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蘭州的另一「面」

2024-01-31美食

人類在進入農耕文明後,小麥等谷物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糧食來源,面食便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面食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飲食結構,滿足了人們對能量和營養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面食的種類和制作技藝不斷豐富和完善,在華夏大地上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面食文化,可以說一座城市必有一碗面。比如老北京炸醬面、上海陽春面、重慶小面、武漢熱幹面、廣州雲吞面等等,不勝列舉。這些地方面食文化不僅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資源稟賦、人文精神等特點,更是一種地域文化的體現。

要說蘭州的一碗面,相信很多人脫口而出的就是「牛肉面」。它以「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制作工藝和極具地方特色的口味聞名全國,成了蘭州這座金城的代名詞。可今天我要說的卻是蘭州的另一「面」...

牛肉面套餐

肥腸面作為蘭州的一道傳統面食,據說它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但具體是由何人,在何時所創,有何典故,現已無法考證,留下的也只是食客們口耳相傳的美言。我記得第一次吃肥腸面是在20年前了,也是常聽家裏大人說,有多好吃。那時候的面還保留著傳統的做法,味道簡直不要太美。用蘭州話說,那叫一個「gansan」!後來也就隔三差五的去享受一番,也算是肥腸面的忠粉了。

某種程度上看,肥腸面和牛肉面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除了主料、口味不同之外,其它所呈現出的制作工藝和視覺感幾乎一樣。除此之外,兩者的不同還在於吃法略有差異。雖說都是湯面,牛肉面吃的都是現下的面,面式很多,隨性而選。而傳統肥腸面吃的則是撈面,也就是提前涼好的面,且面式單一,這就決定了兩者的口感大有乾坤。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口味也越來越挑剔,肥腸面也即時調整,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每次去飯館吃面,看到的基本都是稍微上點年紀的人還是喜歡越來的吃法,而年輕人則更喜歡現下的面。肥腸面的這種調整也是緊跟時代腳步,為了適應更多人群的口味。這當中既有無奈,也有陳新。坊間不是已經有人把牛肉面和肥腸完美聯姻了嗎!

肥腸牛肉面

這些年讓大眾吐槽的是,牛肉面實惠,但面裏沒牛肉。肥腸面裏有肥腸,可價格小貴...關於這一點,其實是有所誤解。

一碗8元的牛肉面,對於大部份人,這一碗面是吃得飽的。尤其對於很多打工人而言,它的性價比簡直不要太高。當然了,如果喜歡吃牛肉,可以單加!牛肉面的這種消費模式非常親民,這或許也就是牛肉面能最終被大眾喜歡,並能成為城市名片的主要原因吧。像我的話,每天早上一碗牛大,那是標配!

肥腸面現在一碗差不多17元了吧。雖然也有著一眾忠實的粉絲,但因為價格及主料的原因,也確實勸退了不少人,尤其女性消費者。大部份人可能很長時間才會吃一次,像我都不記得上次吃肥腸面是什麽時候的事了,盡管我也很喜歡。但細一想,兩者其實也沒有太本質的區別,肥腸面相當於直接給了加工版,腸自然多點,價格自然也就貴點。牛肉面有個基礎版和加工版,二選一。這麽理解,是不是就好很多了。所以就肥腸面來說,缺少產品層次或許就是它發展之路上最大的障礙。

肥腸面套餐

肥腸面作為蘭州的代表性美食之一,長時間來一直被牛大哥摁著,穩居老二的位置,強忍著一把辛酸淚,無處訴說。對於肥腸面的經營者而言,或許應該考慮推出基礎版,拉開價格層次,讓大眾有更多選擇,讓更多的人走進面館。將來或許會有大變化也不一定,至少值得一試。

不管是牛肉面,還是肥腸面,都是蘭州面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且有著各自獨特的口味和吸重力。同時,面食的享用也是一種社交活動,讓人們在共享美食的同時,也在交流思想、傳遞情感。這種以面食為媒介的交流方式,不僅增進了人們的友誼,也豐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

當今社會,人們對食品的需求不僅僅局限於口感和營養,更加註重食品的品質和文化內涵,猶如一種藝術品。這種對美的追求和創造力的體現,使得面食文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此外,面食文化還與民間信仰、節慶活動等緊密相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的象征。透過傳承和弘揚面食文化,可以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

它們代表著蘭州的精神,在其歷史淵源、食材選擇、制作工藝和文化象征等方面,已經超越了美食本身,更是金城蘭州的文化符號和民俗傳統的體現。這種對工藝的追求和對品質的堅持,也體現了蘭州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有興趣的可以在評論區繼續討論,看看你心中最美肥腸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