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掐絲琺瑯怎麽掐絲?閔行這位最美手作人走進學校……

2024-04-12文化

繼「涇」彩文化課堂鉤針編結、舞龍等傳統非遺專案在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紫竹小學開出社團課程後,掐絲琺瑯這門精美的非遺技藝也走進校園,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歡迎。

這也是吳涇鎮「涇」典集理論教育大眾化創新實踐專案之一,透過充分挖掘區域非遺文化資源,打造「涇」彩文化課堂,讓傳統的中華文化在與現代文創作品的結合中,煥發出全新的活力。

掐絲琺瑯工藝的由來?如何掐絲、捋絲、上膠?線條要怎麽剪斷?剪刀要怎麽拿?金絲是否閉口關系著後續的點藍上色……在文化課堂中,閔行區最美手作人、掐絲琺瑯非遺技藝推廣者——董慧,正在將這門傳統工藝的技藝極致耐心地教授給同學們。

而同學們的認真表現讓她意外之余頗感欣慰。「每次上課,孩子們都聽得非常認真,雖然目前是一周安排了一節課,但每次當我問到上一節課程的知識點時,同學們都能回答上來,說明他們都理解並且吸收了。」董慧說道。

作為閔行區社會美育導師,董慧不斷嘗試將掐絲琺瑯這門傳統古老的工藝與現代藝術相結合,她的作品靈動、細膩,既有對傳統工藝的傳承,又有其設計理念的獨創性,生動詮釋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琺瑯繁花·百年上海】【百年上海·華彩錦歌】【繁花·萬象】等掐絲琺瑯作品創造性地與鋼琴、鏡面等結合,在作品展出期間一度「驚艷」海內外,而董慧作為吳涇本土青年藝術家,也用自己的掐絲琺瑯技藝和本地文化結合,為吳涇創作了【尚義·雲水紋】【蓮】等文創作品。

此次掐絲琺瑯非遺文化課堂走進華師紫小,透過采用小班化社團教學的模式,在三至四年級孩子中,選擇有一定美術基礎且對中華非遺文化有濃厚興趣的同學,透過觀察孩子們的接受程度,從而循序漸進開發出適合小學階段的普適性文化課程。

來自三(2)班的蔣文哲同學此前並不了解非遺這一文化,透過課程,他不但知道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還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說:「原來我們中國的文化那麽博大精深,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想和家人一起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及燦爛的中華文化。」

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文化及技藝傳承的興趣,對此,董慧在作品圖案的挑選上,既有蓮花等傳統圖案,也有卡通動物、現代科技等圖案,供同學們選擇。四(5)班的蔣夏逸挑選了一枚可愛的小狗圖案,因為他覺得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並且非常期待當傳統的掐絲琺瑯工藝和現代圖案結合後,經由他自己制作完成的那一刻。

據悉,華師紫小還為掐絲琺瑯非遺文化課堂專門開辟了一片手工空間,除了用於日常的教學開展,還將布局作為展示學生非遺藝術作品的空間。學校黨支部副書記沈雯珺介紹,學校希望透過中華傳統非遺專案進校園,讓孩子們關註非遺文化,喜歡非遺文化,從而傳承非遺文化,讓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經由老師的指導,將中華民族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啟用出新的生命力。

供稿:閔㻍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