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宋代書院720所,唯有這四座書院能合稱為四大書院!

2024-07-23文化

中國古代書院有著悠久絢爛的歷史,書院肇始於大唐,初步發展於五代,興盛於兩宋,元明清接續發展,止於清末的書院改制,歷經近 1300 年的發展歷程,雖幾經跌宕起伏,但為後人呈現了一幅精彩紛呈的書院歷史畫卷。

天水一朝是書院發展史上的輝煌時期,其中最為耀眼者當屬被稱為宋代「四大書院」的白鹿洞書院、應天府書院、嶽麓書院和嵩陽書院。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廬山五老峰東南,處於四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從高處看如洞狀。唐德宗貞元年間,洛陽人李渤和其仲兄李涉隱居讀書於此,李渤常養一白鹿自樂,此為白鹿洞得名的由來。

相比於嶽麓書院、嵩陽書院、應天府書院,白鹿洞書院在招生管理上獨樹一幟,直接面向舉人開放書院。朱熹在【招舉人入書院狀】中呼籲舉子來院學習,並承諾提供飲食和住處,「今白鹿洞諸生,各以散歸,山林閑寂,正學者潛思進學之所,諸君肯來,當戒都養給館致食以俟。」

朱熹興復了白鹿洞書院,並用心良苦的為白鹿洞書院制定了學規,學規的教育主旨反對汲汲於功名利祿的科舉教育。

宋代白鹿洞書院經朱熹興復後,發展迅速,前來求學者絡繹不絕。蔡沈是朱熹的學生兼摯友的蔡元定的次子,年輕時求學朱熹於白鹿洞書院,得到朱熹的悉心指導,他不慕功名,一心為學,後為閩學巨子。

應天府書院

應天府書院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在宋代又名睢陽書院和南京書院。書院最初起源於後晉宋州虞城人揚愨興辦的睢陽學舍,五代兵戈擾攘,官學衰微,揚愨在家鄉聚徒講學以傳知識,辦學成績顯著,名儒戚同文曾就學於此。戚同文在楊愨去世後,繼承師誌,繼續聚徒講學。

應天府書院相比於其他三所位於幽寂山林中的書院,其在教學環境管理上具有獨特性。宋代應天府書院位於應天府,應天府處於陪都地位,是北宋四京之一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這裏人口眾多,經濟繁榮,車馬往來頻繁,一片繁華都市景象。

宋代應天府書院教育卓越,培育的書院學生也是人才濟濟,最為有名的高徒當屬慶歷新政的發起者範仲淹。範仲淹早年曾求學於應天府書院,「大中祥符四年(1011)入應天府書院,依戚同文之孫戚舜賓學。」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位於今湖南長沙市秀美的嶽麓山抱黃洞下。嶽麓山是南嶽衡山 72峰之一,風景優美,人文氣息濃厚。嶽麓山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儒道佛在此地交流融合,人文薈萃。在儒道佛交流的背景下,唐末五代僧人智璿等開始了在嶽麓山的辦學活動,「書院乃寺地,有二僧,一名智璿,一名某,念唐末五季湖南編戶,風化淩夷,習俗暴惡,思見儒者之道」。

宋代嶽麓書院具有經世致用的學風。張栻是書院的主教,他所作的【嶽麓書院記】實際是嶽麓書院培養人才的基本大綱。張栻在【嶽麓書院記】中提出「得時行道,事業滿天下」⑤的務實、經世致用學風。吳獵,字德夫,23 歲從學張栻於嶽麓書院,在學術上他主張經世致用,提倡務實的學風,在政治上他反對與金人和議、力主抗金並實際投入抗金的戰場。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於今河南省登封市,坐落於中嶽嵩山太室山南麓,面前是雙溪河,背靠峻極峰,東鄰虎頭蜂,西靠象鼻山,可謂山環水抱,環境優美。嵩陽書院的前身是佛道場所。

宋代嵩陽書院是二程「存神過化」之地,二程於此長期講學,培養的人才輩出。楊時則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今屬於福建省)人,熙寧九年進士及第。曾求學於程顥,「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