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沙灣古鎮奏響典雅粵樂,何氏「十指琵琶」綻放光芒

2024-09-27文化

9月25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講座在番禺區沙灣古鎮沙灣廣東音樂館舉行。此次活動作為2024星海藝術季系列活動之一,以「我們時代的‘典雅’粵樂·沙灣何氏‘十指琵琶’今鑒」為主題,旨在弘揚和傳承廣東音樂,展示沙灣何氏「十指琵琶」的獨特魅力。

本次講座由國家一級演奏員、琵琶演奏家陳文萃老師主講,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吳迪老師主持,星海音樂學院嶺南樂種傳習演奏。他們透過深入挖掘沙灣何氏粵樂琵琶及其歷史沿革,為觀眾揭開了何氏琵琶的神秘面紗,展現了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何氏「十指琵琶」奏響鏗鏘之音

活動開場,番禺資深民俗專家梁謀先生概述了何氏琵琶的歷史源流與傳承意義。梁謀從事文化工作40余年,致力於沙灣廣東音樂的發掘與推廣。20世紀70年代末,為解讀沙灣何氏家族的音樂歷史,他深入坊間進行了大量的采訪與調查,並形成多篇理論文章,從而確立了「何氏三傑」在廣東音樂界的地位,2013年出版【沙灣何氏與廣東音樂】一書,成為外界了解沙灣廣東音樂的一扇視窗。他認為,何氏「十指琵琶」技藝只有在新時代裏不斷與時俱進,才具有生命力,因此這場活動對於沙灣廣東音樂的弘揚與傳承特別有意義。

藝術講座現場

沙灣是廣東音樂發源地,也是開展粵樂文化活動最活躍、保存音樂歷史遺跡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曾產生歷經數代、創奏兼擅、人眾藝高的粵樂群體及以何博眾、「何氏三傑」(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為代表的粵樂先師,流傳有【雨打芭蕉】【賽龍奪錦】【餓馬搖鈴】等一大批廣東音樂經典名曲,對廣東音樂樂種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沙灣是廣東音樂的熱土,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承廣東音樂,讓沙灣「十指琵琶」經典再現,陳文萃經過數年深入沙灣調研,在疑似何博眾「十指琵琶」技法及其歷史沿革問題上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為守正、傳承,以發展為主導,結合當代藝術的審美訴求,經過反復推敲,悟出了「十指琵琶」的特點並行展創新性的演奏方法及形式。在傳統曲調基礎上,透過對何氏作品重新整理、編創,讓沙灣何氏典雅音樂以新的姿態面世。

在訪談中,陳文萃分享了她在研究過程中的感悟與發現,揭示了何氏琵琶傳承的深厚歷史脈絡。她指出,何氏琵琶的傳承可追溯至宋代,其遠祖師承北派,諸多技法沿襲北方,如「下出輪」等,這一獨特的傳承脈絡不僅體現了何氏琵琶的歷史厚重感,更展現了中國音樂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多元融合。同時,她也深入剖析了定弦在何氏琵琶中的重要性,透過圖示定弦與現代琵琶定弦的對比,凸顯了何氏琵琶的獨特魅力與創新價值。

另外,由於何氏一族本就從中原一路南遷,所彈奏的很多琵琶指法、技巧、曲調都受廣東以外北方地區、江浙的影響,受本地民俗文化的洗禮,把興旺於廣東以外的琵琶曲融合於具有廣東本土氣息的廣府語調音律當中,便形成了傳承百年別具一格、風韻獨特的廣東音樂之琵琶曲。「所有音樂基調都是與語言密切相關的,語調、音韻是創作一種類音樂的元素和重要支撐。尤其對於地方音樂,是它能否具有韻味‘味道’的重要標誌。」陳文萃說道。

強化研究、教育與推廣展現新生機

在訪談之余,現場還進行了精彩的演奏環節,以作品印證研究成果。李君熙以琵琶與大鼓演奏的【賽龍奪錦】氣勢磅礴,展現了何氏琵琶的豪邁與激情;管牧南的琵琶獨奏【雨打芭蕉】則細膩典雅,詮釋了何氏琵琶的溫婉韻味。而陳文萃、李君熙、管牧南三位演奏家共同演繹的琵琶三重奏【餓馬搖鈴】,更是風格獨特,如同一場音樂的對話,讓觀眾領略到了何氏琵琶新的演奏風格所體現的獨特魅力。

演奏間隙,在探討何氏琵琶傳承現存問題與辦法時,陳文萃老師深刻地指出,盡管何氏琵琶已取得顯著傳承成果,但仍面臨諸多挑戰。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何氏琵琶,需要不斷加強研究、教育和推廣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種獨特的音樂形式。這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更是對未來音樂發展的美好期許。

最後,嶺南音樂傳習組演奏的【巖泉滴水】為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首由省級非遺傳承人何智強創作,陳文萃配器的作品,透過傳習組成員的精彩演繹,展現了何氏琵琶傳承的新生機與活力。

此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藝術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傳承之旅。它讓觀眾在欣賞美妙音樂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了廣東音樂及何氏琵琶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何氏粵樂琵琶,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光芒,它見證了中國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激勵著後人不斷探索和創新。

文|記者 徐振天 通訊員 何洋 張忠明 梁穎圖|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