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鹽鐵論白話文(孝養篇)

2024-01-09文化

文學派的人說:善於贍養父母的人,不一定要用精美的食物,真正孝順的子女也不需要華麗的衣飾給老人。用自己所有的一切來孝順父母,這是孝的最高境界。所以,即使是一個普通人辛勤勞苦,也能盡到孝道,只要對父母有誠敬之心就可以了。孔子說:現在很多人認為能贍養父母就是孝,但如果內心不敬,那和飼養牲口有什麽區別呢?所以,最上等的孝是發自內心的孝,其次是註重臉色和言行,再其次是滿足父母物質生活的需求。如果一個人遵循禮制和和順之心來行孝,即使物質條件不完備,也是可以的。【易經】上說:東鄰殺了一頭牛來舉行祭祀,還不如西鄰的簡單薄祭更真誠。所以,一個人富貴卻沒有禮節,還不如貧賤時的孝順和友愛。在家庭之內要盡孝道,在家庭之外要盡友愛,對待朋友要盡誠信,這三點是孝的最高境界。居家理治的人並非是說積攢財富,侍奉父母的人也並非是說一定要用美食,而是要和顏悅色地遵從父母的意願,盡禮節而已。

丞相說:「人到八十歲稱為耋,七十歲稱為耄。到了耄耋之年,如果不是吃肉就不覺得飽,不是穿帛就不覺得暖。所以孝子要供給老人甘美鮮美的食物以養口,輕暖的衣裳以養身。曾子奉養曾皙時,必定有酒有肉。如果無緣無故地撤去酒肉,即使是公西赤也不能忍受這種簡慢;如果沒有酒肉菜肴,即使是閔損、曾參也不能完成養老的禮節。禮節不能虛設,所以必須要有實在的奉養,然後才可以說有了奉養的禮節。如果奉養有余而禮節不足,寧可奉養有余而禮節不足。如果洗凈酒杯用來盛水,升降而進粗糧,雖然禮節都具備了,但這不是尊貴的人應該做的。」

文學派人說:「周襄王的母親並不是沒有酒肉,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也並不比曾皙差,然而卻背負不孝之名,因為她在侍奉父母方面做得不好。在上位的人看重禮節,在下位的人貪圖奉養。嗟來而招的嗟來而與的嗟來而送的叫喊,都是君子所不屑的。如果君子沒有經過相應的禮節,即使食物再美也不會吃。所以,禮是主食,而物質奉養是副食。主人不親自饋贈副食,客人便不用祭品。這說明物質奉養輕而禮節重。」

丞相說:「孝養父母,最上等的是用整個國家來奉養,其次是奉祿奉養,下等的是用勞力奉養。所以,王公貴族是上等人,卿大夫是中等人。從家庭角度來說,有賢子在當世掌權的,高堂邃宇,安車大馬,衣輕暖,食甘毳。沒有賢子的,粗衣破衫,居陋巷,有時一天都沒有吃的,只有到年終才有肉吃。老親的肚子,不是唐園,只有菜是豐盛的。那粗米,連乞丐都不會去要,你卻用它來奉養父母。即使你想用禮節來奉養父母,也不是最貴重的奉養。」

有文學修養的人說:「沒有才能卻竊取了高位,沒有功勞卻享受了厚祿,雖然富貴,其實是盜跖、蹻一類的養法。高樓極目,食案方丈,卻不能說是孝。老親的肚子不是盜囊,為什麽常常裝著盜跖、蹻一類的東西?獲取不義之財,財富進來後禍患也跟著進來,自身將死,災禍殃及子孫,哪裏還能臘祭時吃肉?曾參、閔子沒有卿相的奉養,卻有孝子的名聲。周襄王富有天下,卻有不能侍奉父母的名聲。所以禮節菲薄而奉養豐厚,不是孝;涼薄而奉養豐厚,也不是孝。

文學派接著說:「說話不誠實,許諾不兌現,遇到災難不勇敢,侍奉君主不忠誠,這是最大的不孝。孟子說:‘現在的士人和大夫,都是罪人。都是順從主上的意圖,迎合他的惡行。’現在你不忠誠、不守信、巧言亂政、善進諂媚以求合於人意。像這樣,在社會上是不容於身的。【春秋】說:‘士人堅守一種誌向不改變,遵循正理不向他人求援,同君主共同擔起自己的職責就行了。’所以地位卑下的人卻去議論地位高貴的人,是罪過;說話沒有涉及自己的職責,是傲慢;有詔令讓公卿大臣和這班人議論,而你卻空談不講實質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