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人和國內醫生對放射治療(簡稱「放療」)認知不足、放療器材數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物理師數量缺乏、治療技術相對滯後等因素影響,作為腫瘤治療三大手段之一的放療往往被忽視,並未充分發揮其作用。
9月15日至9月25日,202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各地集中開展,主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協力建設科技強國」。多位專家近日呼籲,約60%的腫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療,但中國腫瘤患者放療比例遠未達標,應關註被忽視的放療,在腫瘤治療中,尤其是中晚期治療中采取綜合治療手段,莫把放療作為腫瘤治療的最後一站。
放療是兒童腫瘤不可或缺的手段
放療是透過套用高能射線或粒子束,破壞腫瘤細胞,已達到治療效果。目前國內主流的傳統放療以光子放療為主,包括Gamma射線、電子射線、x射線等,被稱為常規放療。近年來,還出現了質子放療、重離子放療等新的放療技術。
河北一洲腫瘤醫院副院長任斌介紹,光子的特點是「衰減+穿透」,放療過程中,光子進入人體後會慢慢衰減,穿過腫瘤後不會停下,而是繼續穿過正常組織。放療尤其是傳統放療是一把「雙刃劍」,治療原發腫瘤、局部及區域潛在的亞臨床病竈區同時,也會引起腫瘤周邊正常組織的放射性損傷,從而引發多種近期和遠期副作用和並行癥,包括心肺功能損傷、性腺損害、不孕不育、內分泌損害、骨骼發育障礙等,特別是繼發性腫瘤的發生。
「兒童腫瘤患者的整體存活率比成人的高了約一倍,而且對放療的效果反應非常好,所以在兒童腫瘤治療中,放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療手段,至少50%以上的患兒需要放療。」但任斌也提及,患兒接受傳統放療治療後,才是最艱難日子的開始,有25%-30%生存五年以上的腫瘤患兒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治療相關並行癥,其中很多晚期不良副作用與放療相關。
質子的物理特性是在能量釋放過程中在形成Bragg峰後停下來,正常組織受到照射的總量與光子放療相比明顯下降。因此質子在物理劑量學上優於光子,可以透過提高部份腫瘤靶區放射劑量,進而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及治療效果,同時減少對正常組織的照射劑量,降低了近遠期毒副作用、並行癥及繼發腫瘤的發生。因此,對於腫瘤患者尤其是兒童腫瘤患者而言,質子放療保證了治療後的生活質素,也為低齡兒童提供了相對安全的放射治療機會。
另一大放療新技術重離子放療,主要是套用重離子線(通常是碳素離子線)對腫瘤細胞進行照射,因其對腫瘤細胞的致死效應很強,實作了平均單次照射劑量高、照射次數少的可能性。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高獻書指出,重離子放療對腫瘤細胞打擊力度大的同時,對正常組織的打擊力度也很大,重離子的很多特性至今為止尚未完全清楚,質子放療技術相對更成熟。但作為新放療技術,質子放療和重離子放療費用高昂。「醫院若要引進一台質子放療器材,目前至少需要數億元資金,因此國內已正式營運的質子治療中心屈指可數。這也導致質子放療的治療費用高昂,且未被納入醫保,普及難度大。」高獻書說道。
「我們研究發現,單個肺癌病竈的放療,光子放療與質子放療差別不大,且光子放療的副作用可以忍受,此時光子放療具有優勢。但病竈多的情況下,光子放療的副作用疊加,質子治療的優勢就凸顯了。」高獻書表示,在腫瘤患者的放療方案中,需要根據病情、家庭經濟情況等多重因素考慮,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放療方案。
60%腫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療
作為物理治療手段,放療是從物理角度把正常組織撇開,照射腫瘤細胞。放療在幾乎所有癌癥的治療中都能發揮作用,既可以單獨使用,亦可以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份。放療與外科手術、化療並稱為腫瘤治療的三大主要手段,在全球已被公認為是治療癌癥的有效手段。
「約60%的患者需要在抗腫瘤的不同階段接受放療,但中國目前遠未達到這個比例。很多時候,放療在腫瘤治療過程中成了患者治療的最後一站。在腫瘤治療中,放療介入的時間越早越好,別等著藥物失效了,再來考慮放療。」高獻書表示,腫瘤治療應該是綜合治療,無論是哪種治療手段,很多研究已經證明,在腫瘤治療過程中,把有效治療腫瘤的方法放得越靠前越好。對於特別早期的腫瘤,單個治療方法就能解決問題,如早期肺癌,單用手術治療和單用放療的生存率相差無幾。多數腫瘤患者確診時即為中晚期,則需要根據病情使用手術、放療、化療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療。
普華有策釋出的【2024-2023年放療定位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中指出,放射治療技術經過多年實踐已經被證實在腫瘤的局部控制方面十分有效,可以幫助患者實作更高的五年存活率,也可以提供保守治療幫助患者緩解腫瘤癥狀。但中國放療行業起步晚,普及率仍然較低,放療市場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普遍存在放療資源較為有限,放療在腫瘤治療體系中的發展相對滯後、專業物理師數量不足、不同地區之間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尖端放療器材稀缺等特點,限制了該治療手段的普及和使用,但提升潛力巨大。
針對目前放療發展相對滯後的現狀,高獻書表示,一方面,民眾、醫生對於放療的認知還需要提升;另一方面,MDT(多學科會診)的實質性落地,還需要從政府層面制定更科學的考核標準,增加對MDT治療方案的考核準則,讓患者有更大的獲益。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