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散文丨牯牛的四季

2023-12-06文化

文/朱修兵 唐金芳 唐建剛

牛年,我們駐村,寫下「牛年話牯牛」一文,讓人初識「牯牛」;之後續寫「牯牛」與「耕耘」,讓人再識牯牛。的確,牯牛與世無爭,安守一方。

初到牯牛村的人會有一種重讀【桃花源記】的感覺,伴著潺潺溪流的村道連線著牯牛和外面的世界,當車輛穿過兩山相夾的長良來到牯牛坪後,便豁然開朗,目之所及,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直到江家隴的懸崖邊,就到了路的盡頭。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牯牛村的古老和靜謐,勤勞善良的牯牛人在這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徜徉村內,漫步田埂,白墻灰瓦、鳥語花香,春夏踏青賞花、秋冬圍爐觀景,不同的時節,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樂趣,村中長者還能依稀記得牯牛的過去,而年輕人只知道牯牛現在的模樣……

春聞花香: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看「與世隔絕」的牯牛變遷……土磚墻、泥糞路、茅草棚、牛犁地成為了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新式洋房、水泥路面和各式農機,時間在牯牛留下了目之所及可捕捉的厚重痕跡。

當牯牛村田野全部染成金黃的顏色的時候,牯牛村春天的腳步到了。與油菜花爭相鬥艷的桃花、梨花、杏花和不知名的野花不知什麽時候在房前屋後、林間地頭悄然開放。這是牯牛村中一年中最艷麗的季節,空氣中彌漫著各種花香,勤勞的放蜂人開啟了蜂箱,村民在賞花、挖野菜、做粑粑中體驗著他們的樂趣,思路開闊的村民將捆紮好的野花和炸好的野菜粑粑拿到集市和景區售賣,換取不錯的收成。

春雨過後,落紅化泥,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牯牛村拉開了它浩浩蕩蕩的春天序幕——春耕開始了,轟隆隆的農機取代了傳統的耕牛在飽吸春雨的田地裏來回奔波,揮動鋤頭的村民在獼猴桃架下翻土、除草,村民購買的水稻、苦蕎、玉米等種子在這片煥發生機的土地上撒下一年的希望,而綠油油的芽苗將帶給村民腰包日漸圓滾的踏實感。正當春耕生產進行得熱火朝天之時,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城裏人」從遠處走來,他們是州生態環境局「學雷鋒促春耕」活動隊,只見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組,忙碌在村中的田野裏,只見他們一手端著簸箕、一手有節奏地撒著苦蕎種,他們遠離城市的喧囂,在體驗農耕生活的同時,回歸自然、暢享綠色,何其樂哉!

夏聽蟬鳴: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牯牛村,由於地勢原因夏天來得稍微晚一些,當山的那一邊已是暑氣逼人的時候,牯牛村的夏天仿佛剛剛到來,蟲鳴鳥叫、雲卷雲舒,相對於其他地方,這裏可以說是一個避暑勝地。炎炎夏日,空調、冰箱早已成城裏人家中的尋常之物,但這裏的人們似乎更偏愛自然的涼風和清冽的井水。

清晨,伴著習習的涼風,勤勞的村民們開始了進山下地;傍晚隨著蟬聲漸濃,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們便在樹蔭下搖曳著搖椅、輕揮著蒲扇、慢嘬著涼茶,望著遠處茂盛的莊稼和郁郁蔥蔥的山林,眼神裏充滿了愜意和遐想;而此時的村古井卻成為了孩童們的理想去處,他們吃著井水泡涼的西瓜、香瓜,無憂無慮地戲水、玩鬧,這場面讓我也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童年的時光;當夜空繁星點點,此起彼伏的蛙聲吵醒了村中的寂靜,村部的院壩裏,三三兩兩的村民們開始在這裏聚集閑聊刷抖音談收成,小孩們則在籃球場上飛奔嬉戲……這是牯牛村村民一年中最愜意的時光。

秋嘗實味:稻菽玉米堆庭院,雞狗歡鳴樂太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人們總是習慣把秋天和豐收聯想在一起,隨著漫山的紅葉緩緩飄落,牯牛村的秋天到來了,這裏不用筆墨渲染,因為那撲面而來的桂花香氣和獼猴桃的果香氣,就足以訴說著收獲的喜悅,即使隔著螢幕也能嗅到一絲豐收的甜蜜。面對樹上通紅的柿子和架下沈甸甸的獼猴桃,你不用吞咽口水,熱情好客的牯牛人會將最飽滿的果實送你品嘗。

當然,秋天也許是這裏最忙碌的季節,也許正是因為那份忙,使秋日更為獨特,田野裏彌漫著稻子成熟的芳香。當一台台收割機慢慢地駛過稻田後,沈甸甸的稻穗變成了香噴噴的米飯,伴著剛出鍋的農家臘肉和鮮美的樅菌湯,想要減肥愛美的女士們此時都會放棄她的夢想。

不知什麽時候,村裏面來了幾輛大貨車,頭戴草帽的村民挑著沈沈的籮筐一趟又一趟地往貨車上裝運貨物,定睛一看,原來是獼猴桃農在這售賣著自己勞動成果,接過花花綠綠的票子,擦去滿臉汗水後,露出了燦爛的笑臉,此時他們似乎在想,今年的收成真不錯,來年還要繼續。

不遠處的田埂邊上,幾個年紀更輕的村民立了個手機架,吃著流著翠綠汁水的果實,對著鏡頭眉飛色舞,原來他們正在網上直播帶貨,希望將勞動果實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價格賣到更遠的地方。

冬觀雪景:最愛牯牛晴後雪,軟紅光裏湧銀山

牯牛村冬季到來的標誌就是外出務工的人陸續歸來,這裏的冬天其實是另有一番景色的,空氣雖冷卻不似北方之寒,蒼松綠竹又給原本顏色單一的冬季點綴著生命的氣息,四季常溫的井水為村民們帶去生活的便利。村民們也沒閑下,趁著枯水季節,開始自發地清塘固壩、補坎修渠,工程大的地方,便捷的挖掘機便揮舞鋼鐵巨臂,落葉後的獼猴桃架下,桃農已經開始手拿鉗子鐵絲修補著破損的地方……一切都預示著來年會有更好的收成。

北風漸過,飛雪迎門。在那茫茫的雲霧裏,飄著亮晶晶的小雪花,雪花飄灑到山坡上,給山坡蓋上舒服的棉被;雪花飄灑到房頂上,給房頂穿上一件厚厚的棉衣;雪花飄灑到大地上,給大地披上了美麗的銀裝。在冰天雪地的田地裏,孩子們正在雪裏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在田地周圍是一排雪松,迎著刺骨的寒風傲然挺立,四周掛滿了冰條兒,猶如一朵朵銀色的菊花,晶瑩剔透。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射在冰條上,反射出奪目的亮光。此時,我被牯牛村的雪景陶醉了。

突然,一聲聲的嚎叫打破了陶醉,循聲走近,三五個大漢摁著一頭肥豬往院子中央緩緩挪動。不多久,一塊塊切割好的條狀的豬肉被裝進了一個撒滿鹽的大缸裏,女人們開始腌制臘肉了。隔壁院子中央,一個滿臉皺紋的大媽將熱氣騰騰的蒸米倒進了石臼裏,兩個挽好袖子的年輕人掄起木錘對著石臼你一錘、我一錘,一旁的婦女麻利地開始揉團制餅,不多一會兒,特色的年粑粑便做好了。當結束了手上功夫的兩家人圍坐在炭火邊,殺年豬的那家早已將做好的刨湯肉火鍋端上來了,在這雪花飛舞的冬季,圍著熊熊的炭火,吃著鮮美的刨湯肉,喝著自釀的苞谷酒,言語間、換盞中,疲勞散去、暖意洋洋。

春華秋實,時光荏苒。雖說牯牛沒牛了,農耕用的是「鐵牛」,但牯牛人的心裏,仍然向往著牛,仍然是有「牛」的,因為他們在村口立的「耕耘」的石碑和村中「牯牛」的畫像就是最好的見證。村民把牛的堅韌與勤懇、執著與付出鐫刻在腦裏、植根於心間,而村裏的駐村工作隊員們,也清晰地記得出征前許下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豪邁誓言,他們將為多姿多彩、生態宜居的牯牛貢獻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啊!四季的牯牛!如詩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