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看了【認知覺醒】這本書,才開始慢慢懂得,為什麽有的人明明已經很多努力,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前一段時間,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說起最近的境遇。
發起了感慨:「我們上了那麽多年學、聽了那麽多道理,為什麽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第一次聽這句話是在韓寒導演的、白百何主演的電影【後會無期】中。
後來,這句話很快的成了年輕人的口頭禪。
直到,今天朋友用抱怨的口吻、用血淋漓的現實對我說出了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為什麽?我們都那麽努力了,但依然碌碌無為,甚至渾渾噩噩?
一、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我們從小到大,是聽過很多道理,那你按照要落實了嗎?
如果只是聽了卻沒有實際行動,那麽又怎麽會有結果,沒有結果又談何過好這一生?
因為道理是道理,自己是自己。
所謂「懂得」的道理,是別人總結出來,自己聽懂的跟自己思維得到的、生活中落實運用的,是兩回事。
聽了很多道理,卻從未真正納入心靈。猶如病者空負藥囊,卻從未吃藥一樣。
很多人都遇到過上級為了讓你多幹活,給你畫餅的情況。
一次兩次,你還能熱心沸騰、激情滿滿,但是餅畫多了,你就不信了。
下次在遇到這種情況,你心裏就會犯嘀咕,覺得說這麽多卻沒什麽實際行動,有什麽用。
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和你聽了很多道理卻不去做是一個道理。
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過: 焦慮和迷茫的根本原因是知道的太多,做的太少。
讓自己不再迷茫和焦慮的唯一方式就是行動,不間斷地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情。
曾經的周嶺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樣。
下班後就喝酒、聚會。
突然有一天,他想要改變、想要幹點什麽,這個想法很容易,但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很難。
周嶺剛開始遠離輕松的聚會、拒絕悠閑的生活,真的很難,他不僅要對抗身邊的誘惑,還要說服自己的內心。但他還是堅定的執行著自己的計劃。
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下,他終於寫出了讓人如遭棒擊,如被雨淋看完讓人瞬點清醒的暢銷書——【認知覺醒】
比起「道理」,成功路上更需要「行動」。道理最多是個基礎,有用就有用,沒用就沒用。
「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用理論指導實踐,把理論落實到行動上來,只有行動才會發生改變、只有行動才會產生結果。
二、只低頭走路,卻不擡頭看天。
與只說不做的「理論家」不同的是,我們生活中有更多的「實幹家」。
他們就如【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一般,算著「攬一天工,可以賺1.5元錢」的賬,每天忙忙碌碌,卻不擡頭看天。
周嶺在【認知覺醒】中借用「農夫與蛇」的故事,為我們引出了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的概念。
也就是說,要想成功,我們要讓理智腦統治強大的本能腦、情緒腦,並驅使它們幹活。
而理智腦要做的就是把控力度、把握方向。
我有一段時間陷入了「低效的勤奮」之中,每天下班後,堅持寫作,如果一天不寫,都感覺自己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
但是,這種結果並沒有給我帶來正向反饋——因為沒有認真了解過讀者的喜好,我的文章沒有得到他們的喜歡。
更可怕的是,慢慢的,我發現我沒有了寫作思路,常常在電腦前面呆坐半天,也不知道如何動筆。
後來,我放緩了寫作的速度,留下一點時間給自己學習。
終於,我成了「兩條腿」走路的人。
當一個人習慣了低頭走路,卻忽略了擡頭看天的時候,就是把自己活成了拉磨的驢。直到耗盡精力與時間,才驟然發覺,自己一直在吃力地原地轉圈。
白巖松老師就曾感慨:愚蠢又勤奮的人最為糟糕。
行動在成功的路上必不可少,但是不經思考的行動,是對自己能力的消耗,對自己才華的浪費。
只有理論和行動同在,手腳和頭腦並列,我們才能收獲成功。
三、養成高認知,易成功體質。
在【認知覺醒】裏面有一句話:「對於真正想做成事情的人來說,從來都沒有太晚的開始。」
所以,把自己養成一位高認知的人,才會更容易接近成功。
1、循序漸進的學習。
在【認知覺醒】裏面周嶺將學習分為三個層次:舒適區、拉伸區、困難區。
我們要做的是把自己從舒適區裏面叫醒,但是也不能盲目的進軍困難區。而是要在舒適區的邊緣、在拉伸區裏面成長。
慢慢的學習也就變得「容易」。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的排除一切外界的幹擾,比如遠離手機、遠離聚會,還要不斷的進行正向反饋。
這樣才能把學習變成一個「習慣」,讓本能腦和興趣腦「工作」。
2、持續不斷的反思。
古語有雲:吾日三省吾身。
人生的很多成功不是因為努力,而是因為復盤、總結。不懂得反思的人,很容易陷入低水平勤奮中,成長緩慢。
想要獲得高認知、想要易成功,我們就要不斷自省,裨補缺漏。
從正確的事情中找方法、從錯誤的事情中原因。在不斷的反饋、改進中,讓自己曲線上升。
結語。
【認知覺醒】的自序中說:「真正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立足長遠,保持耐心,運用認知的力量與時間做朋友。」
我們特別容易因為自己"做不到"就放棄,甚至覺得道理都是空話。
其實不是方法本身出了問題,出了問題的恰恰是自己的態度。
有句話這樣說:如果你當前不知道怎麽做,那就把結果當做終點,然後倒推你現在需要幹什麽。
這個社會偏愛有「信仰」的人,因為相信,因為努力,所以就會實作。
文章最後送大家一段話:
人生就像走夜路,道理如同燭台的光芒,照亮的地方有限。
只有你認知、行動皆到位,你才能換上燈泡,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End。
花影故事原創作品,專註情感心理領域,以走心的文字,書寫有態度、接地氣、有力量的觀點與故事。
本文話題討論:捫心自問,為什麽你那麽努力,但依舊過不好自己的日子?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