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神秘的古琴!

2024-06-17文化

古琴其本體是一個音樂器物,從全世界範圍看,目前它是保存最為完整最為久遠的弦樂器,而西方弦樂器代表小提琴其最早實物距今也才四百多年。古琴能夠流傳千年,而且張弦便可彈奏,其功勞首先就要追述它的制作工藝。

古琴現存實物中,能夠演奏的古琴最早溯源為唐代,唐前古琴未能大量保存,目前僅在湖北湖南出土,其形制與唐後古琴也較有出入。古琴最早歷史幾乎可以和中華文化同時起步,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直至唐代,古琴的形制才基本定型,工藝也趨於成熟,與現代古琴幾乎沒有區別。

唐後的古琴得以大量傳承,首先歸功於其精湛的工藝技術。古琴制作過程復雜,流程頗多,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灰胎和上漆。古琴面板一般選用桐木等木質相對松軟的材料制作,為保護琴面能歷經長期的磨損,又要兼具傳音效果,琴器表漆下必有灰胎,灰胎一方面可以將長期走手音的磨損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古琴音色的圓潤、綿長和深厚,「三日不絕於耳」的傳說便是對古琴音色的極大肯定。古琴塗上中國漆作為面漆後,既可達到美化的目的,也能保護琴體,使其更加經久耐用。

其次是選材,傳統慣例是面桐底梓,當然也有用杉木等其他木材制作古琴。斫琴界曾有一種說法「爺爺備材孫子用」,幾乎所有斫琴家都追求選用老料,因材質在長期風幹後,木材在顯微鏡下會形成一個個細小的孔洞,這些小孔自然就成了一個個天然音箱。

最好的木料是寺廟裏用來撞擊晨鐘暮鼓的巨木,在長期的撞擊過程中,又經長期風幹,效能松透穩定,是制作古琴的絕佳材料。而上千年木料中,比如棺木、懸棺等都不易馬上做古琴,民間有種說法「陰木須還陽」,即使是上千年木料也需要在經過風幹後才能使用。

選好木材後,至於選取木材的哪個部位也是極為考究,以中斷取音最佳;同樣的木材,紋理也有區別,琴音的震動與紋理密切相關,許多小細節的打磨都會直接影響琴的音質。比如掏槽腹,盡管現代科技日新月異,但此細節也需要人工完成,其厚薄度相差毫米也會影響到音色的效果;還有合板,合板的好壞也關系到古琴的壽命。

如果沒有合好,琴的上下兩塊木板極易分開;至於古琴的配件部份,比如嶽山、龍齦、徽位等也有許多註意事項,嶽山必須用硬木,因其需要承力、耐磨。灰胎方面一般采用鹿角灰,其穩定性較好。古琴從選木到最後的上弦,其中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斫琴者耳朵的參與,如果沒有敏銳的音樂性,斫制出來的古琴只能叫匠人琴或工藝品。

古琴作為一個音樂器物,其特殊性在於它早已超越音樂本身,在幾千年發展歷程中,被歷代文人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它已成為一個有情感、有生命的存在。我館古琴數量豐富,質素也大多上乘,從唐至清,序列完整。

這些老琴有的上千年,它們造型精美,大多音色較好,甚至有的堪稱極品……對於這些大浪淘沙遺留下來的珍品,我們應該學會欣賞、品鑒。古琴之美,美在內蘊的文化美,美在周身的韻致美,也美在音色的蒼古美。

古琴在漢代就被文人相中,承載起「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教化之器,並被賦予深刻的寓意。以形制為例,琴的各部位都被加以命名,它有頭、額、頸、肩、腰、足等,它有天、地、山、水、日、月等,它還有龍、鳳、雁等。

其整體結構形制暗合了中國古代天文歷法、地理山澤、龍鳳鳧雁、五行七政等傳統宇宙觀、天人觀思想,也承載了中國古代傳統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文化品格和社會政治理想,其擬人化的態勢,讓我們感受其胸襟的博大!

古琴的形制自漢晉以來,幾乎沒有大的調整,唯一變化便是琴身邊線樣式的不同,而古人又給這些不同的樣式取了非常雅致的名稱。如伏羲式、仲尼式、蕉葉式、連珠式、落霞式等。

每一個名字都給人以美的遐想。如仲尼式,其流暢大方的造型最能體現儒家思想的中庸內斂的風格,讓我們聯想到翩翩君子的儒雅之範;落霞式讓我們聯想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詞意境……

古琴流線型飛走的外觀以及自然垂落的軫穗隨風搖曳時的嫵媚之姿都給人以流動的韻律之美。如蕉葉式琴,它的形狀顧名思義像一片芭蕉葉,曲折的線條像流動的音樂,若隱若現,含蓄蘊藉,美學韻味油然而生!還有相傳為隋朝逸士李疑「連珠先生」所創的連珠式,造型玲瓏精巧而華美,項腰作連續三個半月形彎入,猶如連珠。

簡約美古琴以正合式為代表,相傳為明憲宗第七子衡王朱佑楎所創制。朱佑楎所制的正合琴名「仲令」,後人又稱為「衡王琴」。正合式古琴形體中正,線條平滑、紋理自然,美觀古樸。此琴首、頸、肩、腰等處,渾然一體,一線直下,無一絲變化。「大巧若拙」一詞在此樣式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總的來說,每一種古琴形制都是斫琴人自身的思想語言情感的表達。

關於琴名,從古至今,出現了許多富有文化內涵、詩意盎然甚至妙趣橫生的名字,其命名字數長短不一,有四字名,也有三字名、二字名等。四字名如「九霄環珮」「大聖遺音」「萬壑松風」「滄海龍吟」「月明蒼海」「枯木龍吟」等;三字名如「玉玲瓏」「霜天月」「一天秋」等;二字名如「號鐘」「繞梁」「焦尾」「綠綺」「春雷」「奔雷」等等。

它們命名之巧,用字之妙,寓意之深,影響之廣,有口皆碑。以「繞梁」為例,可以想見此琴音質的優美,繞梁之感又仿佛微風拂過臉頰,細雨滴落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