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閑悟道論喪事之散花文

2024-03-09文化

論喪事之散花文

閑悟道

散花文即稱散花歌,民間亦稱之「算花」,其乃人生最後一個禮儀——喪葬事儀之最要詩歌經典之一,其乃黔滇川民間文化之一。散花文乃其生者為哀悼逝者之文也,為逝者將地而安息前而奏之,其能為撒手塵寰者祝福安魂、送行道別,亦也安慰生者沖淡喪故之悲涼。散花文乃追憶悼亡為該活動的主題。散花者透過回顧逝者生前的點點滴滴,表達對親人的無限哀思,此時儀態嚴肅,唱腔哀婉,催人淚下,常常文未完而孝者已哭倒一片,他人也傷感於內。散花文是借助歌之勸世人敬孝行德、遠離毒品、遠離賭博、飲酒適量;亦勸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和睦等。其詞較為經典,且經民間口口相傳,結合時代之發展而不斷流傳。散花文儀式一般為葬逝者之前夜而歌之,歌者隨亡者旁夜歌之,以度亡者不孤也,當孝男孝女在端公的帶領下完成繞棺儀式之後,親戚朋友集體坐於柩旁,由禮者(一般為端公,以後簡稱「禮者」)引導眾人散花,眾聲相隨,相互唱和,迴圈而歌,至到天明,天明而息(或不歌時止)。

散花文一般在開篇為「夫此花者,不說此花來歷,眾親請雅靜,聽我散花文」。文尾為「花文未盡,花又來催,若有好花,請師又散(或請師接上)」。在整個儀式中,禮者及所有的散花者各司其職,禮者負責敲擊鼓鐃,掌控節奏和旋律,散花者散一首花文,禮者打一次花架子,如此迴圈。

散花文寫盡人間百態,反映社會萬象,其能編唱成各種民間小調,亦能當做勸世文教育和勸化世人,其內容豐富多彩,語言通俗易懂,誦讀起來朗朗上口,乃蘊含著許多中國的傳統詩詞、典故,也有大量民間俚語、方言,其雅俗兼有(故孝家之人不參與散花文)。可謂大浪淘沙,隨著時間推移,內容豐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喪葬習俗發展,此民間文化也隨之變化,體現著中華文明之淵遠流長。

在散花過程中,如果散花者沒有按正式的套路進行,禮儀扮演散花主持人之角色,適時對上一首散花文並引導散花者重新回到散花活動的主題中。

在此活動中,散花者來源廣泛,有飽讀詩書的民間才子,也有見多識廣的「江湖」人士,不管來自何等階層,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大多是頭腦靈活、口才極好之藝術家。

散花過程中,常有人屢出奇花,讓在座包括禮儀先生在內的散花者聞所未聞時,全場會鴉雀無聲,只有尷尬的鼓點不時落下,催下一個散花者接花。有時周圍的人也會跟著起哄,憂傷的葬禮瞬間也變得熱鬧起來,甚至會笑聲不斷。

散花的內容根據故者身份及與散花者關系而定,但也不盡相同。如果死者屬於年壽已高,威望輩分都較為懸殊,散花者一般比較嚴謹,氣氛較為莊嚴,很少有戲謔笑罵的成分,多為歌功頌德、澤被後世的贊美之詞。如果死者為尋常人家,且與散花者同輩,則幾乎不受限制,發揮的余地非常大,因而散出來的花也是最精彩的,最能展現散花者的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