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最甜不過阿克蘇

2024-02-03美食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的【關山月】常被眾人用來形容阿克蘇的壯闊景象。
天山腳下的阿克蘇因水得名,維吾爾語意為「白水城」。
「白水城」不缺水,區域內有大大小小的河流150余條。境內的阿克蘇河包裹著雪川融水,從天山深處一路奔馳而下,與一眾支流匯成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裏木河。
擇水而居、依水而生。水,讓綠洲綿延,張騫、班超、鳩摩羅什、玄奘、左宗棠等都曾駐足;水,帶來秀麗壯美,紅山石林、峽谷石窟、沙漠胡楊、冰川雪峰同輝共舞。
河水沁潤,孕育了果香四溢的冰糖心蘋果,脂香連綿的中國棉,清甜可口的薄皮核桃,也讓戈壁綠意綿綿。
冰糖心
常有朋友問起我的家鄉,只要說那裏產冰糖心蘋果,總會有人猜到是阿克蘇。
說蘋果是這裏最知名的IP,大家都不會有異議。
果形斜尖,果面暗紅,果肉黃白,果核透明,這便是「冰糖心」蘋果。形成「冰糖心」,是因為阿克蘇的蘋果要在每年霜降時節才開始采摘。經過風霜洗禮的蘋果,果核處糖分堆積成透明狀,才能形成甜脆的「冰糖心」。
每到10月下旬「冰糖心」蘋果成熟的季節,舅媽準會寄來幾箱。在鄉鎮工作多年,舅媽結識了不少維吾爾族老鄉,老鄉家裏最尋常的便是蘋果樹。一到蘋果豐收季,舅媽就會到老鄉家裏買幾箱蘋果給我寄來,我也總能因此吃到正宗的「冰糖心」。
這兩年,舅媽不僅給我寄蘋果,還會給她外省份的朋友寄一些。問原因,她笑言:「‘冰糖心’名氣大了,老鄉家裏的蘋果樹也越種越多,想讓朋友們都嘗嘗。」
阿克蘇每年蘋果產量有80余萬噸,產量不大,聲名遠揚靠的是品質。矮化密植、科學疏密、鋪反光膜、給蘋果套袋……陽光雨露,技術加持,讓「冰糖心」蘋果成為當地林果產業當中一顆耀眼的「紅星」。
57歲的林永樓在阿克蘇種了11年蘋果。「有不少人種其他品種的蘋果,但我還是信賴‘冰糖心’。」林永樓說,「冰糖心」蘋果抗逆性強,口感好,優勢明顯,阿克蘇蘋果產業潛力很大。
如今,阿克蘇的「冰糖心」蘋果帶著天然的質感銷往全國各地甚至漂洋過海,形成種植、采摘、包裝運輸、精深加工、電商銷售等一條龍產業鏈。
「我剛下播,2023年太忙啦。」過去一年,我的小學同學王娟每天都在地裏、倉庫、直播間來回奔忙,充實且滿足。
幾年前,王娟辭職下海趕起電商潮,賣各式新疆特產,這幾年,隨著「冰糖心」蘋果出圈,王娟也沾了光。蘋果季的生意尤其好,每天直播時間最長超過6個小時。
「冰糖心」火了,來問我怎麽買正宗「冰糖心」的朋友也越來越多,王娟便成了我眾多朋友的「供貨商」。她表達謝意的方式,就是默默給我寄幾箱蘋果,這些蘋果帶著「糖心」,甜到心底,「專門給你挑了個頭大的,一定要嘗嘗」。
中國棉
每年進入9月後,阿克蘇廣闊的田野裏,成片雪白把戈壁綠洲襯得格外明麗,這片白色,就是「新疆棉」。
中國棉花看新疆。新疆是中國最早種植棉花的地區之一。
阿克蘇棉花得以發展,始於上世紀50年代。1949年,阿克蘇棉田僅有0.84萬畝,如今,整個阿克蘇地區棉花種植面積約740萬畝,占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的五分之一以上。
雲朵般的棉花,承載了我成長的記憶。「80後」的南疆孩子上學時光裏最熟悉且難忘的事,「撿棉花」必須占一席之地。
每年10月的棉花豐收季,就是孩子們勞動撿棉花的日子。十幾歲的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天微微亮就已在棉田裏依次排開,穿戴好帽子手套,掛上棉兜,湊近一個個「咧著嘴」的棉桃,淡淡的棉脂香浸潤心脾。抓下一朵朵白花,猶如珍寶般塞進棉兜,雖然累,但也開心。尤其是到了日落時分稱重,看誰能「拔得頭籌」,那簡直是一天之中最驕傲的時刻!
人工采摘棉花,曾是新疆采棉季的特色,來自五湖四海的務工人員坐著「棉花專列」到棉田裏采「金」,我遠在河南老家的二姨就是其中一個。
新疆的采棉季剛好過了秋收季節,忙完家裏的農活兒,二姨開始了秋收後的第二趟「農活兒」。大半個月的時間,萬把塊錢就能到手。如今,像二姨一樣的采棉「大軍」再也見不到了。播種機、采棉機、植保無人機……這幾年,隨著新疆棉花產業機械化行程加快,機采棉比例由2014年的35%提高至目前的90%。
從一朵柔軟的棉花到棉紗、棉布,再到成衣,阿克蘇的棉花走進千家萬戶,甚至走出國門,「新疆棉」成了優質、舒適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選擇落地這裏,把優質的棉花變成有更高價值的產品。
初具規模的阿克蘇紡織工業園,累計註冊入園企業330多家。新疆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部總裁段景周說,依托棉花資源,企業兩年前落地園區;也正因為優質的「新疆棉」,生產服裝面料產品所用的紗線品質大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20余年後,摘棉花已成久遠的回憶,但每當看到棉花,我還會憶起清晨睡眼惺忪時的那一抹朝霞,傍晚羊腸小道裏一擡眼的滿天繁星,中午飯菜裏的大肉塊,小賣部裏搶到的小零食……朵朵棉花匯成棉浪,散發著獨有的香氣靜靜地綻放,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也溫暖著阿克蘇的現在和未來。
核桃園
如果是盛夏來到阿克蘇,鄉村院落裏、果園中大大小小的核桃樹枝連枝、葉挨葉,頂著綠冠,阻擋著熱氣侵襲。
阿克蘇是新疆核桃的主產區之一,種植核桃歷史悠久。據【園經本草】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將核桃種植於秦中(陜西),漸及東土。上世紀50年代起,阿克蘇的核桃就已聞名全國,每年從阿克蘇收購支援全國各地的良種達6噸到8噸。
在眾多核桃品種中,如今最出名的還數被授予「中華名果」稱號的溫宿縣薄皮核桃「溫185」。溫宿縣林業技術服務推廣中心主任阿不都外力·亞生說,擁有80萬畝核桃林的柯柯牙鎮是國家級核桃示範基地,這裏出產的核桃是全疆核桃市場價格的「風向標」。整個柯柯牙鎮,就是一座核桃園。
這裏為什麽種核桃?還得從上世紀80年代啟動的柯柯牙綠化工程說起。
30多年前的「柯柯牙」,曾是阿克蘇城區風沙危害的主要源頭。為了治沙,阿克蘇人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北邊緣「樹起」一道長57公裏、寬46公裏的生態安全螢幕障。一片片核桃林,就是這道「綠色屏障」中經濟林的一部份。
核桃「衛士」們防風固沙,同時帶動農戶致富。56歲的鐘明倫種了30多年核桃。在他的園子裏,核桃品種不斷更叠,但個大、殼薄、果仁飽滿、含油量高的「溫185」仍是屹立不倒的主栽品種。
孕育「致富果」是講究學問的。在鐘明倫的園子裏,核桃如何栽植、何時澆水、怎麽修剪,每個步驟都有「技術含量」。就連以前最普遍的「打核桃」,現在也變成了核桃采收機助力。只需幾分鐘就能采收完成,核桃樹不再「受傷」,人力物力也節省了,還實作了穩定增收。
我最愛吃的,是掛著青皮的核桃。剝掉青皮,砸開核桃殼,一個個核桃仁便顯露在眼前。再撕開那層乳黃色裹衣,核桃仁香嫩脆爽。
但由於保存方式受限,青皮核桃或是新鮮核桃仁,在我離開家鄉後就很少吃到了。
這幾年不同了,在核桃收獲季,青皮核桃在新疆的許多城市都能見到,飯店裏的新鮮核桃菜品也越來越常見。家鄉的小核桃,已經走出了大未來。
走出阿克蘇僅僅是一個開始。核桃油、烤核桃、核桃棗泥糕、核桃木菌棒……250萬畝的核桃「衛士」轉變身份,發揮出越來越大的經濟價值。近年來,阿克蘇透過引進核桃精深加工企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及冷鏈倉儲,實作了樹枝、青皮、外殼、果仁全利用,構建起了完整的核桃加工產業鏈條。
阿克蘇河奔騰不息,擁天山雪融水入懷,哺育著這片戈壁綠洲,串起了「白水城」的甜。這些甜不僅有冰糖心、棉花和核桃,還有杏、葡萄、香梨等,它們讓這裏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把這座城市繪成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
香甜,是家鄉的味道,而我仿佛依舊是夢裏那個少年。 (作者:耿丹丹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