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客家傳統美食「米橙」,你還記得嗎?

2024-01-01美食



過年「 打米橙 」是客家人的一項傳統民俗。早期的客家人多聚居山區,平時到山裏勞作時會帶上充饑的食品,客家人為方便攜帶,總結出客家米橙制作技藝,在春節期間打好米橙以作開春勞動時的糧食,逐漸形成過年「打米橙」的傳統習俗,並傳承至今。

客家米橙主要用料是 糯米、花生、紅糖 等,其制作技藝主要包括 選米、儲存、脫殼、蒸米、曬米、扁米、炒花生、膨化、融糖、攪伴、壓撫、切割、冷卻 等十幾道傳統工序。

客家米橙制作核心技藝有兩個,即 膨化 融糖 。傳統的膨化糯米技藝是選用中等大小的河沙,經洗曬後倒入鍋裏用大火炒熱,加入蒸熟並曬幹的扁糯米後,不停迅速翻炒,使扁米膨化到幾倍大,然後再用篩子過濾掉河沙。後來客家人在傳承過程中改用油炸工藝來膨化糯米,這樣更加衛生和改善味道。但無論用哪種工藝,膨化糯米都是關鍵技藝,要靠經驗和雙眼來盯緊,嚴格控制火候。

膨化完糯米,下一個工序就是融糖。這個工序大概需時五分鐘,同樣非常講究技術和經驗,糖漿如果融不好制作出來的米橙就會散,只能用碗盛著吃。有句客家俗語傳承幾百年:「打‘米橙’,打唔成,捧著個碗四圍行。」

糖漿是人工熬出來的,按1:5的比例加入冷水和紅糖,紅糖煮融化後加入適量的花生油,融糖過程中要不停攪拌,並靠經驗和感覺把控火候,等糖漿稠度和黏性剛好達到火候,迅速把膨化的糯米和炒好的花生等配料倒入鍋中,再用雙鏟上下翻動,米橙炒好鏟起後要迅速地倒入盛具裏壓好成型,再趁熱用刀具切割成棱形小塊形狀,等冷卻後就可成為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的傳統客家特色小吃。

作為客家人的一項傳統習俗,客家米橙制作技藝已傳承幾百年,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成為客家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客家米橙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價值,它以傳統的味道陪伴和滋養著一代代的客家人。但隨著近年來市場經濟及現代食品市場的沖擊,客家米橙由於制作工序復雜,即使在春節期間也很少有人再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