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活著是用來生活的】走出生活困局的4個小技巧,讓你活得更精彩!

2023-07-24情感

第二章 生自己的氣,何苦呢

如果你正在努力控制情緒的話,可準備一張圖表,寫下你每天體驗並且控制情緒的次數,這種方法可使你了解情緒發作的頻率和它的力量。一旦你發現刺激情緒的因素時,便可采取行動除掉這些因素,或把它們找出來充分利用。

將你追求成功的欲望轉變成一股強烈的執著意念,並且著手實作你的明確目標,這是使你學得情緒控制能力的兩個基本要件。這兩個基本要件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即其中一個要件獲得進展時,另一要件也會有所進展。

生氣,不好的結果等著你

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些不如意的事發生,如果凈為一些雞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生悶氣、耿耿於懷,豈不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嗎?這是很不值得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幾個青年在一起打籃球。一個青年突破上籃,而另一個青年卻從身後打手犯規。雖不是故意,但上籃者卻怒氣沖沖:「渾蛋,你怎麽亂打手?」「我打了,怎麽樣?」犯規青年不甘示弱。於是,兩個青年從動口到動手,打得不可開交。為這點小事發火甚至動武,本是不值得的,但是,因這樣的小事而釀成的悲劇卻不勝列舉。發火本身是一種情緒的發泄方式,但是如果這種發泄方式是以身心受傷害作為代價的話,那麽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作用。

現實中,很多人遇到晦氣事或不順心的事以後都免不了表現出郁悶、低沈的情緒,甚至有的開始怨天尤人,最終把自己弄得很生氣。例如,小孩兒不聽話,氣!自己的工作沒做好,氣!別人在背後說自己閑話,氣!諸如此類,不勝列舉。而我們往往在生氣的狀態下又會表現出沖動的行為,如在「一氣之下」做出一些讓自己後悔不已的事,而這種行為,不僅會傷害別人,也會傷害自己的身心,還會損害自己的形象。但是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其實,為了這些瑣碎之事而七竅生煙是不值得的。

智者有雲:與人過不去就是與己過不去。發脾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美國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經說過:「為小事而生氣的人,生命是短促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那麽,你就不會再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氣呼呼」的了。

發現自己,傾聽心靈的聲音

太多的人悲嘆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艱辛,卻只有極少數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樂。一個人快樂與否,主要取決於什麽呢?主要取決於一種心態,善待自己,才會有好的心態。

生活中總是會有苦惱的,有時,苦惱不是因為自己獲得多少、擁有多少,而是因為自己想得到更多。我們有時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很難達到,所以便會感到失望與不滿。然後,我們就自己折磨自己,說自己「太笨」「不爭氣」等,就這樣經常和自己過不去、與自己較勁。

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並不是我們的能力不強,恰恰是因為我們的願望不切實際。我們要相信自己具有做種種事情的才能,而不是強求自己去做一些能力不及的事情。事實上,世間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好多事情都可能是極其荒謬的。我們應時常肯定自己,盡力發展我們能夠發展的東西,剩下的,就安心交給老天。只要盡心盡力,只要積極地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我們的心中就會保存一份悠然自得,不會再跟自己過不去,不會再責備、怨恨自己了,因為我們盡力了。即便在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們也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如此,便真正是此生無憾了!

所以,凡事別跟自己過不去,要知道,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這樣想,不是為自己開脫,而是為使心靈不被擠壓得支離破碎,保持對生活的美好認識和執著追求。

不跟自己過不去,是一種精神的解脫,它會促使我們從容地走自己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

真的,假如我們不痛快時,要學會原諒自己,這樣心裏就會少一點陰影。這既是對自己的愛護,又是對生命的珍惜。

有人問古希臘大學問家安提司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了什麽呢?」他回答說:「同自己談話的能力。」

同自己談話,就是發現自己,發現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說過:「人生是由一連串無聊的符號組成。」的確,我們大多都在很普通的日子裏度過,有時,看似很正常的生活,感受上卻似走進了生活的誤區:有點兒渾噩,有點兒疲憊,有點兒茫然,有點兒怨恨,有點兒期盼,有點兒幻想。總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緒、感受占據了內心與生活,而懶得去厘清。

於是,我們總是希望有一個天底下最了解自己的人,能夠在大千世界中坐下來靜靜傾聽自己心靈的訴說,能夠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為我們開辟一方心靈的凈土。可蕓蕓眾生,「萬般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

其實,我們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嗎?世界上還有誰能比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呢?還有誰能比自己更能替自己保守秘密的呢?朋友,當你煩躁、無聊的時候,不妨和自己對對話,讓心靈退入自己的靈魂中,使自己與自己親密接觸,靜下心來聆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問問自己:我為何煩惱?為何不快?滿意這樣的生活嗎?我待人處事時錯在哪裏?我是不是還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要的是現在這個樣子嗎?生命如果這樣走完,我會不會有遺憾?我讓生活壓垮或埋沒了沒有?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麽、失落了什麽?我還想追求什麽……

這樣,在自己的天地裏,你可以慢慢修復自己受傷的尊嚴,可以毫無顧忌地「得意」,可以細致入微地剖析自己。你還可以說服自己、感動自己、征服自己。有位作家說的一段話很有道理:「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把自己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人生中還有什麽樣的挫折、痛苦、不幸不能被我們征服呢?

開闊而清凈的心靈空間是美好生活的一部份。相信每個人內心都有一處這樣的心靈避風港,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煩了的時候,不妨走進自己營造的心靈小屋,安靜下來,把瑣碎的事情、生活的煩憂暫時拋到九霄雲外,靜靜地、靜靜地,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

發怒之前,不妨先想想

一個不會發怒的人是庸人,一個只會發怒的人是蠢人,一個能夠控制自己情緒、做到盡量不發怒的人是聰明人。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就跟著改變。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遠離憤怒,認真、快樂地生活,懷著愛心,做大事情。

以前看過幾次成人在街頭打架,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人剛動手,就聽見有東西在地上滾的聲音,循聲望去,原來是兩塊斷了表帶的手表。也碰到過人們在餐館因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妙的是,這個狠狠給那個一拳,那人倒在椅子上,椅子哢嚓一聲,就斷成了三截。後來我常盯著自己的手表和椅子想:看起來這表帶挺結實的,我丟球、做體操,它都不會掉;還有這椅子,兩百磅的大胖子坐上去,也不會垮,為什麽打架的時候,那麽不經用呢?我想出的答案是:它們都是為理性的人做的。不過,再結實的東西,碰到不理性的動作,都會變得脆弱無比。

問題是,人畢竟是人,是人就有情緒,有情緒就可能發怒。挪威首都的「維格蘭雕刻公園」裏有數百尊雄偉壯觀的雕塑,矗立在中央走道的兩側。公園的中心點,則是聳入天際的名作——「生命之柱」。奇怪的是,旅客卻大多圍在一尊不過三尺高的小銅像前。那是一個跺足捶胸、號啕大哭的娃娃,即公園裏最著名的「怒嬰像」。他高舉著雙手,擡起一只腳,仿佛正要狠狠踢下去。雖然只是尊銅像,卻生動得好像能聽到他的聲音、感覺到他的顫抖。他是在發怒啊,為什麽還這麽可愛呢?大概因為他是個小娃娃吧!

誰能說自己絕不會發怒?只是誰在發怒的時候,能像這個娃娃一樣,既宣泄了自己的情緒,又不造成傷害?

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和張藝謀導演的【活著】是兩部經典之作,但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卻都是發怒的情節。在【霸王別姬】裏,兩個不成名的徒弟去看師父,師父很客氣地招呼他們。但是當二人請師父教誨的時候,那原來笑容滿面的老先生,居然立刻發怒,拿出「家法」,好好修理了兩個聽話的徒弟。在【活著】這部電影中,當葛優飾演的敗家子,把家產輸光,債主找上門,要葛優的老父簽字,把房子讓出來抵債時,老先生很冷靜地看著借據說:「本來嘛!欠債還錢。」然後冷靜地簽了字,把偌大的產業讓給了債主。事情辦完,一轉身,臉色突然變了,渾身顫抖地追打自己的不肖子。兩部電影裏的老人,都發了怒。但都是在該發怒的時候動怒,並且沒有對外人發怒。那種克制與冷靜,讓人感覺到「劇力萬鈞」。

這世上有幾人,能把發怒的原則、物件和時間,分得如此清楚呢?

據說,在聯合國會議裏,蘇聯的赫魯曉夫會用皮鞋敲桌子。後來,一位外交人員談到這件事時說:「有沒有脫鞋,我是不知道。只知道外交中雖然可以發怒,但一定是先想好,決定發怒,再發怒。也可以發表憤怒的文告,但是哪一篇文告不是在冷靜的情況下寫成的呢?所以在外交中,正如古人所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君子有所怒,有所不怒。」這倒令人想起一篇有關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報道。托斯卡尼尼脾氣非常大,經常為一點點小毛病而暴跳咆哮,甚至把樂譜丟進垃圾桶。但是,報道中說,有一次他指揮樂團演奏一位意大利作曲家的新作,樂隊表現不好時托斯卡尼尼氣得暴跳如雷,臉已漲成豬肝色,舉起樂譜要扔出去。只是,手舉起,又放下了。他知道那是全美國唯一的一份「總譜」,如果毀損,麻煩就大了。托斯卡尼尼居然把樂譜好好地放回譜架上,再繼續咆哮。請問,托斯卡尼尼真在發怒嗎?還是以「理性的怒」做了「表示」?

所以,發怒之前,不妨先想想,自己發怒的目的是什麽。如果只是為了發泄心中的不滿,那麽,我們不就成了只會憤怒的蠢人了嗎?

不開心,贏了世界又如何

一天,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

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麽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們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麽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就輸上我的腦袋。你錯了呢?」

顏回說:「評我錯了就輸上我的帽子。」

二人找到了孔子。

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顏回,你輸啦,把帽子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來不跟老師鬥嘴,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地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

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

對於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裏卻想不通。他認為孔子已是老糊塗,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

第二天,顏回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

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便開導顏回說:「我知道你請假回家是假的,實則以為我老糊塗了,不願再跟我學習。你想想: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輸了,不過輸頂帽子;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顏回恍然大悟,「撲通」跪在孔子面前,說:「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學生還以為老師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學生慚愧萬分!」從這以後,孔子無論去到哪裏,顏回再未離開過他。

人生福禍相依,變化無常。少年氣盛時,凡事斤斤計較、錙銖必爭,這還有情可原。當一個人年事漸長、閱歷漸廣、涵養漸深時,對爭取之事應看得淡些,凡事不必太認真,順其自然最好。如果少年就能如此,那就可稱得上少年老成了。

(溫馨提示:全文小說可點選文末卡片閱讀)

凡事不必太認真,如果太較真,由於人是「相互作用」的,你表現出一分敵意,他有可能還以二分,然後你則遞增為三分,他又會還回來六分……試想,若能把敵意換成善意,你會有多麽大的收獲!當「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雙負」,成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雙贏」時,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嗎?

對周圍的環境、人事,假如你有看不慣的地方,不必棱角太露,過於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喜怒不形於色,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有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如果失去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同樣,有時你爭贏了你所謂的道,卻可能失去更重要的東西。事總有輕重緩急之分,頂牛擡杠不養家,不要為了爭一口氣,而後悔莫及!

如果你的一生沒有幾件開心的事情,你的一天沒有幾聲爽朗的笑聲,那只證明你最不會活。

人活一輩子,需要的東西還真多。只有嬰兒和老人活得最本真。嬰兒剛生下來,還不會爭、不會論、不會搶、不會奪,而老人已經和別人爭過、論過、搶過和奪過了,現在他不得不躺在病榻上,身體破敗得像一床棉絮,掐著手指數日子,生命進入了倒計時:「要什麽榮華富貴,要什麽功名利祿呢?只要讓我活著就好!」是啊,臨去之人,其言也善。

可是,為什麽年輕時我們不會明白、不會生活、不會將最寶貴的光陰用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而只會較勁、矯情呢?

相信我們在生活中都有過為瑣事而生氣的經歷,無非為了爭高低、論強弱,可爭來爭去,誰也不是最終的贏家。你在這件事上贏了某個人,保不齊會在另一件事上輸給他。就這樣,輸輸贏贏,贏贏輸輸。當你閉上眼睛和這個世界告別的時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樣的:一無所有,兩手空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無愧於自己美好的生命。不要把時間耗在爭名奪利上,不要總把「就爭這口氣」掛在嘴邊。

真正有水平的人會把這口氣咽下去,因為氣都是爭來的,你不爭就沒氣,只有沒氣你才會做好事情,也只有沒氣你才會健康地活著,好生氣的人很難不生病。

我們可以從絕癥患者的眼神中讀到痛苦、絕望,也可以非常清晰地讀出他們求生的欲望。

如果你放在他們面前一座金山、一個顯赫的位子、一個光榮的稱號,他們一定不會感覺幸福,他們的最高願望只是活著——健康地活著,哪怕住茅屋,哪怕吃糠咽菜,他們也一定不會覺得苦。可是,又有誰能滿足他們這個願望呢?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真正救得了他們!

一個絕癥患者和一個健康人會爭什麽東西呢?他什麽也不會和你爭,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要死的人了,擁有什麽和失去什麽都會變得沒有意義,他只乞求上蒼,再給他一次機會,再給他一些時間,他一定好好地活、好好地過……

人活一輩子,不要太爭強好勝,若是不開心,就算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開心是一種生命的狀態,是一種寧靜的心情,是自己想開了的碩果,別人想爭也是徒勞。開心讓你忘記和別人爭名利、論是非,和別人鬥心眼兒、生悶氣,和別人搶位子、奪情感……開心給你一顆坦然的心,給你一個寬闊的視野,給你一個清醒的頭腦,讓你從忙著鬥天、鬥地、鬥人,精心算計與日夜輾轉中擺脫出來,讓你明白自己的生活狀態,讓你明白自己一生到底需要什麽,讓你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麽、在何處、如何把握。

絕對的幸福,從不存在

你是不是心中還懷著一股怒氣呢?要知道,這樣受傷害最大的是你自己,何不看開點兒,放自己一馬呢?莎士比亞曾告誡我們:「使心地清凈,是青年人最大的誡命。」

從前,在威尼斯的一座高山頂上,住著一位年老的智者,至於他有多麽的老、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智慧,沒有一個人知道。人們只是盛傳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並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可以愚弄他,於是就抓來了一只小鳥握於手心,一臉詭笑地問老人:「都說你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問題,那麽請你告訴我,這只鳥是活的還是死的?」老人想了想,完全明白了這個孩子的意圖,便毫不遲疑地說:「孩子啊,如果我說這鳥是活的,你就會馬上捏死它;如果我說它是死的呢,你就會放手讓它飛走。孩子,你的手掌握著生殺大權啊!」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牢牢地記住這句話:每個人的手裏都握著關系成敗與哀樂的大權。

一位朋友講過他的一次經歷:

一天下班後我乘中巴回家,車上的人很多,過道上站滿了人。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對戀人,他們親熱地挽著手,那女孩背對著我,她的背影看上去很曼妙,高挑、勻稱、活力四射,她的頭發是染過的,是最時髦的金黃色,穿著一條最流行的吊帶裙,露出香肩,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孩,時尚、前衛、性感。他們靠得很近,低聲絮語著什麽。女孩不時地發出歡快的笑聲,笑聲不加節制,好像是在向車上的人挑釁:你看,我比你們快樂得多!笑聲引得許多人把目光投向他們,大家的目光裏似乎有艷羨。不,我發覺他們的眼神裏還有一種驚訝,難道女孩美得讓人吃驚?我也有一種沖動,想看看女孩的臉,看看那張傾城的臉上洋溢著幸福會是一種什麽樣子。但女孩沒回頭,她的眼裏只有她的情人。

後來,他們大概聊到了電影【鐵達尼號】,這時,那女孩便輕輕地哼起了那首主題歌,女孩的嗓音很美,把那首纏綿悱惻的歌處理得很到位,雖然只是隨便哼哼,卻有一番特別動人的力量。我想,只有足夠幸福和自信的人,才會在人群裏肆無忌憚地歡歌。這樣想來,便覺得心裏酸酸的,像我這樣從內到外都極為孤獨的人,何時才會有這樣旁若無人的歡樂歌聲?

很巧,我和那對戀人在同一站下了車,這讓我有機會看到女孩的臉。我的心裏有些緊張,不知道自己將看到一個多麽令人悅目的絕色美人。可就在我大步流星地趕上他們並回頭觀望時,我驚呆了,我也理解了在此之前車上那些驚詫的眼神。我看到的是張什麽樣的臉啊!那是一張被燒壞了的臉,用「觸目驚心」這個詞來形容也毫不誇張!真搞不清,這樣的女孩居然會有那麽快樂的心境。

朋友講完他的故事後,深深地嘆了口氣,感慨道:「上帝真是公平的,他不但把黴運給了那個女孩,也把好心情給了她!」

其實,掌控你心靈的,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你必須掌握好自己的心舵,下達命令,來支配自己的命運。

你是否能夠對準自己的心下達命令呢?倘若生氣時就生氣,悲傷時就悲傷,懶惰時就偷懶,這些只不過是順其自然,並不是好的現象。釋迦牟尼說過:「妥善調整過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更加尊貴。」由此可知,「妥善調整過的自己」,比什麽都重要。任何時候都要讓自己明朗、愉快、歡樂、有希望,並要勇敢地掌握好自己的心舵。

為難自己,有必要嗎

生命中有很多事是自己一下子做不到的,當我們做不到的時候就不要去為難自己。

做人本來就很難,幹嗎還要再為難自己?人生中有很多相似的事情發生,明知別人做錯了事情,非得要人承認——是過。被人罵了一句,花無數時間難過——是過。為一件事情發火,不惜時間和血本,只為報復——是過。失去一個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花上好幾年為之傷心——是過。人,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我們總是在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卻往往得不到別人的認可,或者不能取得成功,為此,我們十分苦惱。其實,與其越做越糟,不如灑脫地放棄。我們的前面總是會有更好的風景在等待著我們去欣賞,何必為眼前的暗淡境遇而辜負生命中其他的美麗呢?

只要你做了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值得稱贊的。在生命結束的時候,一個人如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那麽他就此生無悔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都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不完美。全世界最出色的足球選手,10次傳球,也有4次失誤;最出色的籃球選手,投籃的命中率也只有5成;最精明的股票投資專家,買5種股票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既然連最優秀的人做自己最擅長的事都不能盡善盡美,我們的失誤肯定更多。這就是說,我們絕不可能使每個人都滿意。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覺,都會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看待世界。所以,不要試圖讓所有的人都對你滿意,否則你將永遠也得不到快樂。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工作,他把畫好的作品拿到市場上去,在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一則說明: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認為這幅畫哪裏有欠佳之筆,請賜教,並在畫中標上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畫時,發現整個畫面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心中十分不快,對這次嘗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再去試試,於是他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上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結果,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了贊美的標記。

最後,畫家不無感慨地說:「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無論自己做什麽,只要使一部份人滿意就足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醜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裏則恰恰是美好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見類似的事情。比如,當你做了一件善事,引起身邊同事們的註意時,會聽到各種截然不同的評論:張三說你做得好,大公無私;李四說你野心勃勃,一心想往上爬;上司贊你有愛心,值得表揚;下屬則說你在做個人宣傳……總之,各種各樣的議論,有的如同飛絮,有的好似利箭,一一迎面撲來。怎麽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待之。

別人說的,讓人去說;別人做的,讓人去做。嘴巴長在人家臉上,你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然而,絕不能被人家的評論牽絆自己,更不能因別人的言語而為難自己。記住,自己就是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在一個人的生活圈中,起碼有一半的人不贊成你所做的那些事情。因此,無論你什麽時候發表意見,你總是會有50%的擁護者,也總會面對一半人的反對意見。

明白了這一道理後,當有人不同意你所做的某些事情時,你不要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也不要立即改變你的做法以便贏得贊譽之詞;相反,你應該提醒自己,沒有人會十全十美,讓每個人都滿意。如果你知道了這一點,也就知道了走出絕望的捷徑。

現在許多人的通病就是總愛為難自己。他們往往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之前,便一頭栽在一個「高遠」的目標裏,每天經受著辛苦和疲憊的折磨。他們希望獲得別人的掌聲和贊美,博得別人的羨慕。為此,便將自己推向完美的邊界,做什麽事都要盡善盡美。久而久之,他們的生活中就充滿了負擔和苦悶,而不是充實和享受了。

人貴在不為難自己。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才能獲得真正的喜悅。不管什麽時候,你不必刻意去迎合他人,更不要為難自己,也不要嫌自己的步伐太小太慢,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能踏得穩。

活著是用來生活的,不是用來生氣的

張月

成功勵誌

免費閱讀

(點選上方卡片可閱讀全文哦↑↑↑)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感覺小編推薦的書符合你的口味,歡迎給我們評論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關註小編為你持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