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弘一大師與豐子愷的「泉州之約」

2024-09-28文化

□李明/文 吳拏雲/圖(除署名外)

弘一大師生前曾數次邀請其弟子豐子愷到閩南相聚,因各種緣故未能如願;大師圓寂後的第六年,豐子愷到泉州尋跡,深刻感受並盛贊泉州文化——

弘一大師與豐子愷的「泉州之約」

豐子愷先生(資料圖)

豐子愷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漫畫家、散文家和轉譯家,有「中國現代漫畫的鼻祖」盛譽。因其極具辨識度的繪畫風格和言淺意深的譬喻內容,為各個年齡層所喜愛,尤其是他的漫畫集【護生畫集】和散文集【緣緣堂隨筆】,影響了幾代讀者。【護生畫集】以勸善戒殺、仁愛感恩為主題,是由豐子愷及其恩師弘一大師(李叔同)共同發起,豐子愷負責繪畫,弘一大師則為第一二集題寫詩文。又因兩人有過「百壽之約」,【護生畫集】共出版六集。在此期間,駐錫閩南的弘一大師多次邀請豐子愷赴泉,但都因各種緣故未能成行。直到弘一大師圓寂後的第六年,即1948年年底,豐子愷先生終於踏上了泉州這方熱土。

師徒共同創作【護生畫集】

豐子愷先生1898年生於浙江省崇德縣(今屬嘉興市桐鄉石門鎮),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今杭州師範大學前身),李叔同是其音樂、圖畫老師,夏丏尊是其國文老師。豐子愷在校求學期間,李叔同對他的繪畫天賦非常贊賞,並在豐子愷與學校起沖突時出面維護,避免其被學校開除。課余,李叔同還向他講授了「先器識而後文藝」的藝術理念。

弘一大師(中)與豐子愷(右)、劉質平(左)的合照(資料圖)

1918年5月24日,已經皈依佛門準備剃度出家的李叔同與他最親近的兩位學生劉質平、豐子愷合影,題款為:「弘一將入山修梵行,偕劉子質平、豐子子愷攝影,戊午四月十五日。」出家前不久,李叔同還曾帶著豐子愷造訪思想家、理學家馬一浮,足見他對豐子愷的器重。是年8月19日,李叔同正式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

1927年10月,弘一大師途經上海,在豐子愷的寓所內收其為在家弟子,取【道德經】中「能嬰兒乎」句,法名嬰行。豐子愷請求弘一大師為其將要啟建的寓所起一個名號,弘一大師卻用了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抓鬮」,於是豐子愷在紙團上寫下幾個心儀的漢字,揉成紙團放在容器內,兩次抓取都是「緣」字,「緣緣堂」因此得名。弘一大師欣然題寫了「緣緣堂」匾額。1928年,弘一大師在寫給豐子愷的信中還提到:「俟他年緣緣堂建成,當依附而居。」也是在這一時期的書信往來之間,兩人開始共同籌劃【護生畫集】的創作。經過多次討論、繪畫、修訂,由豐子愷繪畫、弘一大師題寫詩文的【護生畫集】(第一集)最終於1929年在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多次相約閩南

1936年春,原本居於泉州草庵的弘一大師因患臂瘡前往廈門就醫,遂居鼓浪嶼日光巖,年末移居廈門南普陀寺。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正在廈門講法的弘一大師寫信給豐子愷,邀請他來閩南同住。彼時,豐子愷已經收拾行李從杭州抵達上海,準備坐船南下,忽然在報紙上得知閩南鼠疫非常嚴重。只好寫信給弘一大師,道明取消南行計劃的原因,又致信給廈門南普陀寺廣洽法師:「蓋勞弘一法師按裝等待,心至不安。」表達爽約之慚愧。數月以後,抗日戰爭爆發,豐子愷攜家眷遷居廣西桂林。

1938年,弘一大師在泉州再次向豐子愷發出邀請:「泉州鄭健魂居士,為立達學園畢業生,時憶念仁者,甚盼仁者攜眷居住泉州鄉間,彼願盡力輔助一切,可以決無危險之虞也。」可惜桂林與泉州相隔近兩千裏地,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再之戰事愈緊,師徒難以相見,唯有寄情於鴻雁。

弘一大師在永春普濟寺閉關時,曾與豐子愷書信往來。

在廣西稍得穩定後,豐子愷開始創作【護生畫集】(第二集)。彼時弘一大師在泉州永春普濟寺閉關,書信中不乏對【護生畫集】(第二集)的關切。1939年末,畫集初定,弘一大師在寫給豐子愷的信中說:「今年朽人世壽六十,承繪畫集,至用感謝。但人命無常,世壽有限。朽人或不久謝世,亦未可知。仍望將來繼續繪此畫集(每十年繪輯一編,至朽人百齡為止),至第六編為止。朽人若在世,可雲祝壽紀念。若去世,可雲冥壽紀念,或另立其他名目。總之,能再續出四編,共為六編,流通世間,其功德利益至為普遍廣大也。」豐子愷先生隨即回信:「世壽所許,定當遵囑。」可見弘一大師對豐子愷繪制刊布【護生畫集】寄予厚望,也是他們師生之間的「百壽之約」。

豐子愷在泉州的尋跡之旅

廣洽法師是弘一大師在閩南的重要學僧之一。1929年初,弘一大師欲南下暹羅途經廈門時,被廈門大學校董陳敬賢及廈門南普陀寺僧眾所挽留,廣洽法師就是在這個時候與弘一大師結緣。豐子愷先生也是因為弘一大師的介紹與廣洽法師相識,二人通訊十余年已成摯友,卻從未見過面。直到1948年底,豐子愷先生與友人同赴台灣近月余,準備回上海時聽聞局勢未靖,正巧廣洽法師從新加坡回到廈門,力邀豐子愷到閩南尋訪弘一大師足跡。1948年11月22日,豐子愷由台灣坐「鷺江號」輪船赴廈門。

11月23日,豐子愷偕女兒豐一吟抵達廈門,住在忘年交黎丁家中。黎丁,本名黃恢復,泉州人,與豐子愷在桂林相識。第二天,豐子愷在廈門南普陀寺見到了廣洽法師。廣洽法師向他介紹寺內弘一大師親植的楊柳樹,豐子愷先生依此創作了「今日我來師已去,摩娑楊柳立多時」,又為廣洽法師題「無量壽佛」,為廈門南普陀寺佛教養正院畫弘一大師畫像,上書聯雲:「須知有相皆非相,能使無情盡有情。」11月28日,他應邀在廈門佛教會和廈門大學分別講述了【我與弘一法師】與【藝術的精神】。

豐子愷此次閩南之行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尋訪先師弘一大師的履跡,因此,他在廈門逗留半個月後即動身奔赴泉州。畢竟泉州是弘一大師晚年弘法時間最久,也是最後圓寂的地方。

說起來豐子愷與泉州的因緣可以追溯至1929年。當時蔡元培、馬敘倫南來考察閩粵兩地教育情況,途經泉州時建議創辦一所高級中學,於是許卓然、秦望山便發起籌建「黎明高中」,李愛黃、梁龍光、湯文通、陳清機、葉青眼等參與籌備,聘請梁披雲任校長、趙祖培負責建校事務。又邀請於右任題寫「黎明高級中學」校名,邀請豐子愷設計「三鴿朝陽」校徽。而彼時泉州民生農校(今泉州市農業學校前身)的校長和老師,有不少人畢業於豐子愷所參與創辦的上海立達學園。

聽聞豐子愷將到泉州,1948年11月29日,泉州教育界、文化界開會籌備豐子愷的迎請工作。

12月8日,豐子愷父女在黎丁、虞愚的陪同下抵達泉州,一行人下榻在玉犀巷鎮雅宮。當天下午,泉州教育界、文藝界、佛教界人士在泉州大開元寺功德堂設素宴為豐子愷一行接風。弘一大師另一位皈依弟子、年逾古稀的葉青眼居士,因豐子愷早先皈依弘一大師,於是敬稱豐子愷為師兄,先行跪拜禮,豐子愷趕忙還禮,又向弘一大師遺像頂禮後方才入座。席間著名古琴師周子秀彈琴助興,場面溫馨而莊重。

豐子愷坐在弘一大師圓寂床邊留影(資料圖)

照片背面題字(資料圖)

泉州小山叢竹公園內「弘一大師最後講經處」

12月9日清晨,豐子愷到弘一大師圓寂處憑吊,並在弘一大師生西紀念塔、最後講經處、圓寂床邊留影。隨後,他順路參禮銅佛寺。當天上午8時,泉州各界在中山堂舉行了歡迎大會。豐子愷即席發言稱:「晉江人的文化思想很清香可愛,這是弘一法師的種子種在晉江文教界的心裏頭,長出了文藝之花,晉江文藝的風尚很濃厚。我出門看到此地婦女人家頭上紮紅布,在我這繪畫的人看來,很好看……晉江是藝術的,此地家裏人常戴黃花……此地的民風淳樸之至,可愛之至。」言辭中對泉州的文化氛圍表達了由衷的喜愛。

在泉州期間,豐子愷還舉辦了畫展和多次演講,並為多處寺院題寫匾額。

豐子愷曾到訪晉江福林寺

12月14日,豐子愷一行到訪福林寺。福林寺是弘一大師晚年長時間駐錫的寺院之一,當時留存有大量的弘一大師墨跡。弘一大師晚年最重要的侍者傳貫法師是福林寺住持,弘一大師的臨終侍者妙蓮法師也駐錫於此。豐子愷先生在這裏觀摩了弘一大師的書法作品和四分律遺著,並向妙蓮法師詢問了弘一大師圓寂前的情狀。在存取福林寺的過程中,豐子愷先生深感弘一大師在此地的影響力與精神傳承。直到上世紀60年代,他還曾應知名篆刻家、版畫家許晴野之請,為福林寺題寫「弘一大師故居」。

豐子愷先生參觀過石獅金相院

據時任石獅愛群小學(今寬仁小學)教師潘玉仁記述,豐子愷到訪石獅時受到熱烈歡迎。石獅各界在石光中學接待室組織歡迎大會,而後引導豐子愷參觀了草庵、金相院、關鎖塔、虎岫寺等處。豐子愷在石獅愛群小學舉辦畫展並應邀作畫,所有收入共25萬元,悉數捐獻給災區人民。豐子愷稱:「晉江山明水秀、地靈人傑,很多名勝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自己的特色,難怪我師父留住晉江。」他還留下了「晉江山水秀,到處待客親」墨跡。

在這期間,黎丁引薦豐子愷同張人希相識。張人希是泉州鯉城人,當時在石獅當記者。1938年年底,張人希因善工篆刻被弘一大師賞識。後來,他多次向弘一大師請教,弘一大師曾將他寫給馬冬涵的一封信及豐子愷寫給自己的一封信,送予張人希留念。此次豐子愷到訪石獅,張人希遂將那封豐子愷寫給弘一大師的信件「轉贈」豐子愷。豐子愷遂在這封信末尾題記:「此十一年前避寇廣西時上弘一法師書,法師閱後以貽人希。勝利後三年余遊閩南,法師已往極樂,人希先生來晤,出示此書。余閱後瞑想前塵,欣慨交心,遂為加題,藉留遺念。」感動之余,豐子愷還將「今日我來師已去,摩娑楊柳立多時」畫作送給張人希,又題了「古之滄海,今之桑田」。

豐子愷到訪泉州備受矚目,記者爭相報道,各地殷切邀約。12月4日,安海各界請專人帶函到泉州城內迎請豐子愷。10日,眾人又共推藍鎮長到泉州親自迎接並組織籌備大會。16日上午,豐子愷一行到訪安海,住在弘一大師駐錫過的水心亭澄渟院。下午,安海各界舉辦歡迎會,當天即在安海商會舉辦畫展。17日上午,豐子愷參觀養正小學並講話,又參觀育嬰堂,參禮龍山寺。下午,應安海文教界之邀在中心國校開座談會,其間為【安海新報】題寫了報名。

18日上午,豐子愷先生一行從安海啟程返回廈門,結束了為期十一天的泉州之旅。

對泉州文化留下頗多贊譽

弘一大師是近代愛國高僧,為僧俗兩界共同尊崇;豐子愷先生是他的高足,藝術造詣與人格魅力獨具一格。豐子愷在廈門發表【我與弘一法師】及在泉州發表【人生的三個境界】的演說中,都講到了弘一大師人生經歷所彰顯的「人生三層樓——物質、精神、靈魂」,這三者分別對應著世俗生活、文化藝術與信仰體驗,為人們理解弘一大師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範式,也反映了豐子愷先生深刻的人生智慧。

1948年年底,豐子愷先生在泉州尋訪弘一大師遺跡時,對泉州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共鳴。他在談話中提及泉州女子頭上簪戴的紅色、黃色飾品與花朵,正是如今泉州廣為人知的「簪花女」形象。早在70多年前,豐子愷先生便以其敏銳的藝術眼光發現了這一傳統風俗的獨特藝術與人文價值。此外,他還稱贊泉州「文化思想很清香可愛」「文藝的風尚很濃厚」「民風淳樸之至,可愛之至」,高度評價了泉州的文化氛圍。

豐子愷先生在泉州的尋訪過程中,始終思考著弘一大師為何選擇在此度過晚年。他深感泉州的文化與環境對弘一大師產生了深遠影響,並表示:「泉州這個地方很好,弘一法師來到此地,實在是生緣……」他認為弘一大師的精神與慈光已滲透至泉州的文教界,化作無數個弘一大師的化身,永遠留在人間。這一評價極高,且震撼人心,體現了豐子愷對泉州文化的深厚理解和對弘一大師的無比敬仰。

泉州素有「泉南佛國」「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美譽,保存著數不勝數的歷史遺跡與人文資源,因信仰與藝術而誕生的世界文化遺產隨處可見。「半城煙火半城仙」的泉州,涵蓋了豐子愷先生所說的「人生三層樓」——在這裏,生活、藝術與信仰交織,每個人都能在此找到屬於自己的平安與喜樂。這或許也是豐子愷先生在存取泉州後,試圖傳達的內心感悟。

在閩南期間,廣洽法師曾向豐子愷展示一封信,正是當年豐子愷寄給弘一大師的。當信上「世壽所許,定當遵囑」八個字躍入眼簾時,豐子愷深受感動,當即發願繪作【護生畫集】第三集。

1949年初,豐子愷在廈門完成了【護生畫集】第三集的創作。1960年與1965年,又在上海分別完成了第四集和第五集。晚年的豐子愷自知時日無多,便在1973年提前完成了【護生畫集】第六集,至此兌現了與弘一大師的「百壽之約」。弘一大師與豐子愷的師生情誼,由學校延續到佛門,由藝術延續到宗教,貫穿始終。【護生畫集】不僅護佑眾生,也在護佑像豐子愷這樣出類拔萃的人才,弘一大師的用心可見一斑。

責任編輯:黃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