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內行人不敢輕易喝的4種茶,你遇到過嗎?一個接一個,都是坑

2023-12-31美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正選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許多愛好喝茶的朋友,平時都有過相似尷尬經歷。

每當對外亮出自己愛喝茶的標簽時,總能遇到很熱情的「勸茶」。

出門在外,社交場合上,或多或少都碰到過類似情況。

「快過來坐,剛為你泡了一杯小青柑。」

「來喝喝看,這是我從網上買的30年陳老白茶!」

「中秋時別人剛送了一盒碎銀子,試一下,香味挺足的……」

乍一聽,這半點毛病也沒有。

別人出於一番好心,請你喝茶,足夠顯示待客誠意。

不過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不知情的外行人,很難理解這種尷尬。

因為你明明知道,對方遞來的茶,一看就不靠譜。

貓膩多多,疑雲重重,劣質不堪。

此時,直言拒絕不喝,會顯得自己太「傲」,辜負對方的熱情。

但勉強自己喝下吧,難受的又是自己。

每當遇到這種盛情難卻,進退維谷的處境,著實讓人苦惱。

茶葉圈子裏有很多茶,是內行人不敢輕易嘗試的。

下面提名的這4種,正是其中典型。

【2】

一、30年陳老白茶。

坐上時光機,將時光穿越回到30年之前。

彼時還是1993年,當時的福建白茶還是外銷為主,銷往東南亞一帶換外匯,但整體知名度不高,產量也有限。

放在當時的國內市場,那就更冷門了。

以我們從福鼎茶農口中聽來的八卦看,要想隨便喝到20、30年以前的白茶,基本不現實。

因為當年在整個福鼎,還沒有這麽多茶廠。

由於福鼎盛產花崗巖,早期的地方經濟支柱還不是產茶,而是各種石板廠。

彼時的太姥山等核心產區,還在種著大片的黃梔子。

由於白茶銷路有限,當年還有很多茶農嫌賣茶不賺錢,甚至還會將自家的茶樹砍掉,改種經濟效益更高的黃梔子。

當時就算產茶,也不像今天那樣大部份都是制成白茶。

當地產出來的茶有不少是制成白琳功夫,或者是充做高檔茉莉花茶的茶坯原料(如茉莉銀針等)。

即便當時有少量產出來的白茶,能有先見之明,願意提前投資,建倉庫,大量收藏,規範化倉儲成老白茶再進行銷售的,也是寥寥無幾。

所以,發展到現在,茶友們買老白茶時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年份老。

正常情況下,買10年以內的白茶相對更靠譜,至少還留有一定存量可供選擇。

至於高齡老茶,千萬要多留心眼,以防做舊造假。

對待那些動輒標上30年、50年,甚至更高年份,並且還放在網上便宜賣的「老白茶」,不用多言,一看就是假的!

【3】

二、小青柑。

小青柑這種創新茶,是突然間火起來的。

如果沒記錯,在2015年前後才在網上爆紅,一開始茶圈內有不少茶客爭著嘗鮮。

隨後不久,各式差評與負面訊息湧現讓小青柑陷入了爭議。

發展至今讓不少新茶友糾結,小青柑還能不能喝?

長話短說,小青柑是買茶踩坑的高風險茶。

首先,像新會知名產區的茶柑,產量有限,不會隨便將青果摘下來制作小青柑。

其次,從市場定價上看,很多內行人都能看出,小青柑的定價普遍比直接買普洱茶便宜。

可想而知,裏面真正用到的茶葉檔次不高。

萬一裏面用的是濕倉儲存,積壓多年,早期堆味偏重的庫存熟普。

被青柑的強烈柑橘氣息覆蓋後,很難喝準茶湯原味。

一想到在自己不知情的狀態下,喝到品質這麽差,怪味這麽重的熟茶,放在誰的心裏都不會好受。

最後,這種組合茶不耐保存。

小青柑與傳統陳皮不是一回事,青柑本身的苦味刺激會更重。

產地普通的「外地柑」,內囊果皮偏厚。

所以挖空果肉後,也能保持造型,柑皮本身不容易破損。

但這意味著柑皮本身的烘幹難度大。

往裏添入茶葉(填充用的茶葉還偏碎)後,內部一旦沒有徹底幹透,放一段時間就發酸、黴變,可保存價值有限。

正因為市面上詬病的小青柑,存在用料不精、茶葉品質不高、制作工藝不精等常見缺陷。

在這些缺陷沒有補足前,不建議茶友們隨便嘗試。

只靠一時的跨界混搭創新,火不了多久。

回到茶葉產品本身,好原料+好工藝,才能得出靠譜好茶。

【4】

三、碎銀子。

早幾年去閨蜜家喝茶,她給我們泡了一次碎銀子。

當時,閨蜜覺得這種茶很新奇。

看了商家介紹,稱這種碎銀子是普洱熟茶的精華結晶。

號稱加工400斤熟茶,才能出一斤碎銀子。

號稱這些緊結成型的碎銀子,濃縮了大量茶味,連泡20次茶香依舊馥郁,茶味照樣飽滿順口。

出於好奇,閨蜜買了回來嘗試。

但那天看到實物的一瞬間,直覺不對勁。

那一罐顆粒狀的碎銀子,大小均勻統一,外表還帶有異樣的光澤感。

像是被拋光打磨過那般,怎麽看都不對。

泡開之後,聞著湯面一股濃濃的香味。

但不是自然舒適茶香,而是偏重的糯米香葉氣息。

說實話,如果你遇到的碎銀子,也有類似表現,還是不喝為好。

因為,這樣的茶怪異處很多。

首先,如果沒有人工切割,僅靠自然成型,是怎麽做到如此整齊的外形?

其次,熟普渥堆加工時,底部成團凝結的茶塊,充其量只是制茶副產品,算不上茶味精華結晶。

最後,沸水連泡20多次,怎麽悶都泡不散的碎銀子,如果對外說沒有任何人工添加,很難有說服力。

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心,是很多人的本性,但買茶不建議為了獵奇而買單。

很多奪人眼球的,造型稀奇古怪,外形亂七八糟的「怪茶奇茶」,背後往往是個坑。

買茶之前,建議向身邊喝茶多年的老茶客提前了解行情。

內行人都不看好的茶,沒必要買來嘗鮮!

【5】

四、陳皮切絲壓成的老白茶。

茶圈內,小青柑的名聲雖然不好,很多內行人嫌棄其用料品質不精,不願隨便嘗試。

但從市場角度看,紅極一時的小青柑無疑是成功的。

所以繼小青柑之後,陳皮白茶等組成茶的問世,也成了順水推舟的事。

這些年在茶圈,經常能看到這類產品。

將切成碎絲的陳皮,和白茶放在一起壓餅。

號稱是強強聯手,風味更好。

但事實是,這種組合茶用料普遍很差,不建議盲目入手。

新會核心產區的優質陳皮,外形擁有鮮明的標誌性——三瓣式。

雖然,制成三瓣式的,未必是好陳皮。

但從簡單基礎邏輯看,好陳皮一般不切絲,而是三瓣為主。

在老白茶的用料選擇看,這些年的白茶行情正好,直接以純茶形式銷售,能獲得更高的市場價值。

高山原料、日光萎雕、年份真實、陳化良好的優質老白茶,在市面上是搶手貨。

壓根就沒有庫存余量積壓,需要搭上陳皮的必要。

再說了,在無數老茶客心裏,喝茶品茶,純味原味才是主流。

盲目添加外來物,包括陳皮、紅棗、甘草、桂花、菊花在內,一鍋大亂燉,反而會幹擾茶香,影響茶味!

所以,遇到這種將陳皮切絲後,與葉片黑褐的「老白茶」共同壓餅制茶的情況,不要隨便買。

原料檔次特別差的廉價陳皮與做舊工藝制成的白茶,臭味相投,共同組合之後泡不出什麽好味道!

【6】

昨天有茶友留言反饋,他遇到一款新奇茶。

「朋友送了幾斤手卷的鄉下老白茶,一卷一泡。以前從未見過如此形態的白茶,所以想請教一下,謝謝!」

由於沒有實拍圖,光從這簡單的文字描述,也沒法想象出具體形狀。

不過,手卷老白茶的概念,村姑陳此前從未聽聞。

從喝茶經驗看,在茶葉圈子裏但凡以外形獨特,概念獵奇,身世離奇做賣點的茶葉,基本不會是什麽好茶。

比如,武夷山裏被茶農掛在房梁上鎮宅的30年老巖茶;

比如,號稱400斤熟茶裏才能出一斤的碎銀子;

又比如,被茶商遺忘在倉居里足足半世紀的,珠形老綠茶,陳出了無比陳醇滋味,分享給有緣人……

這些稀奇古怪的茶,無一例外,都是噱頭大於實際。

它們之所以不出名,不被老茶客買單,得不到圈內口碑……

硬傷無一例外,全都是品質太差。

認清這一點,不為獵奇買單,才能幫你避開劣質爛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