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意漸濃,不少家庭開始面臨小兒發熱、嘔吐、腹瀉這「秋季三大挑戰」,特別是腹瀉,它不僅讓孩子受苦,也讓家長們心急如焚。
今天,我們就來聊如何以中醫智慧應對小兒秋季腹瀉,透過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中醫科殷旭主任 的一個真實案例,為您揭開中醫治療小兒腹瀉的神秘面紗。
病案聚焦:晨晨的康復之旅
9月6日,一位焦急的母親帶著她10個月大的寶寶晨晨(化名)走進了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中醫科。晨晨已連續三天大便稀溏,每日多達4-5次,伴隨哭鬧、食欲不振。盡管已嘗試「蒙脫石散、益生菌」等藥物,但癥狀未見明顯好轉,大便依舊呈水樣,偶爾還伴有嘔吐,精神萎靡,活動量明顯減少,今天還發起了燒。
經驗豐富的殷旭主任細心詢問後,耐心解釋:「秋季是病毒活躍期,寶寶脾胃嬌嫩,易受外邪侵襲導致泄瀉。但請放心,中醫治療此類病癥往往見效迅速且溫和。」
針對晨晨媽媽關於中藥安全性的疑慮,殷旭主任強調:「我們為小寶寶開具的中藥多為藥食同源,安全無負擔,且可透過添加冰糖、紅棗調味,減輕苦味,更易於寶寶接受」
【中醫治療方案】
經過細致的舌脈象診斷(舌淡紅,舌苔薄白,指紋淡紅),殷旭主任為晨晨開了中藥7劑,含雞內金、葛根、茯苓、補骨脂、焦山楂、黃芩、黨參等藥材。同時,結合小兒推拿5次及腹瀉貼輔助治療,內外兼治,加速康復行程。
殷旭主任還特別提醒家長,在寶寶腹瀉期間,應暫停添加新輔食,尤其是肉類和雞蛋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改為簡單易消化的米糊糊,以減輕腸胃負擔。此外,註意寶寶保暖,避免受涼,減少前往人流密集場所,以防交叉感染。
【復診反饋與後續調養】
經過三天的治療,再次帶晨晨做小兒推拿時,晨晨媽媽欣喜地表示:「服用了兩劑中藥後,晨晨的大便次數明顯減少,性狀也有所改善,食欲也有所恢復。」一周後復診時,晨晨已基本康復。殷旭主任建議再鞏固幾副中藥,並強調了日常護理的重要性。
小兒腹瀉知多少?
小兒腹瀉,中醫稱之為「泄瀉」,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水樣為特征。這是兒童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夏秋季節尤為高發。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也有少部份是由諾如病毒等其他病毒導致。
輪狀病毒感染具有以下臨床特點:
高發年齡 :多發生在6至24個月的嬰幼兒中。
傳播方式 :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透過呼吸道感染。
潛伏期 :通常為1-3天。
癥狀表現 :起病急,常伴有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病初1-2天常發生嘔吐,隨後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多且水分多,呈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無腥臭味。嚴重時可並行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病程 :本病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約3-8天,少數可能更長。
中醫角度認為,小兒泄瀉的根源在於脾胃功能失調,常見原因包括感受外邪、傷於飲食、脾胃虛弱及脾腎陽虛等。治療時,需根據患兒的具體體質和病辨證施治。
規避秋季腹瀉,殷旭主任溫馨提醒
1、註意飲食衛生 :保持飲食和食品的清潔,飯前便後洗手,減少病菌入侵的機會。
2、科學餵養 :提倡母乳餵養,合理添加輔食,避免過食生冷和不消化食物。
3、隔離治療 :對感染性腹瀉患兒進行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4、防寒保暖 :關註氣候變遷,及時增減衣物,避免腹部受涼。
5、控制飲食 :適當減輕脾胃負擔,對病情較重的患兒可暫時禁食,待病情好轉後逐漸恢復飲食。
6、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幹燥,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
7、密切觀察: 密切關註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面對秋季小兒腹瀉,家長們不必過於擔憂,透過科學的預防和合理的治療,我們完全有能力幫助孩子度過秋季腹瀉的難關。草莓中醫,治養結合,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寶寶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婦女兒童醫院 黃倩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