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末齋隨筆|劉人熙【瀏陽北鄉苦竹陂李氏續修族譜序】

2024-04-04文化

功業與日月爭光,瀏陽之名足千古;

精神共河嶽不朽,船山而後第一人。

——唐蟒 挽劉人熙聯

今天在「守望瀏陽河」群裏看到清明祭掃劉人熙墓的訊息,才知道今年是瀏陽劉蔚廬先生(劉人熙)誕辰180周年。末齋雖然在幾年前就有搜集整理過劉人熙及其家族的相關資料,但是當時並沒有留心他的誕辰是何時?找到劉人熙的資料,原來他是「天公生」出生的,和玉皇大帝同一天生日。

劉人熙,字艮生,號蔚廬,湖南瀏陽人。生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正月初九日。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鄉試中舉人第一名(解元),光緒三年(1877年)丁醜科進士,官至廣西道台,光州、許州、直隸州知府,四品工部主事。1907年返湘任湖南教育總會會長,後創辦船山學社,辦【船山學報】。1915年與女婿貝允昕創辦湖南【大公報】。1916年代理湖南督軍兼省長,任湖南都督。有【蔚廬文稿】、【蔚廬詩集】、【蔚廬文集】、【劉人熙日記】等傳世。民國八年(1919年)己未二月初五日酉時歿於上海,享年76歲。

記得之前在朋友圈看到【譚氏族譜】卷十一的家傳中有劉人熙撰寫的【子樸公傳】,當時就保存下來了,不過一直也沒有認真去看內容。末齋一直都在搜集和整理瀏陽各姓氏族譜中的名人譜序,之前在1914年瀏陽北鄉苦竹陂李氏續修【李氏族譜】的開篇就看到了劉人熙署名的譜序。昨晚將劉人熙寫的這篇譜序整理了出來,今天上午就看到祭掃劉人熙墓的訊息。現將譜序錄於下文,看看110年前劉人熙是如何闡述軍、國、民與家族的關系的?由於時間比較倉促,加之個人理解水平有限,標點斷句有不恰當之處,還請讀到的朋友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

瀏陽北鄉苦竹陂李氏續修族譜序

瀏陽北鄉早禾田李氏,明洪武初有諱景隆者,由江西豐城縣瓦罐街始遷於此,六傳有諱全澧者,分居苦竹陂,士食舊德,農服先疇,厥後益繁衍,各營其業於四境,至今十八傳矣。

考之周禮,師以賢得民,儒以道得民,而宗以族得民,師儒得民,中國所同,即滿蒙回藏文化未開,莫不各有宗教之信仰,其意亦猶乎此,惟宗以族得民,內部所同而南猶盛於北,族必有祠,祠必有譜,譜數十年而一修,敘昭穆,興賢能,正家規,鋤非種,親親尊,尊賢贒,三者之義具備,官司之教育法制所不及者,往往賴族以維持,是所謂宗以族得民者耶。

邇以中外溝通,列強虎視,戰爭之激烈,非軍國民主義合大群以禦侮,則不足以自存於是。極端之論,謂非破宗族之制不足以貫徹軍國民之義,此其愛國之心甚熱,而是術則非也。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族之不愛國於何有?倘令民德歸厚,各親其親,各長其長,則合中國為一家,如子弟之衛父兄,手足之捍頭目。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此事可參左券也。

李氏之子姓有營業於西鄉之棖市者,已四五傳矣,與敝族聯姻,補學官弟子員,名聯杜者,曾遊於吾門受業,又與吾故弟若甄廣文交好甚篤,歲時伏臘相周旋也。今歲族譜告成,其族人求文簡端,余輒發軍、國、民與家族之間關系於此,以為敘。

大總統府政治諮議,前湖南民政司長,前進士出身,工部主事,記名簡放道,姻侍生蔚廬氏劉人熙拜撰。

時民國三年(1914年)中秋日

從譜序的落款劉人熙自稱「姻侍生」看,可能是譜序中所提到的「李氏之子姓有營業於西鄉之棖市者,已四五傳矣,與敝族聯姻」。也可能是劉人熙夫人的胞兄弟之妻姓李,或者是劉人熙的兒媳姓李。劉人熙的姻嫂是否姓李,還有待進一步查證。不過他的兒媳確實是姓李。劉人熙的長子劉瑞浺chong(字伯遠,號瞻白)娶了六碓李氏李興銳(字晉初,號勉林)的孫女,李昌濬(字丙南)的第三個女兒。次子劉瑞瀜,娶了李光第之女。

「名聯杜者,曾遊於吾門受業,又與吾故弟若甄廣文交好甚篤」中的「名聯杜者」,是長房仲興公下李道才的長子李百崋,字嶽西,號肖蓮,庠名杜聯,附貢生,是劉人熙的學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歿,葬西鄉棖市對河廖家洲莊屋後山。李聯杜的伯母劉氏是劉昌期的女兒,這和譜序中「與敝族聯姻」算是對上了。「與吾故弟若甄廣文交好甚篤」,若甄是劉人熙的弟弟劉人蓉的字,廩貢生,光祿寺署正銜,郴州、直隸州、桂東縣教諭。

瀏陽北鄉苦竹陂李氏

(隴西堂)

始祖後賢公世居江西南昌府豐城縣瓦罐街墻半邊裏,明洪武初年六傳至景隆公(字浤遷),由豐城瓦罐街始遷瀏陽北鄉蕉溪嶺,立業早禾田;嘉靖間傳至全澧公(譜名祿奇,字儆魁),為避匪患,攜妻金氏及子茂財(字本源),由早禾田遷居中北鄉東茅崗之苦竹陂,其兄分遷善化、彭溪渡等地。

老派:

福祿壽誌廷,仲懋興宗正。

永添同達道,百世定昌隆。

新派:

繼承敦大業,謨猷紹上人。

家聲其遠振,國運自維新。

世系:

李景隆

——李明絃——李徵理——李德迪——李有柳——李全澓(遷居善化)、李全窪(遷居路口)、李全澧(遷居苦竹陂)、李全詣(遷居彭溪渡)——李茂財——

(原名有柳,字信)——

李祿奇

(原名全澧)——

(原名茂財,字本源)——李誌撻(字臘光)、李誌芳(字觀光)——李廷揚(字名聲),李廷讓(字遜齋)——李仲果、李仲尊、李仲思,李仲興、李仲旺、李仲文、李仲武——

【課兒】 吳永和

南亭傷老大,呼兒夜讀書。

撲兒兒轉拙,老妻旁勸予。

兒愚君莫恨,君書復何如?

煮字不療饑,可笑生涯蹙。

默默更無言,挑燈兒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