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城南最被忽略的好吃地圖,清泰街周邊小飯店隱藏版,這裏的廚師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2024-03-26美食

杭州清泰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以前叫薦橋街,宋元以來就很繁華了。 有人考證過,馮夢龍【三言兩拍】中的「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和「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的故事都跟薦橋街有關系。

當下要尋找杭州的舊時煙火氣,大多會往十五奎巷、大馬弄、城頭巷或者江城路而去,處於中心地帶的清泰街就這麽被「遺忘」了。大概只有在清泰街上長大的人,才有數不清的美食記憶吧,「小碗盞」的老板俞俊就是其中之一。

俞俊的第一家飯店是1998年開在新華路上的「便菜便飯」,第二年在清泰街開出「新便菜便飯」,之後正式更名為「小碗盞」。

「我就是清泰街長大的,小時候得意樓一塊兩角五的香幹肉絲面是我最喜歡吃的面了,頤香齋的榨菜月餅多少贊!」據他回憶,20世紀90年代清泰街上的飯店就有不少,其中包括當時的餐飲三大巨頭,即花中城、三毛大酒店和聖地大酒店;規模小一點的,有福祿壽、臨記老廚;小吃店裏名氣比較大的當數小小餛飩店。可是歲月如梭,清泰街上的老店如今已經所剩無幾,唯有花中城還在,小小餛飩店還在。

現在要說清泰街上名氣大的飯店,排第一的可能是專註杭州菜的寶中寶,排第二的是做順德菜的丹粵閣。但如果將搜尋圈稍微擴大一點,就會發現圍繞清泰街一帶周邊,其實隱藏著不少好吃的飯店——坐鎮的,都是很厲害的廚師。正是他們的堅守與傳承,在城南美食版圖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影像。

包子鋪裏的傳奇炒菜

沒有選單,去的幾乎都是老客

贊成賓館(地址:佑聖觀路74-6號贊成賓館副樓四樓)

早些年的賓館餐飲,是真的只為住店客人服務的,所以餐廳也沒個正經名字,一般就叫某某賓館中餐廳(或西餐廳),漸漸地,賓館餐飲也走向市場,有一些成為行業翹楚,餐廳的名氣大過酒店。

南接河坊街、北連清泰街的佑聖觀路,別看它現在的長度只有千米左右,卻是杭州歷史最長的道路之一。佑聖觀路上的贊成賓館,餐廳沒有名字,在杭州的餐飲圈裏名氣老大了,倘若你跟某個杭幫菜老板說「晚上要去贊成賓館吃飯」,很可能他就心領神會地說:「哦,去樓宏那邊啊……」

樓宏,師從創造杭州「南方大包」傳奇的王仁孝大師,自18歲開始學廚,至今已30多年。

去年,他與師兄應嘉林合開「饅面春豐」,主打產品就是根據師傅的配方改良而成的杭汁大包和油包。平時除了面點師傅,也有樓宏的徒弟坐鎮,因此就時不時有好朋友們趕到店裏「蹭飯」,於是業內就有了「一個包子鋪裏炒菜蠻好吃」的傳說。

贊成賓館以包廂為主,有人開玩笑地說他們的包廂有「國營老飯店氣質」,大抵是因為上次裝修還是十幾二十年前,那些色彩與材料在今天看來無疑很老派,但因為一直維護得當,所以完全沒有陳舊感。而這裏的菜,也是骨子裏很傳統但呈現上帶著新意,既有賓館菜的精致與排場,同時又不失接地氣的質樸。

沒有固定選單,幾十個包廂所有的選單都是樓宏一個人排的,據說他有一個神秘的小本本,上面記錄著每天的選單。來吃飯的大多是老客人(畢竟大眾點評上都搜不到,新客很難自己摸上門),菜都不帶重復的,很厲害吧?

霞浦紫菜蒸蛋從配料來看很簡單,但品質超好的頭水紫菜很難得,內建鮮味。蒸蛋勝在火候,兩種食材各有各的順滑,相處起來格外溫柔。同樣看著樸實無華的還有幹菜煎風帶魚,那風帶魚的肉質肥厚,油煎後帶出大海的獨特氣息,再配上老幹菜,形成一種混合的香味,鹹鮮有致。

杭州人堅信吃鴿子「補的」,平時常見的吃法是清蒸或者煲湯,這邊的做法是暴腌菜炒鴿子,只覺切成小塊的鴿子肉更嫩、也更入味了。

之前采訪,曾提到不論是饅面春豐的包子,還是贊成賓館所有肉菜,都用著名的華騰豬肉,這就是傳承師門的講究了。經典鯗燒肉中的馬友魚也叫午筍魚,聽過一個好吃的海魚排行榜,一午二鯧三鮸,一午指的就是馬友魚。這樣的「魚中貴族」制作而成的魚鯗,肉多刺少,吸足豬肉的油脂與香氣,富有彈性,醬香濃郁。果然在座的都是懂行的,盤子還沒轉足一圈,魚鯗就被搶完了。

考驗是不是真愛粉的時刻到了:你吃過樓師傅親自堂做的13秒豬肝嗎?相對於一頭豬身上的肉,豬肝的數量有限,一定要提前預訂。

切成薄片的豬肝經過簡單腌制,在蒜頭和洋蔥煸出香味的砂鍋裏翻炒13秒,才能達成多汁、鮮嫩的口感。這樣快手完成的炒豬肝,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裏吃掉,否則隨著溫度降下來,豬肝也會變老。

除了溫和的杭州菜,樓師傅也會在一席之間加入幾分刺激,比如湘式漢壽甲魚,看菜名是典型的湘菜,一吃,才發現居然還添加了咖喱汁,辣出了包容,也辣出了獨特。

擅長創新融合且自成一格

每一季都有全新的燒法

禹庭·盞碟(鼓樓店,地址:中河中路29號)

禹庭·盞碟的掌門人陳錦洲可以說是我們【都市快報】的老朋友了,曾經好幾次直播烹飪傳統杭州菜。

他1990年進入當時的莫幹山路中學(杭州烹飪職業高級中學,後來與中策合並後稱「中策職校」,杭州很多名廚和飯店老板都是「莫中」畢業的)學烹飪,1994年畢業後就去了杭州酒家做「冷菜師傅」,30年過去了,陳師傅保留了自己的冷菜優勢,每一季新選單推出七八十種時令菜,其中的涼菜品種會達到20多種。

而且陳師傅做的冷菜,不僅有傳統的腌、醉、糟、醬這樣的真·冷菜,也有現做的熱乎乎的「冷菜」,比如白切紅毛獻雞,就不是普通的白切雞做法,更像是焗出來的口感。

而流行於一眾私房菜之間的大腸,這一季以幹蔥焗肥腸的面貌出現,仿佛是介於熱菜與冷菜之間,既有脆皮大腸的脆,也有鹵大腸的糯。

熱菜方面,陳師傅專註浙江本地食材,對杭幫菜、紹興菜、台州菜、寧波菜等進行創新融合,自成一格。以油帶為例,每一季都是全新的燒法。最近的出品,看似溫、台地區的家燒,吃了才發現裏面加了油渣。油渣為肥美的帶魚增添了更多的油潤,堪稱油帶之王。

幾乎所有杭幫菜廚師都鐘愛的雪菜春筍步魚,這時也稍做改變,加入田雞做成半湯,將田雞與步魚的雙重鮮味濃縮於其中。

請來老名店裏的資深大廚

金湯版甲魚和黃魚年糕都是看家菜

食為鮮(地址:缸兒巷與清泰街交叉口)

隆重介紹一家才開不久的店,「食為鮮」這個名字是不是聽著挺耳熟?記得老底子有過一家飯店叫食為先的,一字之差,卻沒什麽關系。

說起杭州人開飯店取名字,在不同年代也是有潮流的,20世紀80年代喜歡叫「酒家」;「大酒店」大多起源於90年代;叫「私房菜」的,開店史不會超過20年。當年城西有個萬家燈火大酒店,老板的女兒琦琦每天吃著店裏的飯菜長大,圍觀父輩親人開飯店的辛苦,從小就給自己定了職業規劃:做啥也不能開飯店。

琦琦本來是做與餐飲業「渾身渾腦不搭界」的淘寶服裝攝影,沒想到結婚後,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因為先生是袁胖私房菜小老板的表弟,獲授權又開了家袁胖私房菜,四舍五入也算是飯店老板娘了。但真正讓她自己當老板的,卻是這家位於清泰街與缸兒巷口的食為鮮。

請來坐鎮的大廚湯師傅,大頭隱食小館的老板大頭管他叫「師傅」,老底子在名門等飯店做過主廚,講真那時候我剛參加工作,根本吃不起城裏的大館子,因此對很多飯店都沒什麽概念。不過湯師傅提到「松嶺居」,我是知道的,松嶺居開在萬松嶺根上,當年以甲魚出名,很多飯店老板都喜歡去那邊吃甲魚。

這是俞俊跟我說的: 「松嶺居的甲魚毛贊嘞,我們老底子專門跑過去吃的,兩個人點一份紅湯的龜甲,配個蔬菜,大概1400塊,吃了毛落胃。」 龜甲,就是烏龜、甲魚一起燒,補是真當補。

我在食為鮮倒沒吃紅湯的龜甲,我吃到的是金湯版的甲魚。這湯底,是湯師傅每天的必修課,花好幾個小時慢慢「篤」出來的,微微帶點辣,比杭州人傳統的甲魚要重口許多。喝了碗湯,會覺得嘴巴都要黏牢了。

湯師傅從松嶺居帶來的另一道名菜是黃魚年糕,跟常見的黃魚年糕不同,他這邊黃魚是黃魚,年糕是年糕。細細體會那魚湯,濃稠得像吊出來的高湯。

手打年糕切成厚片,事先蒸熟,再裝在蒸籠裏形成一個儀式感,接下來就夾一片年糕蘸著魚湯吃。湯師傅說,在松嶺居這個菜是按位上,由服務員將一塊黃魚、一片年糕拿小碗盛好分給客人吃;到了食為鮮,拿出江湖菜的做派,不搞分餐,大家隨意。

隨意的結果就是很快年糕被搶空,舉手又加了一份年糕。

老師傅到底是老師傅,來看看他做的熗腰花,單這細膩的刀工就秒殺同街某名店了吧?柔軟的腰花熗得極嫩,未見血絲,沒有異味,生熟只在一線間。

杭州城裏做鍋貼魚片的廚師不多,可能是因為比較費工夫。鍋貼魚片分為三層,底下是豬肥膘,中間層為蝦滑,上面是魚片,吃的時候三層食材爭先恐後地在嘴裏迸發出自己的味道,豬肥膘的肉香,蝦滑的Q彈,魚肉的細嫩,對了,此處還要再加上魚子醬的爆漿。

順手再推薦湯師傅炒的螺螄,顆顆入味,汁水飽滿。

開了15年的社區小店

主打老底子杭州家常菜

胖外婆飯店(城頭巷店,地址:城頭巷107號)

南起梅花碑,北至清泰街,城頭巷是我童年時代記得最牢的幾個地名之一,我的外公是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的老員工,彼時市三院就在城頭巷。最近幾年對城頭巷很熟,是因為五柳巷歷史街區那一片包括城頭巷、建國南路,先後孕育了尋味江南、老懂茶食、食不食貨、越英核桃酒、壹鷺私房菜、金魚小酒館(以前的當歸)等知名私房菜,又吸引了多家咖啡館前赴後繼入駐。

不過,鬥富二橋邊的咖啡館開了又關了,城頭巷的幾家小飯店卻相當堅挺。我說了你們一準知道:寶美、素勤、胖外婆。

今天要聊的就是胖外婆,可能是這一帶最低調的老店,初代老板會取這個店名是因為自己的丈母娘,胖胖的,就叫「胖外婆」了。胖外婆的手藝好,開始這個店是做餛飩之類的小吃,後來老板的師弟祝師傅接手,就把店名保留下來。

這一接手,祝師傅也在城頭巷「蹲」了整整15年,主打老底子杭州家常菜,積累了一大批老客人。其中就有向我報料的俞俊,他會在自己店關門以後帶著廚師去胖外婆吃夜宵,而理論上胖外婆是不做夜宵的,來了熟客,大約也是沒辦法。

晚間6點半多,前面招呼客人的老板娘,會對每一張生面孔強調:「廚房裏就一個人在燒,很慢,等得牢嗎?」

老板就在後廚燒菜,配一個打荷的,兩個人在有限的空間裏忙活著。

我們點的是常規菜,可惜口碑甚好的油淋雞賣完了,老板說每天毛估估就做二十來份的量,基本上6點半就肯定賣完了。為什麽不多做點?老板說了,萬一做多了沒賣完,那不是要留到第二天?留到第二天肯定不好吃了呀,何必?好有道理。

手拿選單研究了一分鐘,看那菜價感人,奶湯酸菜魚才45元,頓時很想放開了點(當然我們還是挺節制的)。

酸菜魚不是川菜版的,是杭州廚師會燒的那種哦,麻幾乎沒有,辣也和淡,強調的是酸菜激發出來的鮮。坐在這樣的店裏面對這樣的開胃酸湯,必須來一碗米飯,魚湯淘淘,不要太贊。

社區小店必備的尖椒臭豆腐也嘗了,尖椒更像是色彩上的點綴,不辣。裏面加了雞蛋一起炒,雙方混合得很融洽。

能在此地開15年的店,肯定是有點花頭的。別看店面小,往裏面走還有一間,且二樓有一大一小兩個包廂,包廂都是提前打電話預訂的,老板會根據客人提的要求排菜,就是有「隱藏選單」的意思了。甚至,如果老客人有什麽好食材自己不會做,也能拿來店裏請祝師傅幫忙燒一下。

聽說過幾天另一位廚師要到位了,也許就有機會去嘗嘗祝師傅的包廂菜啦。

橙柿互動 記者 於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