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音訊】豐收朗讀者|余華【籃球場上踢足球】

2024-01-11文化

我一直堅信

聲音裏有一條秘密通道

可以直抵心靈

——【為文有時】

各位好,我是劉君,歡迎收聽豐收朗讀者,這是由大眾日報客戶端推出的一檔音訊節目,在這裏,我們一起感受文字的力量。

2015年,余華釋出了自己「十年來的首部雜文集」。書的封面是燈火通明的都市夜景,而腰封則是低矮破舊的棚戶。這樣的設計很容易以為整部雜文集都是對於社會的關註。但很趣的是:雜文集的內容更多的是余華對於生活、文學的記述與感悟。當有人問道書為何以【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裏】為題,余華只是提到,「沒什麽刻意的,就是覺得它是最好的」。

讀者對這本書的評價不如對他小說的評價高,大概因為作家已經在小說中創造了動人的世界,而這本書呈現的只是作家和普通人相似的那一面:散漫、窘迫、真實、偏激……

但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真實的力量,類似於喜歡非虛構寫作的的感覺。同時也可以透過作家的閱歷和見解,見識更大的世界。

他在書裏從過去講到現在,從中國講到國外、從文學講到體育、社會講到家庭,時而以親歷者的口吻講述,時而以旁觀者的角度評說,給人的感受可以用書中的原話形容——在圍爐裏,人生如夢。

今天為您選讀這本書中的一篇,【籃球場上踢足球】。

籃球場上踢足球

余華

我想,很多中國球迷都有在籃球場上踢足球的人生段落。我將自己的段落出示兩個。第一個段落是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O年期間。當時我在魯迅文學院學習。魯迅文學院很小,好像只有八畝地,教室和宿舍都在一幢五層的樓房裏,只有一個籃球場可供我們活動。於是打籃球的和踢足球的全在這塊場地上,最多時有四十來人擁擠在一起,那情景像是打群架一樣亂七八糟。

剛開始,打籃球的和踢足球的互不相讓,都玩全場攻防。籃球兩根支架中間的空隙就是足球的球門。有時候足球從左向右進攻時,籃球剛好從右向左進攻,簡直亂成一團,仿佛演變出了橄欖球比賽;有時候足球和籃球進攻方向一致,笑話出來了,足球扔進了籃筐,籃球滑進了球門。

因為足球比籃球粗暴,打籃球的遇到踢足球的,好比是秀才遇到了兵。後來他們主動讓步,只打半場籃球。足球仍然是全場攻防。再後來,打籃球的無奈結束了球場,因為常常在投籃的時候,後腦上挨了一記踢過來的足球,疼得暈頭轉向;而籃球掉在踢足球的頭上,只讓踢球的人感到自己的腦袋上突然出現了彈性。

就這樣,籃球結束了籃球場,足球獨霸了籃球場。我們這些踢足球的烏合之眾裏,只有洪峰具有球星氣質,無論球技和體力都令我們十分欽佩。他當時在我們中間的地位,好比是普拉蒂尼在當時法國隊中的地位。

當時誰也不願意幹守門的活,籃球支架中間的空隙太窄,守門員往中間一站,就差不多將球門撐滿了,那是一份挨打的工作。所以每當進攻一方帶球沖過來,守門的立刻棄門而逃。我記得有一次莫言客串守門員,我擡腳踢球時以為他會逃跑,可他竟然像黃繼光似的大無畏地死守球門,我將球踢在他的肚子上,他捂著肚子在地上蹲了很長時間。到了晚上,他對我說,他當時是百感交集。那時候我和莫言住在一間宿舍裏,整整兩年的時光。

第二個段落是一九九O年意大利世界杯期間。那時馬原還在沈陽工作,他邀請我們幾個去沈陽,給遼寧文學院的學生講課。我們深夜看了世界杯的比賽,第二天起床後就有了自己是球星的幻覺,拉上幾個馬原在沈陽的朋友,在籃球場上和遼寧文學院的學生踢起了比賽。遼寧文學院也很小,也是只有一個籃球場。

馬原的球技遠不如洪峰,我們其他人的球技又遠不如馬原。可想而知,一上來就被遼寧文學院的學生攻入幾球。我們原本安排史鐵生在場邊做教練兼拉拉隊長,眼看著失球太多,只好使出絕招,讓鐵生當起了守門員。鐵生坐在輪椅裏守住籃球支架中間的空隙以後,遼寧的學生再也不敢射門了,他們怕傷著鐵生。

有了鐵生在後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們幹脆放棄後場,猛攻遼寧學生的球門。可是我們技不如人,想帶球過人,人是過了,球卻丟了。最後改變戰術,讓身高一百八十五公分的馬原站在對方球門前,我們給他餵球,讓他頭球攻門。問題是我們的傳球質素超級爛,馬原的頭常常碰不到球。雖然鐵生在後面坐鎮球門沒再失球,可是我們在前面進不了球,仍然輸掉了客場比賽。

感謝您收聽今天的豐收朗讀者,我是劉君,您有喜歡的書或文章請告訴我,在這裏,我們一起分享文字的力量。

策劃:宋弢

朗讀者:劉君

制作: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