擠,曾多次被貶,他都能泰然處之,並且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

在牛李黨爭熾盛的時候,他像詩中的青桐那樣,不攀不附,不生旁枝,不卷入昏亂的官場中去,並且貫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座右銘,他也是這樣做的。

詩以言誌,白居易這首【雲居寺孤桐】通俗易懂卻蘊含哲理,對於沒有讀過這首詩的朋友來說,或許是一種驚喜和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