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夏日裏的「探索美好生活」計劃

2024-09-01健身

廣州青宮夜校推出的棒球課深受年輕人歡迎。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南國書香節舉行期間,青年觀眾在活字印刷體驗展位前駐足欣賞。

一位身穿漢服的觀眾正在欣賞廣東省博物館「粵博之夜」的主題活動。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純凈自然的美景和故事,天然「去班味」,治愈了無數觀眾。

資料圖片

「出馬,左出拳,收,很好……」

這個夏天,每逢周五19:30,「90後」女孩宋加琳(化名)都會準時穿過熱鬧繁華的北京路步行街,來到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夜校上詠春課。

宋加琳的職業是留學咨詢師,每個工作日平均要和四五個客戶溝通,跟進簽證申請進度;下班後,她是某社交媒體上小有名氣的「城市探索」分享達人。除了上夜校,看話劇、逛書店、聽脫口秀,都是她最喜歡的業余消遣。

在該平台「下班後的日常生活」話題標簽下,上傳的筆記已超過1026萬篇。大量的筆記內容涵蓋了博物館、夜校、線下展覽、Citywalk攻略……

與之相呼應的是,國內掀起一陣文旅熱潮。截至8月30日,廣東省博物館暑假期間接待觀眾總計約76萬人次,日均接待約1.5萬人次;廣州青宮夜校最火爆的一門課程,1000人搶25個名額。

那些奔向博物館和展館、在劇場和夜校流連徘徊的人們,他們到底在追尋什麽?記者就此展開走訪調查。

「夜校是成年人的興趣班」

「00後」女孩李依慕(化名),在廣州某快消品公司實習才兩個月,已經覺得自己「身上班味太重了」。

關於「班味」,網絡上最流行的一種解釋是:「一旦踏入職場,就會散發出的難以掩飾的疲憊感。」

作為IP設計師,她的工作是依照品牌方的需要,設計和修改產品外觀。家住廣州增城、在海珠上班的她,每天往返通勤要花去三四個小時,有時候加班到晚上九十點。

工作內容缺乏新鮮感,通勤加班,方向感的迷失……這些都被認為是「班味」的來源。

李依慕閑暇時最喜歡逛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的汝窯瓷器、明代潮州窯白釉觀音立像,還有歐洲繪畫特展讓她印象深刻。她說:「博物館讓我感受到一種安靜的氣息,頭腦和心都可以好好休息一會兒。」

多倫多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休息得好不好,取決於其對休息時進行的活動擁有多少自主選擇權。

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鄭煥釗分析,刷短影片、沈湎手遊等不斷刺激多巴胺、激發快感的休息方式,實際上會引發更大的空虛感,是一種「被動低效」的休息方式。

而選擇上夜校、參觀線下展覽、Citywalk等方式,讓人在知識提高、審美提升、身體運動、線下社交等方面都能得到多層次的滿足,從而重獲精神和身體活力。

「夜校是成年人的興趣班。」宋加琳將上夜校視為「試錯」和「篩選」的過程。從2019年至今,她選修了尤克里裏、魔術、飛鏢、棒球、啤酒鑒賞等多種夜校課程。今年7月,她開始學習詠春。

工作沒法想換就換,但興趣班可以。她說,不同的興趣課程,讓她覺得自己不至於變得太「無趣」。

「保持好奇心,去體驗和感受」

「一個人如果發覺自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該怎麽辦?」

今年南國書香節舉行期間,在暢銷書作家房琪的新書簽售會上,一個年輕書迷向她提出了這樣一個話題。

而這,剛好也是台下的阿霖(化名)想要問的。當天上午,他特意從工作地所在的東莞趕來參加書展,傍晚還要乘坐高鐵回去。

對於這名「95後」廣東仔來說,去「班味」最好的辦法是讀書,「沒有之一」。

阿霖是某平台網絡社群「下班新生活計劃」成員,這個興趣小組目前已有10萬人加入。成員將自己稱為「自由人」,時常發起增添「幸福感」「探索美好生活」等活動——例如,用影像捕捉下班的時間、沿途的景致。

而阿霖最感興趣的,是珠三角地區各種書展和書店打卡攻略。

在他看來,讀書可以幫助人們透過想象力,抵達生活以外更廣闊的世界,「看看別人的生活是什麽樣子,他們是怎麽想的,又是怎麽過來的?」

分享會上,房琪的回答是:「一張一弛,才是生活最高級的享受。」享受真正的「松弛感」,前提是要在生活裏「用點力」。這與他近來的心境不謀而合。

「在這樣的分享會上,很容易遇到誌同道合的人。說不準你收藏的某篇筆記或者書單,就是你面前的人寫的。」他笑著說。

近年來,「特種兵式打卡」成為流量法寶,格外受捧。然而,阿霖明確表示,比起「打卡」或者「蓋章」,他更喜歡穿著人字拖,輕松隨意地「行街」。「來逛展本身就是一種放松,為什麽要搞得比上班還忙、還緊張呢?」

但這種看似「放松」實則「卷」的情況,並不在少數。除了「特種兵式打卡」,也有不少年輕人「跟風」上夜校,理由或許是「體驗一下」「朋友邀約」,又或者是「不被落下」。「一張一弛」成了「張而不弛」,結果只是加劇了自身「內耗」。

「‘去班味’一詞的積極意義,本身是為了擺脫功利的職場價值觀和消費主義欲望。」鄭煥釗表示,一旦「去班味」變成模式化、打卡化、套路化的單一行為,從眾心理驅使下,一來容易被商業行銷利用,同時也容易悖離這個熱詞原本所具有的積極的生活能量,加劇了年輕人逃離生活的焦慮感。

中國博物館協會專家組成員王芳同樣認為,如果年輕人逛展只是走馬觀花,一味追求「特種兵式地打卡」,像完成任務一樣,並不會獲得太大收獲。

「重要的是年輕人能在這些活動中停下來,保持好奇心,慢慢去體驗和感受,才能真正形成滋養自我的內在力量。」王芳說。

「雙向奔赴」與「心靈共振」

年輕人的花式探索計劃,也對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宋加琳敏銳地察覺近兩年夜校的課程越來越難搶,「手速是上夜校最大的門檻。」可資參考的是,汕尾青年夜校2024年春季班開課後,吸引了上千名年輕人踴躍報名,開放報名十分鐘即滿額,其中美術(中國畫)、民族舞等熱門課程,名額在兩分鐘內被搶完。

作為華南地區唯一一家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同樣是市民遊客的打卡熱門地,門票常常一放票就被「秒空」,甚至還引起了倒賣門票的黃牛的覬覦。

為了迎接暑期客流高峰,粵博從今年7月23日起每日延長開放至18時,並將每日入館名額從日常最大承載量的1萬人次提高至1.6萬人次,每周五夜間開放還額外增加3500個名額。

除了存在供需矛盾外,公共文化內容還亟待與年輕人產生更多「心靈共振」。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魏峻認為,好的博物館展覽要實作與年輕人「對話」,「關註社會,貼近生活」,展覽的內容和形式,手法上也要更加多元。

文博機構「主動求變」的態勢亦日益明顯。8月16日,「富貴絲中求」——順博全新實景劇本遊體驗活動在順德博物館開展。展覽旨在引導玩家透過完成桑基魚塘、墟市、繅絲廠、絲莊、銀號等多個場景挑戰任務,了解清末民初順德的社會歷史發展軌跡。

今年的南國書香節,入場人次、銷售額再創新高,媒體總曝光量超4億次。AIGC、元宇宙、6G套用等前沿科技,以及遊戲、動漫、潮玩、Citywalk等時尚元素的融入,預示著閱讀正以一種更加輕松、時尚、社交化的方式,進入年輕人的生活。

與此同時,這場「探索美好生活」行動,仍然在路上。

工作以後,李依慕發現自己逛博物館的心情變了。她從一件件展品背後,讀出了更多的含義——「就像博物館裏品相完美的汝瓷,卻只有半塊」,她說自己開始慢慢學著與生活和解,接受遺憾的存在。

宋加琳打算繼續把夜校計劃進行到底。她的想法是:「以前我們總是強調,人應該比過去更好、更強,其實這就是一種單向的時間維度。如果多一點空間思維,把生活‘開啟’,也許就能少一點‘內耗’。」

「最終目標?」她想了一下,笑著回答,「給自己的心,找到一個安身之處吧。」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趙媛媛 策劃 郭珊

攝影 南方日報記者 仇敏業 姚誌豪(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