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茶館裏,一襲長衫,一把折扇,說書人講起武二郎醉打猛虎,或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堂下座無虛席,觀者如雲。
如今,面對爆肝數夜、萬字解讀一本名著的短影片,圍觀者仍舊紛湧而至,在品咂餵到嘴邊的是「糟糠」還是「細糠」的同時,不經意間就狠狠共情了,甚至治愈了自己的精神內耗。
B站名著治療精神內耗一觀
這些活躍在短影片平台的知識、讀書博主們,不正是新時代的說書人嗎?在他們的拆解下,那些塵封已久的高冷名著,正以市井的、鮮活的說書面貌,重新擁抱大眾。
壹
如何理解孫悟空?一代有一代的回答。
過去,他是反抗強權、嫉惡如仇的英雄;現在,話題「孫悟空對女孩子有多溫柔」的微博閱讀量,高達1.8億次,「孫悟空才是理想型男友」的討論量也有1.5億次。
「這樣的猴到底是誰在談啊?」類似B站博主這樣的疾呼,幾乎遍布所有短影片平台。
他們總結了孫悟空的幾個特征:有車還不用加油(筋鬥雲),有海景大別墅(水簾洞),有顏值(美猴王的「美」),有能力(七十二變),關鍵對女孩子很溫柔,一句「娘娘,你千萬別怕」俘獲了多少女孩的心。他的分寸、學問、涵養與品性,更是無可挑剔。
從蓋世英雄到夢中情猴,這就是當代年輕人交出的答案。
截圖自B站「香菜好吃麽xx」等博主
豬八戒則以「互聯網嘴替」的名義出道。他替打工人代言,不內耗,不攀比,不吃領導畫的大餅,保持正當的世俗欲望,尤其懟天懟地懟唐僧的脾氣,從不慣著誰,被各大博主冠名為「活得通透」「人間清醒」「反PUA達人」。
甚至有很多博主炒兩人的CP,「他在鬧,他在笑!」看得網友笑臉盈盈。
在一眾短影片中,偏向寓教於樂、內容頗有深度的博主,要數B站「啊粥粥啊粥」,他的「西遊·黑神話」系列影片,總播放量達1.7億次。
他「說書」,總是從一個問題或陰謀出發,如觀音禪院的謀殺案真相,沙僧被貶幕後的天庭內鬥、鎮元大仙的逆天破局等,而後以劇版西遊為經,原著為緯,參照歷史及其他相關著作,20分鐘左右的影片,嚴肅與娛樂兼備,絲毫不覺冗長。
「啊粥粥啊粥」解讀西遊主頁
他如何回答孫悟空的定位?且以「車遲國悲喜劇!三個臨時工的絕地反抗」為例,標題先聲奪人,解讀更是詳實。孫悟空和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鬥法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可是背後蘊藏的玉帝皇權及佛道之爭,「下雨」作為權力場的重要戰役,以及對明嘉靖帝的暗諷與批判,恐怕就不知其意了吧。
而博主旁征博引,抽絲剝繭,借由原著的細微之處,將天庭內部的矛盾與原著隱喻的現實,全部凸顯出來。至於孫悟空,他是最強打工人,是天庭權力遊戲的棋子。他愛惜名聲,有巧智,可以在不落得一個殘殺無辜的前提下,設計逼死三個道教臨時工。
所以在「啊粥粥啊粥」這裏,孫悟空是一個能夠在大局與小我、總裁玉帝和復雜關系中左右逢源、巧妙應對的職場強人。
博主的每一集影片幾乎都是這樣,足夠豐富且有說服力,配上生動的畫面和俏皮又不失精準的解說詞,呈現出一個趣味與知識兼而有之的西遊世界。
而後,聽眾會得出一個結論:【西遊記】原著博大精深,遠超劇版的呈現。當聽眾對58萬字的原著,生出興趣和期待,說書人的價值便在此刻彰顯。
【西遊記】如此,其他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乃至外國那些總是被束之高閣的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塊頭經典,都可以並且一直都有新時代的說書人進行類似解讀。
說書人讓名著不再高冷。
貳
「馬孔多在下雨。」
短短幾個字,仿佛有一種魔力。它召喚了一種模糊卻悲傷的情緒。每當年輕人emo(喪、憂郁)或遇上陰雨天,這個句子就「陰魂不散」。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唯有孤獨永恒。」
短影片上湧現的【百年孤寂】裏的金句,一再地驗證和撫慰年輕人的孤獨情緒。
哪怕較為嚴肅的拉美歷史,年輕人也渴望從【百年孤寂】的說書講解中,獲得一種「今天我又博學了一點」的體驗。
因人名迷宮勸退讀者的名著,經由影片博主的刪繁就簡、通俗講解和情緒共鳴,變得平易近人。
說書人是一塊磁鐵,讓貌似互斥的讀者和名著,重新建立關系。
余華是馬奎斯的學徒。他的氣質上更接近馬奎斯的長篇如【在細雨中呼喊】,遠沒有獲得【活著】那般的銷量和聲望。但在董宇輝這位當代「超級」說書人的介紹中,這本非線性、非成長類、充滿意象的長篇佳作,「裏頭覆蓋了很多的點,其實反而跟我們現在年輕人有共鳴」。
董宇輝以童年和青年的「孤獨」為題引入,又談及消解孤獨的方法。而那種「不被理解共情和不被理解接受」的絕大多數人的孤獨,引發了聽眾的共鳴和下單熱情。一本艱澀又深刻的書,就這樣重回讀者視野。
余華、董宇輝對談
比起余華,遲子建發表於2005年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更能凸顯出說書人的魔力。董宇輝多次講解,談及自己「三讀」該書的經歷:一讀,體會到自然的美好和滄海桑田的變遷;二讀,感受命運的無法捉摸又無法逃脫;三讀,深感社會發展太快,而人走得太慢。他的閱讀體會,經由各種影片剪輯及網絡發酵,直接助力本書沖上2023年的年度圖書銷售榜冠軍。
董宇輝講解影片充斥全網
同樣,史鐵生發表於2002年的【我與地壇】,也在近幾年大放異彩,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註。B站上關於它的解讀影片,播放量驚人。其中董宇輝和余華(沒錯,余華更是超級說書人)功不可沒。
余華用動人的回憶和輕盈的幽默,為史鐵生招魂;而董宇輝,直接與當下年輕人建立對話,他希望年輕人找到自己的「地壇」,學會獨處,將孤獨掩埋人群,與生活選擇和解。
除了這些再度「翻紅」的名著,還有一些傳世百年乃至千年的名著,正在憑借一些新穎的表達,進入讀者的視線。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講三種意義上的弒父,其中一個兒子在長大後,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告訴我們人生的痛苦和生命的意義;歌德的【浮士德】可以歸結到肯定個人努力的價值;【荷馬史詩·奧德賽】的解讀影片圍繞男人的欲望與妻子是否忠貞而展開;而卡夫卡,則被解讀為恐婚、社畜及擺爛界鼻祖……
截取自B站「東興茍十三」
讓人望而生畏的名著,經過說書人「四兩撥千斤」的解讀,卸去了那些高冷的、晦澀的面孔,變得平易近人,甚至可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由此,它們得以重回電商圖書銷售榜單和大量讀者的書桌,又一次以自身的厚重、博大與足以穿透歲月迷障的書寫,令新一代的讀者接受久違的靈魂震顫。
三
其實當下的說書人,酷似過去的評書藝人;短影片平台,則可視為新時代的勾欄瓦舍。
從媒介發展史來看,評書這項藝術走出瓦舍,便來到戲院、電視、電台,乃至微信、微博、直播、短影片,再往後,AI說評書的時代,恐怕已經不遠了。
評書的形式、載體和創作者身份一直在變,但評書的原則和要求,卻始終如一:通俗易懂,喜聞樂見。
對於短影片說書人來說:
「通俗易懂」,可以理解為網絡化和生活化的解說詞,來自影視劇、動畫、圖片甚至AI繪圖的貼切畫面,輔之以背景音樂和流暢的剪輯,使得高冷的名著和艱澀的知識,不再是學術概念的堆積和所謂專家的教訓,而變成一場新穎的娛樂遊戲。
「喜聞樂見」則指向評書的內容。過去,評書分三大類:袍帶書(名將賢相)、短打書(俠客義士)、神怪書(神異鬼怪)——它們直接催生了四大名著之三西遊、水滸和三國的誕生。如今,談資變了,話題中心從王侯將相、俠客風流與鬼神精怪,轉向職場、生活、情感,婚姻與女性等,新時代說書方法也隨之變化,直指短影片創作者、瀏覽者和互動者中最集中的人群:年輕人。
截取自B站「讀客熊貓君」
他們願意擠進這樣的短影片「茶館」,聽這樣的說書:
孫悟空和林沖是兩種打工人,馬奎斯和余華的孤獨令人淒然,【荒原狼】【地下室手記】撫慰社恐患者,托爾斯泰和卡夫卡對生活作出不同的註解……凡此種種,你會發現年輕人在職場和情感生活中遭遇的一切,正成為說書人的布景舞台和新鮮語法。
最終,這場讓高冷名著與讀者相遇的新「評書」運動;更像是順勢而為的時代共振。說書人要年輕人的流量,年輕人要緩解名著恐懼癥,而最好的媒介就是年輕人的生存和精神狀態:打工、社畜、內卷、擺爛、焦慮、愛情、孤獨等——這些詞語成了理想的驚堂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