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支氏銘印-訪江蘇昆山支氏集聚地

2024-03-29文化

在說江蘇昆山廣陵(靈)橋支氏之前呢,先講一段看似不相關的歷史:在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浙江嘉興嘉善的支大綸考中舉人,於是他開始考慮支家的譜系脈絡,此時正好居於江西的同族宗親支應瑞(也是同時代中進士第),相告支氏家族始遷於江西,「祖葬西山,利於子卯而甲,上尖峰尤秀」,特指現在南昌西山霞源支氏集聚之地。

2024作者親赴昆山拍攝廣靈橋新貌

到明朝隆慶元年(1567),昆山縣的支可大中舉,到萬歷二年(1574)與嘉善的支大綸同期同榜一起考中進士,似乎應驗了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啊!而且昆山的支改齋(明朝禦醫支秉中,太倉人)撰有家譜,所敘世系,也許在支大綸看來是鑿鑿可據的。這樣,支氏的脈絡就依從支改齋的表述系統,認同來源於山西聞喜縣、陜西茂州,宋室南渡之際,以侍從扈蹕至江西隆興府(明代南昌府),始遷祖就葬於支應瑞所說的西山。

載此橋由支可大孫子支守禮建頭石橋及二石橋

殘存之碑記

於是支氏脈絡相對明朗,支氏先入江西,再遷安徽,而元末擔任宣城縣丞的三一公,是支氏一族的代表,後因明初遷徙富民的運動,長房一支遷到京師,因遲到三天,被謫戍雲南;次房則奔居蘇州的昆山;三房居於無錫;四房居於蕭山。昆山因有支氏的定居,還有「支巷」之名,且族姓蕃衍,不過每年因苦於戌滇之擾,就有一支(支仲碩)遷往嘉興。這是支大綸從昆山這一系順延而成的譜系。當中的情形,雖然脈絡清楚了,但明顯有著假托、偽造之嫌。以上由嘉興研究學者根據嘉善支氏資料整理。

訪支氏昆山族脈

支可大明朝支氏家族祖居地

既然江蘇昆山及浙江嘉興支氏一脈,就再引申下,嘉善明朝進士支大綸自己也承認,支氏的譜系,即使從一世祖支仲碩算起,到他這一輩,總計九代,都是依據「殘編蠹簡」以及從祖上口述記憶中「仿佛求之」,其實是比較模糊的。比較清楚的是,人稱「幽齋先生」的支叔芳移徙嘉興,真正開啟了嘉興支氏的脈絡。

根據支大綸等人的憶述,支家祖上的譜系連結有了穩定的說法,即支氏是隨宋室南渡,先家於西山,到元末三一公於安徽宣城為縣丞時,生子支仲碩(被奉為嘉興府支氏的一世祖),之後移居籠統的「吳下」。具體而言,是在支叔芳(第二世)時代從宣城移徙嘉興的,叔芳開絳帳授徒,定居於嘉興城東牙(衙)前橋。至此昆山及浙江嘉興支氏脈絡漸漸清晰。另一支氏名人支渭興,也值得一並研究。

村前介紹

村一角

支可大(作者著支氏淵源有詳細介紹):字有功,昆山人。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中二甲第一名進士。萬歷間官禮部主事,清介自守,品格清高,張居正欲引為銓曹,辭不受,累官湖廣巡撫,尋告歸。

1,按吳縣誌:支琮,縣學生,貧甚。遇寒母衾單不能寐,盡解衣覆母,己危坐至旦,客候之久不出,呼琮急,乃短衣見雲,方以所服覆母睡,恐覺之,故遲耳。客嘆憫之,巡撫賜以粟帛薦,為某府幕官。另按昆山縣誌載:後以歲貢任南京留守衛。

支琮(1387 年 -1463 年)祖居昆山羅漢橋北先隴虞家巷。筆者結合其裔孫支可大資料詳細解讀。

村頭宣傳介紹

2,支可大,及可大父親的墓誌銘記載,推演出這支昆山支氏脈絡,如下:

支銘(約 1312)- 支德一(約 1337)- 支安(約 1362)- 支琮(1387)- 二

子支禎 支祥(約 1412)- 支長克(約 1437)>>>>- 東湖公支栢(約 1511)- 支

思吾(1536)- 支可大(1554)- 支一本(約 1575)- 支茂春(約 1600)- 支守禮 ( 造廣靈橋,爐竈浜村人,茂春同輩或同一人 )

3,觀支琮墓誌銘等資料,其時間點恰好在明朝建國時期,即符合明朝洪武移民時期,但由於元朝時間不到 100 年,故亦有可能此支支氏族人於南宋末約1270 年左右避難於昆山,建議結合江蘇一脈始祖 1256 年始祖支詠,合並研究。以上資料出自作者支登成【支氏淵源】。

宣傳欄截圖

昆山支氏一角

如今作者走訪發現,廣靈橋附近支氏已經寥寥無幾,只聽說目前只有一支支姓家族在此繁衍,作者詢問一年長支氏媳婦,她稱現在此地的支氏脈絡只有一門,爺爺輩三兄弟,到父親輩發五兄弟,再就是現在年輕人了,只知道最近之四輩,往上也就不清楚了,我也順便加了其中一個本家,期望能有相應家譜再進行研究追溯。

作者探訪支氏先祖脈絡

支登成寫於2024年春季遊學於江蘇昆山,鹽城,河南濮陽尋根之途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