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魯菜咋能沒落!

2024-04-07美食

▲ 魯菜。圖片/網絡

-風物君語-

魯、川、粵、蘇、浙、閩、湘、徽

八大菜系味道迥異、花樣紛呈

魯菜憑什麽脫穎而出

被尊為八大菜系之首呢?

魯菜,宮廷菜的別稱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針對飲食文化,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山東人孔子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傳統魯菜,煎餅卷大蔥。圖片/匯圖網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山東人的日常就是「煎餅卷大蔥」。其實,這種刻板印象也不無存在的道理, 大蔥與山東人的關系從來都很親密

▲ 廣義來講,烹飪時只要使用大蔥熗鍋爆香,都屬於魯菜的範疇。圖片/網絡

【管子·戒】中曾有記載:「北伐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可見,自齊桓公北伐之後,大蔥在山東一帶就已得到廣泛種植。 魯菜以鹹鮮為主,多使用蔥姜蒜爆鍋提味 ,烹飪海鮮時,使用大蔥做調料可以去除腥味。

作為八大菜系之首,魯菜的街頭占有率卻寥寥無幾。純正的魯菜,不僅精細、講究,更有一套內在的規矩禮儀。很長一段時間, 「宮廷菜」是魯菜的另一個名字

▲ 宮廷菜系,帶子上朝。圖片/網絡

山東位於黃河下遊,溫和的氣候加之肥厚的土壤,物產十分豐富。境內蔬菜、水果種類繁多,有著 「世界三大菜園之一」 的稱號。山東半島三面環海,水產品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 豐富的物產 ,為魯菜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 山東煙台:黃渤海休漁期結束,大批海鮮上岸,消費者爭相選購。圖片/圖蟲·創意

魯菜走入「高端」,與其做工不無相關。講究精細的魯菜,在「雕工」和「切工」上也有著非同一般的工致追求, 著名的北京烤鴨就是正宗的魯菜 。薄如蟬翼的鴨肉片,細如發絲的蔥絲,都十分考驗廚師的切工。

▲ 北京烤鴨。圖片/網絡

魯菜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很早就形成了完備的烹飪體系。因為距離中原政權中心最近, 魯菜天然具備登堂上殿的條件 。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魯菜「宮廷菜」的叫法,更是「名副其實」。

在孔孟之鄉的山東,飯桌禮儀的重要性不容小覷。而 魯菜,承載了山東人長幼有序、矩步方行的文化體系 。魯菜,不僅僅是一個菜系,更是完備的飲食禮儀。

魯菜江湖,派系林立

魯菜的精巧,在於精雕細琢。

環山傍海的山東,造就了魯菜的包羅萬象。 濟南菜 的火候、 膠東菜 的海鮮、 孔府菜 的豪華,共同融合為菜系之首的魯菜。

▲ 經典魯菜,九轉大腸。圖片 / 網絡

濟南湯菜 丨魯菜大宗

濟南風味是魯菜的主體,在山東境內的影響頗大。濟南菜又分為 「歷下派」 「淄濰派」 「泰素派」 等。

濟南菜古稱歷下菜。 「唱戲的腔,廚師的湯。」 湯菜是濟南菜的重頭,其高湯有清湯和奶湯兩種。【齊民要術】中,曾詳細記載了清湯和奶湯的制法。

▲ 高湯熬制。圖片/網絡

濟南湯菜中的 清湯 以肥雞、肥鴨、豬肘子做主料,反復沸煮、微煮,燉煮期間不斷撇去浮沫,中間兩次加入雞肉泥,吸取湯裏的雜質,這樣做成的湯底清澈見底,味道極為鮮美。

▲ 清湯。圖片/網絡

奶湯 熬制的關鍵是大火,經過長時間的燉煮,骨頭裏的骨髓融入湯內,湯底熬制成 乳白色

▲ 奶湯。圖片/網絡

奶湯蒲菜 有著濟南湯菜之冠的稱號。大火熬制的奶白色高湯,加入脆嫩的 蒲菜段 ,輔以 冬菇、玉蘭片、火腿片 燉煮,香濃的高湯充分浸入蒲菜。一碗奶湯蒲菜,奶白翠綠,雅致的配色,為魯菜塗抹了幾筆清淡色彩。

▲ 奶湯蒲菜。圖片/網絡

九曲黃河,孕育了多種生命。【詩經】中曾記載:「豈食其魚,必河之鯉。」濟南北臨黃河, 鮮嫩肥美的黃河鯉魚,自然成為了濟南廚師眼裏的絕佳食材

▲ 黃河大鯉魚。圖片/網絡

腌制好的鯉魚裹上澱粉,在油鍋內炸至金黃,蔥姜蒜爆香後,淋上紅色的糖醋濃汁,便是一道色澤金黃的糖醋鯉魚。對於期盼年年有余的山東人而言,金鱗赤尾、形態可愛的糖醋鯉魚,是過年宴會上必不可少的佳肴。

▲ 糖醋鯉魚。圖片/匯圖網

淄濰菜 雖源於濟南,但因為物產、地理位置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淄濰菜指淄博、濰坊風魯中地區的菜肴,多選用 肉、禽、蛋作為食材原料 ,采用 燒、炸、拔絲 等制法,口味略鹹。懷胎鯉魚、拔絲地瓜、麻花肘子都是淄濰菜的典型代表。

▲ 拔絲地瓜。圖片/匯圖網

一座泰山,讓本就厚重的山東更具分量。被視為「仙山佛國」的泰山,僧道雲集,建有許多宮觀寺廟。泰安一帶的飲食,頗受佛道兩教的影響,以素為主。

▲ 泰安地區受泰山僧道的影響,多食用素食,泰山豆腐當地的特色菜肴。圖片/匯圖網

濟南菜裏的泰素菜就是指 以泰安為代表的素菜和寺廟菜肴流派 。或許是接受了泰山「仙風道骨」的浸淫,泰素菜也帶著些超卓的雅致。

泰山的 豆腐、白菜、泉水 是為一絕,被譽為 三美 。鍋塌豆腐、軟燒豆腐、炸豆腐丸子、炸薄荷、燒二冬、三美豆腐等淡雅的菜肴,雖簡單易得,但憑借清鮮滑嫩的口感,備受推崇。

▲ 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湯。圖片/匯圖網

據資料記載,當年愛國將領馮玉祥隱居泰山時,整日 「泰山三美」 為食,並為之賦詩作畫,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膠東菜 丨大海的味道

在山東3000多公裏的海岸線上,生長了琳瑯滿目的海參、扇貝、鮑魚、海螺、海膽、蛤蜊等海鮮食材,這也決定了 膠東人的餐桌內建大海的味道。

▲ 膠東人的餐桌上離不開海鮮。圖片/網絡

膠東菜起源自煙台福山,後普及至威海、青島一帶。2001年,中國烹飪協會特意前往煙台福山進行了專門的調研,並對其給予 「山東煙台福山——魯菜之鄉」 的名冠。

膠東菜肴擅長海鮮烹飪,以保留食材最原始的味道見長。膠東菜深諳炸、溜、爆、炒、蒸、煎、扒、燜等烹飪之道,所創菜肴用料講究, 色、香、味、形並重。

▲ 油燜大蝦。圖片/匯圖網

膠東菜擅長 「一菜多食」 ,一種食材,透過不用的烹飪方法,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單單一味海參,在膠東便有生吃、涼拌、蔥燒、紅煨等多種方法。一條海魚,也可以做出「爆魚肝丁」、「糟溜魚片」、「糖醋魚塊」等上百種菜品。

▲ 海參粥。圖片/圖蟲·創意

清雅滑嫩的芙蓉幹貝,蔥香味醇的蔥燒海參,亮油包汁的油爆烏魚花……每一道菜都在保留食材原本味道的同時,放大其特有的滋味。

▲ 油燜海參。圖片/圖蟲·創意

當然,膠東菜並非高不可攀的海鮮佳肴。 豐富的小海鮮,也是膠東人餐桌上的亮眼點綴。

▲ 酒煮蛤蜊。圖片/網絡

在膠東人的眼裏,日久歸鄉時,母親端來的那盤 辣炒蛤蜊、紅燒海螺、炸蠣黃、韭菜炒蟶子…… 是最鮮美的家鄉味道。

▲ 辣炒蛤蜊。圖片/網絡

孔府菜 丨餐桌上的【論語】

說到魯菜,不能不提及魯菜裏的隱形大佬—— 孔府菜

作為「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在幾千年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孔氏家族特有的飲食系統。孔子所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理念,是孔府菜飲食文化的具體體現。

▲ 孔府名菜,韋編三絕。圖片/網絡

孔府菜的制作, 精美、講究 。火候是孔府菜烹飪的關鍵,軟爛柔滑是其特色。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孔府菜十分重視飲食的 時與節、量與度

在孔府,一蔬一菜都不再只是具象的一蔬一菜,而是被賦予了文化的意義。

▲ 孔府名菜,魯壁藏書。圖片/匯圖網

孔府菜是典型的官府菜,不僅在選材、烹飪上精細考究,食物的餐具同樣精益求精,甚至有著「美食不如美器」的說法。 每道菜肴的名稱,也都被賦予了深遠雅致的意趣。

▲ 孔府名菜,詩禮銀杏。圖片/網絡

孔府的一道菜,就是一首詩、一個典故。 相傳,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時,大臣張閣老為了保全孔氏後人,以自己的兒子替換了孔家人。為了銘記張閣老的赤膽忠心,孔家人特意創作了孔府菜「知者不惑」,將排骨中的骨頭剔除,換上蔥白,意為「偷梁換柱」。

▲ 孔府名菜,知者不惑。圖片/網絡

詩禮銀杏、帶子上朝、禦帶蝦仁、知者不惑等典雅的菜名,詩意又繾綣。食物,承載了一個人的味蕾記憶,也涵蓋了一個人的過往經歷。或許在恪守禮學的孔家人眼裏,食物本身早已與文化和為一體,融進 「飲食和德 」的修養中去。

▲ 孔府名菜,翡翠蝦環。圖片/匯圖網

你印象最深的魯菜是哪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