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十日談|楊曉暉:尋找一只早春的雞蛋

2024-03-12美食
我外婆是江蘇海門人,她是一個出色的當家人,在有限的條件下,能夠每餐做出一桌最佳飯菜。開春的時候,她喜歡給大家做面餅,名「春餅」。記憶裏最隆重的幾次,都是由她姐姐、親婆一起制作品嘗的。面粉攤成薄薄一張圓形小餅,把炒好、拌好的各式菜肴裹在餅裏吃。當日,飯也不煮了,這不,餅子就是糧食,一個餅下去,飯菜齊備,菜香餅甜。
我卻不甚喜歡這種吃法。包面餅的食物,至今只有烤鴨能夠接受。韭菜炒雞蛋、拌豆芽、幹絲炒肉絲、蝦米燉豆腐……一般四五個包餅的菜中,韭菜炒雞蛋最受歡迎,因為香。韭菜濃烈的氣味,中和在面粉中有了隱約之意,正好可以體味「春天的味道」。
想來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欣賞「幹炒韭菜」。韌韌的仿佛咽不下去,也有吃草一般的寒酸。韭菜跟雞蛋就是絕配。韭菜鮮了,雞蛋香了。白瓷盤中黃黃綠綠,就是一幅畫呀。在寒磣的日子裏,那也稱得上有富貴氣了。肉絲可以細如發絲,雞蛋卻是敦敦實實。
春天最美味的東西,都得加上雞蛋。
香椿芽炒雞蛋。不愛的人是怪胎。竹筍燒腌篤鮮當然是至美,但吃過竹筍炒雞蛋,也驚為天人。香椿芽炒肉絲沒聽說過。香椿炒香椿,也像吃草。香椿拌豆腐,有鹹鮮之味。但曬幹了的香椿,無精打采,靠著無數的鹽巴才不至於腐爛,它們常常靠在超市的犄角旮旯,無人問津。不健康食品嘛。
現在的年輕人被外賣弄壞了口味。重油、重糖,有時重辣。火速一餐,碗也省洗。久而久之,對時令、對季節都沒了感覺,不知道土地與植物的變化。不知道什麽才是真正好吃的菜;什麽才是吃了以後,人會感恩上蒼,感恩傳承,感恩生命。
春筍,切成細細的絲。在砧板上切一棵筍,也是一種好感覺。筍絲炒雞蛋,綿軟之中有嚼勁,鮮香之中有回甘。
雞蛋這東西,很奇怪。冰箱裏存放很久的雞蛋,打出來,蛋清會變得很少。只要蛋黃不散掉,還能吃。但你拿在鄉下農家樂牌吃的一盤金燦燦香噴噴的小蔥炒雞蛋,比之拿「沒有散掉的蛋黃」炒的雞蛋,立刻無語了。
前年在崇明的民宿過年,門前的窄巷,三個農婦在聊天,看著看著也聊上了。問對門住的那個面善的農婦,她家的雞賣不賣。「那都是些下蛋的母雞,從來沒賣過。」她歉意地回答。但最後,她說,我長得像她喜歡的小姑媽,她就歡天喜地地去抓了一只。我歡天喜地地得了一只之後,又問她:「雞蛋賣不賣?」她說,她城裏三個第三代孩子,都是只吃他們自家雞下的蛋的。他們從不吃買的雞蛋,說不好吃。真是不好意思呀。
雞蛋鋪天蓋地地賣,令人眼花繚亂。雞蛋也是盲盒呀,貴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有些人看朋友走親戚,送兩盒雞蛋。不是你老家的雞親自下的,怎麽好意思送人?
網購過雞蛋,看著圖片,雞媽媽一個個有照為證,一個個蛋仿如昨生。但快遞送來的兩盒60個雞蛋,一半是壞的;不壞的,那個新鮮程度也是可以想見的了。
韭菜啦,竹筍啦,香椿芽啦,閃閃亮亮的放於案頭,考驗雞蛋的時候到了。敲開一個,要問一下:「你,配嗎?」(楊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