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隆林苗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楊雲:傳統結合創新 發揚東方美學

2023-12-19文化

非物質文化 遺產是一個民族文明與心智的產物,是民族文化與文明的根基。 在日新月異、變化萬千的資訊社會,傳承不是以固有的形態,而是以更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形態和方式予以延續。 楊雲作為苗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堅持不懈地將古老的苗族刺繡和神秘悠久的百色故事進行傳承,弘揚民族文化。 作為一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使者,她一直在路上。

楊雲在貴州安順「洪福遠蠟染館」學習蠟染近半年時間,對蠟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技藝也有了大振幅提升。據不完全統計,苗繡針法大概有120種左右,以及200多種服飾,目前楊雲已掌握的繡法高達100多種,她將苗族各支系不同針法收集起來,並用文字、圖片、影片的方式整理成書,讓更多人了解甚至傳承苗繡技藝。在2009年,她創立了名為樂秀的工作室,並積極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其間還與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吳烜老師合作出版了蠟染童書繪本【牛角梳】【百褶裙】【百鳥衣】。

楊雲:

女,43 歲,苗族,百色市隆林縣德峨鎮人。作為苗女,從小就對苗繡、蠟染深深地著迷,在學會隆林當地苗繡、蠟染技法後,還多次赴貴州、湖南等省苗寨,探訪並師從民間苗繡、蠟染大師,學習技藝。百色工匠,百色市工藝美術大師,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隆林苗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

楊雲的作品技藝精湛、精益求精,比如她的創新3D刺繡— —地戲臉譜,摘得2019「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和2019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八桂天工獎」銀獎。作品以安順地戲面具作為創作元素,以刺繡的角度和自創的3D墊高繡法來表現面具的立體感、絢麗明亮的色彩和寫實與誇張兼具的特點。蠟染刺繡——苗與時代,獲2020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八桂天工獎」銀獎和2021中國百花精品獎銀獎等。


蠟染刺繡-苗與時代正面


在這一作品中運用現代服飾設計和桂西苗族傳統工藝與設計的相互結合,打破服裝原有的結構姿態,進行現代服飾與苗族服飾的結構重組。 圖案上運用現代的設計形式展現出苗族工藝的魅力,而在工藝上堅持統一中變化,變化中統一的設計思想,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發揚東方的美感哲學。

創新3D刺繡-椒圖反面

Q-北京青年周刊

A- 楊雲

Q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苗繡,其最大的特色是什麽?

A 我個人覺得它除了本身作為苗族服飾的裝飾以外,就是起到了一個承載傳承著我們苗族歷史文化的作用。幾乎每一種紋樣都是由以前的老紋樣傳承而來,擁有自己的來歷和傳說。有些文字遺失了,就會用符號和紋樣來代替我們的文 字。 它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表達,也是對苗族生活文化的一種展示。

Q 能講講苗族染織繡的淵源和發展嗎?就是它其中的淵源和故事之類的?

A 苗繡和蠟染其實沒有相關的記載,專家在研究查閱歷史的時候,推測它可能在商周以前就有了,或是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在5000多年前,因為我們的祖先蚩尤時代的苗族服飾大多都是以戰服的模樣呈現出來的,然後那個刺繡服飾並不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後期可能經過一些演變,以祈福的方式,把一些符號繡上去作為一種護身符,之後就慢慢流傳下來了。

Q 在苗族染、織、繡中,哪個步驟更為關鍵?

A 從傳統的來說,織布最為重要,因為首先要完成織布這一步,才能更好 地完成後面的染和繡的操作。 但現在布料的選擇更多樣化,織的部份就不那麽重要了,我們有時會選擇現成的布料。

Q 苗族刺繡大致包含哪些針法?

A 苗族針法不完全統計大概有120多種,我們把它分為大的類別,大概20多種。比如在鎖繡這一類別中,大概就有四五十種,有開口鎖、閉口鎖,有單邊鎖、雙邊鎖等等。它們都是以鎖針的方法繡出來的,所以我們統稱為鎖繡。還有堆布繡,就是把布堆疊在一起,等等。

楊雲

Q 在苗族染、織、繡中,有什麽特別繁復的工藝或紋樣圖案之類的嗎?

A 刺繡本身是一個很復雜的工藝,步驟其實大多是一樣的,尤其是苗族辮繡, 一般是8到24條線,像編頭發那樣子先把它編出來,編完之後我們再去進行刺繡,這樣它的整個工序就會比較多。 那比如說捆繡、馬尾繡,你要把那個馬尾裹線上裏面,首先我們要先裹線,裹完我們才能去刺繡,所以說我們前期還有其他很多工作。

但是那個傳統的挑花繡、數紗繡之類的,其實是不需要打草稿的,因為這個是從小就學的,我們會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母花,所謂母花就是母親在你出嫁的時候,會把她之前繡過的東西做成一個模型,每一針每一線是怎樣做的,傳給你當作陪嫁。但母花也不會說原封不動地把它傳承下去,比如我會在我母親給我的這個基礎上去做一些改變,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因為這個東西本身是有一定規律的,它代表著一定的寓意,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在裏面,所以它只是說某一些地方改變了,但是它本身的那個最重要的點還是沒有變的。就比如說我們苗族紋樣裏面的魚紋或者鳥紋啊,或者是蝴蝶,特別是蝴蝶,它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符號,但是可能我繡的蝴蝶跟我母親繡的蝴蝶就不一樣,但是它一定是蝴蝶。

Q 您覺得如何結合傳統和創新?

A 因為文化互相交融,我們的傳統紋樣大家看多了,可能會審美疲勞。那我們也會把漢族、彜族和壯族等其他民族的紋樣,搬到我們的服飾上面。這在以前是不可以的,但現在可以,既實作了創新,又滿足了市場。但是我為館藏做的一些作品,還是更願意選擇苗族傳統配色及紋樣。此外,我也在研究一些創新織法、繡法。

Q 作為苗族技藝的傳遞者,您是如何讓更多人去認識並了解它們的?

A 因為廣西的苗族相對比貴州少,我們的苗族蠟染受關註度不那麽多,但實際上我們的技藝非常強,比如隆林蠟染,它是中國最直的蠟染,像機器畫出來的一樣直。我也會去參加比賽和展覽,讓更多人關註到我和我們的技藝。還有非遺進校園活動等的不斷宣傳,讓更多人了解苗族刺繡。

Q 會有打算與現代產物或設計進行一些合作之類的嗎?

A 我一直在考慮,在這期間,也有一些 相關團隊來找我,但是大家都還在一個前期的探討中,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契合點,所以還沒有真正地去實作相關合作。


張揚

編輯 韓哈哈

人物攝影 李 英武

資料照片提供 受訪者


鄭妮娜力:盡心盡力

汪冰:心之所向 使人自由

田沁鑫&賈一平:創新不計成敗 突圍才是最好

張澍田:做人、做事、做學問

王曉峰:營造社會氛圍 講好非遺故事

藝術家華慶:「花房」治愈的力量和生命的能量

吳牧野:精準生活 無限遊玩


胡杏兒:忙碌是一種幸運

吳彥姝&奚美娟:心靈相通 成就彼此

陳薩:彈奏永遠指向內心

KnowYourself錢莊:置身事內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愛、治愈、成長的可能性

編舞藝術家戴露:未來對我來說充滿未知,特別好

點選以下封面,一鍵下單新刊

「 2023年12月14日 蔡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