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廣東最低調的美食之都,醇厚鮮美不輸順德、潮汕

2024-07-02美食

廣東梅州,世界客都!

「食在廣州,味在潮汕。」

粵菜精彩早已人盡皆知,其中 廣府菜「清中求鮮」 追求食材本味, 潮汕菜「一菜一醬」 蘸出滋味萬千,哪怕外地人也能說出一二。相比之下,與廣府菜、潮汕菜並列為粵菜三大分支的 客家菜 則要低調得多。盡管在廣東大多數城市都能找到鹽焗雞和煎釀三寶,但要想吃最地道的客家菜,還得去—— 梅州

喜熟熱的客家菜。 攝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位於廣東省東部的梅州,為閩、粵、贛三省交界,地處五嶺山脈以南,群山環繞,平原面積僅占13.7%,不過比起廣東「山城」,她更響亮的名號是 「世界客都」 ,因為客家人聚居,自然也是 「客家菜之鄉」

「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 為了適應山區氣候條件,和山區早年山區繁重田間勞動,客家菜逐漸形成 「鹹、肥、熟、香」 的濃醇風格:肥而不膩的 梅菜扣肉 、鹹香肉韌的 鹽焗雞 、餡料紮實的 煎釀三寶 、一勺豬油點睛的 梅州腌面 ……每一道本地經典,都是對人們粵菜只有清淡的單一印象的顛覆。

豐富的梅州美食。 供圖/視覺中國

-01-

鹽焗雞、腌牛肉、梅菜扣肉……

「鹹、肥、熟、香」客家菜

梅州 ,偏安廣東省東北部,是典型的 山地城市

山系主要由 武夷山脈、蓮花山脈、鳳凰山脈 三列組成,谷丘相間、山巒起伏,域內有琴江自紫金縣上峰而出,與支流五華河匯流後稱 梅江 ,為當地重要水源。山區耕種不易,且受太平洋和特定地形影響,地形小氣候突出,因此不同於粵菜其他分支的淡雅精巧,以客家菜為主的梅州飲食,則在廣東傳統飲食基礎上,調和大量北方元素,施以 重油、重鹽、重口味 ,滿足山區生活需要。

梅菜扣肉與米飯絕配。 供圖/視覺中國

其中最典型的當屬「硬菜擔當」: 梅菜扣肉 。山區高寒、山地勞作體力消耗大,使得客家人從不避諱油脂攝入, 肥瘦相間的帶皮五花 ,經老抽塗抹、油炸上色切片,燜至軟爛,配合 鹹酸味甘的梅菜 ,反扣上桌。充分蒸煮的五花肉,油氣散在湯汁中被梅菜吸收,入口 肉片肥而不膩,梅菜帶有肉汁鹹香 ,菜肉湯汁一起拌飯,就是米飯「殺手」。

常駐廣東人家餐桌C位的雞,在梅州也被做出各種花樣。客家人先是創造性地將山區常用於保鮮的食鹽,當做 加熱介質 ,把殺洗幹凈的柴雞,用紙裹好,放入加熱翻炒,受熱均勻的鹽中,做成客家名菜 鹽焗雞 。無需復雜的調味和繁復的烹飪技巧,經過自然變涼的鹽焗雞, 雞皮薄韌 ,呈不均勻的焦黃色, 鹹香可口 ,吃一口就能讓人體會到,鹽為什麽能稱「百味之首」。

在廣東,無雞不成席。 供圖/視覺中國

如果說把原本用於調味、保鮮的鹽,用作加熱介質還算是廚房範圍內的「內部創新」,那麽「靠山吃山」,直接將山間草木和新鮮雞肉組合的 大埔藥根雞 ,光聽名字就足夠讓人迷惑。首先在大埔, 「藥根」泛指可以加入飲食的草木根莖 ,比如: 牛奶樹根、雞血藤、五指毛桃 ……動輒二十幾種,具體怎麽搭配,各家自有秘方。

將提前搭配好的「藥根」,加入砂鍋,熬成帶著濃郁草藥香氣的「藥根湯」,再放入剁成小塊的新鮮走地雞同煲,當湯汁完全浸潤雞肉, 肉香與草木香滿溢 ,加少許食鹽便能吃肉喝湯。藥根雞湯色酷似中藥,但卻 並沒有真的「藥味」 ,吃起來雞肉爽嫩可口,熱湯滋潤醇香,完美契合當地人 「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 的生活習慣。

加水燉煮得到「藥根湯」。 攝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客家人擅長釀造黃酒,由於通常由家中女性操持釀酒,因而得名 「娘酒」 。客家娘酒,采用 傳統火炙釀酒工藝 ,是山區祛濕寒、解乏的珍貴飲品。而用娘酒與雞肉同煮,加入紅棗、枸杞等滋補食材,待到酒精在高溫中充分揮發,只留下淡淡甘美酒香,配合滑嫩爽口的雞肉,就是不用加鹽都能嘗到雞湯鮮甜的 娘酒雞 。除此之外,還有下足 胡椒 ,同樣能讓人吃完微微發汗的 豬肚雞 ;鋪滿幹酥姜蓉的 姜蓉雞 ……

欣賞完梅州人對烹雞的無盡想象力。將視線看向南方,有著 梅州「南大門」,潮汕「後花園」 之稱的 豐順 ,則是低調的吃牛高手。雖然有潮汕牛肉鍋、牛肉丸珠玉在前,但豐順憑借 「鮮、嫩、脆」 埔寨牛肉 和獨有的烹飪習慣,自成一派。選好新鮮的牛肉,現切成片,沸水下鍋焯熟後,澆上調好的醬料,上桌之後拌勻食用的 腌牛肉 ;做成牛肉丸和粄條同煮的 牛肉粄條湯 ;只要牛肉新鮮,怎麽做都好吃。

腌脆牛肉,料香味足。 供圖/視覺中國

-02-

粉、面、粄

歡迎來到梅州碳水宇宙

梅州「硬菜」實力強橫,主食也絲毫不差。不但米食代表 粥、粉、粄 種類繁多,精彩紛呈,梅州人對面條更是情有獨鐘,一碗 腌面 直接吃成全球梅州人的共同鄉愁。

在梅州,客家人的清晨通常由 腌面 喚醒。此處的「腌」並非我們熟悉的用鹽或糖等物浸漬食物, 客家的腌是指將燙熟的食物加料拌勻 。而腌面便是將面條燙熟後,加入靈魂 豬油 ,輔以蔥花、蒜蓉等調味拌食,作為油香和碳水的集大成者,香氣與熱氣一同下肚,為客家人提供開啟新的一天的滿滿能量。

也有碳水配碳水的另類吃法。 攝影/紀鑫達

光有腌面還不夠,深諳湯水文化的本地人要再配一碗新鮮熱乎的 三及第湯 。過去用來形容科舉中選的:狀元、榜眼、探花;被對應成: 豬肝、瘦肉、粉腸 ,連同深綠的 枸杞葉 一起燙成漂著一層油花,卻嗅不到腥氣的湯水。好喝營養之余,取名在科舉上的好意頭,也暗合了客家人重教育、重讀書的 「耕讀傳家」 本色。

而在早餐界能與腌面一較高下的,當數 魚頭煮粉 。據說過去物資不豐,哪怕最普通一條草魚,頭尾也不能浪費,憑著這份樸素的價值觀,魚頭煮粉的最基礎配置就是 魚頭、魚尾、米粉 。半側魚頭、魚尾下鍋油炸後,加水熬湯,待湯色奶白,加入白蘿蔔、姜絲、芹菜調味,最後放入燙好的粉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魚頭煮粉中開始加入 魚肉、魚丸、魚腸、魚泡 等「加料」,只一碗便是碳水與鮮美的完美呈現。

三及第湯,喝的就是「好意頭」。 供圖/視覺中國

,是梅州最「多變」的碳水。「粄」出自客家話,由於實在形態多變,所以很難給出準確定義,但大多數時候可以理解為 用米漿或米粉制成的食物 。比較典型的三種形態:條索狀的 老鼠粄、粄條湯 ;作為米皮包裹食材的 捆粄、筍粄 ;更像甜品小吃的 仙人粄 等。

老鼠粄 ,別聽名字誇張,其實和老鼠關系並不大。像老鼠尾巴而得名。煮熟的老鼠粄加入 豬油、肉碎、胡椒粉、蔥花 等上桌,粄條潔白細膩,口感鹹香滿溢。 粄條湯 則與潮汕地區常見的粿條湯相似。

老鼠粄,佐料豐富。 攝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捆粄 外皮口感爽滑,制作過程有點像腸粉皮,但略厚實,充分包裹進 海米、冬菇、肉餡等豐富食材 ,卷成 春卷狀 ,皮薄料多,透著淡淡大米香氣; 筍粄 則外形更像餃子, 粘米粉和木薯粉 調和做皮,軟糯厚實,內裏包裹著慢慢餡料, 鮮筍多汁味美 ,脆生生的口感和軟糯粄皮,形成絕佳口感層次。

捆粄全靠各式餡料調味。 供圖/視覺中國

聽名字完全猜不出是什麽的 仙人粄 ,則是用 仙人草 汁液、澱粉和大米粉制成的一種夏日解暑小吃。黑到發亮的色澤,搭配果凍般的狀態,很容易讓人誤認為是龜苓膏,兩者無論口味還是吃法都十分類似,完全可以歸為糖水一派。

梅州粄食宇宙之大,還有顏色喜慶,寓意吉祥的 發粄 ;帶著淡淡堿水味的 味酵粄 ;每逢過年要做的 甜粄 ;清明節吃的 艾粄 ……好的吃根本數不過來。

仙人粄是夏日解暑必備。 攝影/王振強

-03-

口味最北方的南方菜

客家味,也是家鄉味

在梅州吃飯,很難繞開客家的影響,那麽 究竟什麽是客家?

客家 ,並非是一個民族的概念, 而可以說是中原漢族的一個分支。

梅州花萼樓。 供圖/視覺中國

公元四世紀前後,中原地區戰亂不息,災荒頻仍,成千上萬失去家園的災民向較平靜富庶的南方逃亡,上下近千年間,他們流移轉徙,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到了宋末至清代中期,才逐漸在 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四川及台灣等地 定居下來。 「先到為主,後到為客」 ,先期在當地居住的人便稱這群遷入者為客,當地官府註籍中亦稱為客戶,以後通稱為客家、客家人。時至今日,客家人的足跡早已遍布全球各地, 講客家話,認同客家文化 ,是辨識客家人的主要標準。

現做的擂茶,是客家人的待客佳品。 攝影/Demi大米爺

不同於客家話可以代代相傳,日常飲食受不同地區氣候物產制約,很難完全保留。於是客家先民,便開始嘗試在 因地制宜 ,利用現有食材的同時,在烹飪中融入中原北方風采,其中最成功的當屬 客家釀菜

當客家先民千裏迢迢到達缺少中原麥面食材的嶺南,思鄉之情與口腹之欲,化作就地取材的天才創造力,用手邊的一切食材代替面皮包餡, 豆腐釀、苦瓜釀、青椒釀、茄子釀 ,手邊有什麽客家人都能給你釀起來。 「無菜不能釀,無釀不成席」 ,在梅州,帶有當地烙印的各色 山珍河鮮 混入肉餡調味,再依次塞入挖好孔的豆腐或是蔬菜之中,經過烹飪,達到口味層次豐富、葷素相宜的效果,成為寄托客家人故土情懷的特色美食。

釀豆腐,是釀菜界的絕對「明星」。 供圖/視覺中國

遠離故土,期盼團圓,承載著這樣美好願望的,還有同屬餡料美食的 開鑊肉圓 。選新鮮豬肉手工切成碎粒,混入 冬菇、蝦米、魷魚絲、木薯粉 等食材,攪拌均勻,捏成肉圓,上鍋蒸熟,最後撒上些胡椒粉、蔥花、芫荽上桌。以此類推還有 蘿蔔圓、客家肉圓、糯米圓、芋圓、紅圓粄 ……各種「團圓」美食,兼顧美味與好意頭。

蘿蔔丸,清新爽口。 攝影/王振強

作為廣東客家文化重鎮,梅州的美食獨具特色,作為最低調的粵菜三大分支之一,她的光芒還稍顯含蓄內斂,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去吃一趟啊!

文|棘

圖片編輯|陳金魚

封圖|視覺中國

頭圖|視覺中國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