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築,每個都無比惋惜,復制的終究是贗品

2024-02-20文化

在五千年歷史的中華大地上,老祖宗留下了無數的古老建築。

有的建築在我們的眼前經過重建而煥發新生,更多的卻因各種原因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我們再也無法目睹它們的真容。

濟南老火車站,是由德國著名建築師設計的,極具歐洲建築風格。

整個建築以石頭為主,堅固而厚重,給人一種堅不可摧的感覺。在火車站內部,大廳寬敞明亮,給人一種宏偉的感覺。

正在拆除中的濟南老火車站

然而,可惜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1992年拆除了這座建築,社會很多人士曾對此決定有很大的爭議,但最終未能阻止這座建築的消失。

慶壽寺雙塔,初建於1162年,一座為九層塔,一座為七層塔。

1954年,慶壽寺雙塔被拆。

北京天橋禮拜寺是以回族建築為主的中式寺廟。

在上世紀60到70年間拆除,原地址已經成了中國一所重要宗教教育學院。

北京城墻(西直門段)是內城九大城門之一,也是當時保存度比較完整的城門。

在20世紀50年代,曾有人提出把北京的中心向西轉移,保留下北京的古建築。

然而,這個方案當時沒有得到偉人的支持,最終城墻還是被拆除,這也成為了北京歷史上的一個遺憾。

地安門

關於曾經的首都內門,有一種叫法,「內九、外七、皇城四」。而地安門則是其中的四門之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方便道路交通而去除了地安門。當時有關部門為了以後可以在天壇內能復建,拆除的過程中把所有的構件都進行了編號,並把構件都堆放在天壇內。

遺憾的是,天壇在那時出現了火災,堆放在其內的所有建築元素在火災中毀壞。

總理衙門建築遺址,總理衙門是清末時期國家核心外交和貿易的管理機構。

1949年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成為公安部接待站和宿舍,1985年為了發展拆除了原建築建成高樓。

北京市包頭章胡同很有名的「轉彎抹角」建築。

古時候建築比較密集的地方,為了行人的安全,一般在建築的轉角處就會進行這樣的處理。

在2007年北京大規模的拆遷發展中,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胡同也隨之消失,成為城市發展中的一段記憶。

天津敕建大王廟,這座建築曾經擁有著數百年的莊重歷史。

初建於1746年,其初心在於鎮守肆虐的水災,保護一方百姓的安寧。

在1960年被拆除。

長安門分為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

在古代時期那些透過殿試的進士們名字會寫入「黃榜」,並且張貼在臨近長安左門的龍棚內,象征著他們如鯉魚躍龍門般從平民晉升為官員,故長安左門又被稱為「龍門」。

又因為古代朝廷在農歷8月份左右舉行審判,囚犯們經長安右門進入廣場,進行生與死、罪與罰的審判,仿佛踏入虎口,再無生還的希望,所以長安右門在民間也被稱為「虎門」。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因為交通的緣故,1952年8月份長安左右門被拆除。

鎮遠鄒泗鐘祠牌樓因其建築結構獨特,成為鎮遠古城中的標誌性建築。

在1960到1970年期間拆除。

開封二曾祠

1893年,地方高官出於對鄉試恩師曾國藩的深切懷念與崇高敬意,決定興建一座祠堂。

此祠堂不僅供奉著曾國藩的牌位,還一並祀奉了曾國藩的九弟,因此得名為「二曾祠」,

1970年前後拆除。

水月寺,自公元953年,便矗立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最開始並不叫做水月寺,據傳是因為在同治年間運河出現洪水,大水越過寺廟而寺廟沒有遭到損壞,故改叫做水月寺。

曾經歷經幾次毀壞,又被重建。最近的損壞是建國後60到70年代。

滄州聞遠樓,最初建立的時間已經無從考證,其上掛著一個鐵制的巨鐘,以前每天會有老人早晚敲鐘,聲音能傳出幾裏。

在1957年後,修路的同時拆除。

成都錦官驛,自漢代開始,蜀川便因精美的絲綢而聞名四海。

官員們為了方便管理,便將紡織工人聚集在一起生活,於是就有了錦官城。

錦官驛是錦官們生活的地方,慢慢的隨著人們從紡織上掙到了錢財,就在錦官驛的四周,建立了一個個獨具四川風格的宅子。

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有了獨具風格的錦官驛古建築群。

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發展的需要,錦官驛周圍的古建築群一點點的被拆除,到2003年,為了更高的發展程度,錦官驛被拆除。

以前的杭州鼓樓

杭州鼓樓,中國古代五代時期建立,後經戰火毀壞,明朝末期重新修建並且命為鎮海樓。

為了防範侵犯浙江沿海地區的敵人,正德年間在鎮海樓上放置一座大鐘,在受到侵犯之時敲響大鐘,作為警示之用。

重建之後的杭州鼓樓

上世紀70年代左右被拆除,在2001年杭州市仿照明朝的建築形式重修修建。

以前的贛州八鏡台

贛州八境台,北宋時期一位當地官員為了更好的的欣賞贛州的美景,築起了這座高台。

因為原來的建築為木質結構,曾多次遭受到大火的燒毀,但慶幸的是一直都得到了修復。

1976年因為再度出現火災被燒毀,同時被毀壞的還包括裏面收藏的西周銅鼎和其他大概700多件文物。

重建之後的贛州八鏡台

現在的八鏡台則是1983年以現代的技術仿造宋朝的建築風格重新修建的。

雷壇河握橋初建於明朝。清朝時期,由於受到天災和戰爭的影響,蘭州雷壇河握橋經歷了三壞三修,最終得以保存到近代。

茅以升曾認為它是古代木橋的卓越典範。

1952年,為了交通的便利,政府不得已拆掉了蘭州雷壇河握橋。

以前的金馬坊

明朝時期初建的金馬坊和碧雞坊,見證了中國近四個世紀的滄桑歷史。

以前的碧雞坊

這兩座相距數十米的門樓式木構牌坊,是曾經的昆明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

重建之後的金馬碧雞坊

60年代後期昆明金馬碧雞坊被拆,1997年之後在原址重新修建。

以前的嘉興三塔

嘉興三塔是始建於唐朝時期的磚塔,憑借其精美的造型和嚴謹科學的建築結構,經歷了千年的風吹雨淋而矗立不倒。

1971年為了推動經濟發展,拆除嘉興三塔並建立了一個水泥廠。

重建之後的嘉興三塔

1999之後,拆除了水泥廠重新修建了嘉興三塔。

以前的陽和樓

陽和樓的歷史可追溯至元朝初期,在元朝、明朝、清朝都有修繕。

元代初期陽和樓周邊是當地最繁華的區域,很多的才子偏愛在其上面把酒言歡,故此陽和樓為元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重建之後的陽和樓

1966年,陽和樓被徹底拆除。2017年,官方采用傳統工藝重建了陽和樓。

這些古老的建築,猶如歷史的石碑,記錄著中華民族千年的文化脈絡和深沈的智慧,承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

你喜歡現在重建後的古建築還是拆之前的古建築?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