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肌肉力量與長壽的奇妙關聯

2024-04-15健康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項非常振奮人心的新發現——我們每個人遺傳基因中蘊含的肌肉力量"密碼",可能與長壽和健康密切相關!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讓我們先從一項芬蘭大學最新的研究說起。

研究現狀與發現 來自芬蘭於韋斯屈萊大學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利用超過34萬名芬蘭人的基因數據和健康記錄,做出了一項驚人發現:

那些天生具有較高肌肉力量遺傳傾向的人群,不僅預期壽命更長,而且患上常見疾病的風險也相對較低!

這項研究被認為是迄今為止,針對遺傳性肌肉力量與疾病關聯性最全面的國際研究。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一副強健體魄對抵抗疾病至關重要。

而肌肉力量,尤其是 手握力 ,往往可以較好反映一個人抵禦年齡相關疾病和機能障礙的生理儲備。具有更高肌肉力量,就意味著更強大的"自我修護"能力。

反之,如果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力量加速流失,自身抵禦能力也將大打折扣,病痛便乘虛而入。

不過,我們每個人在這方面都有先天的差距。研究發現,肌肉力量的年齡相關下降在不同個體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除了生活方式影響,遺傳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這就解釋了為什麽有的人老去的很慢,即便年邁體弱仍能保持不錯的健康狀況;而另一些人卻明顯老態更加龍鐘。

事實勝於雄辯,讓我們來看一個生動的例子。

75歲的田老伯,曾是一名農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一身鐵打的體格讓他保持健康長壽。田老伯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動作還算矯健,生活可以基本自理。

相比之下,同齡的張老太太可就有些狼狽。盡管家境小康,生活無憂,但身體一直就是張老太太最大的短板。進入老年後,她就開始被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疼痛等疾病困擾,加上體力下降明顯,生活已很大程度依賴他人。

看到這種明顯差距,我們不禁要問:兩人之間的分水嶺到底在哪裏?

研究者們透過比較高低肌肉力量遺傳水平組別的疾病發生率,發現遺傳傾向似乎的確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那具體有何發現呢?讓我們一一拆解。

研究聚焦了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等。結果顯示,天生具有較高肌肉力量遺傳傾向的人群,此類疾病的發病率明顯較低。

比如,肺部疾病患病率在高遺傳水平組就低了15%;2型糖尿病低了23%;骨質疏松癥更是低了50%以上。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上述疾病只與遺傳因素有關。生活習慣如運動、飲食等對健康同樣至關重要,但我們今天就不展開討論了。

除了降低患病風險,研究者還註意到,擁有較高肌肉力量遺傳基因的人群,在年齡標準化後的總體死亡率也顯著偏低。

簡單說,就是他們不僅活的更健康,而且可能還會活得更長。

這一發現引發了研究者的深思:那麽遺傳性高肌肉力量是如何影響長壽和疾病的呢?

事實上,肌肉力量只是一種表現,反映的是機體的總體健康和生理儲備狀態。

首席研究員Päivi Herranen博士解釋說:"更高的肌肉力量遺傳傾向,似乎更多反映的是個體在衰老過程中抵禦和保護自身免受病理性改變的一種內在能力,而不是在重大疾病後恢復或完全反彈的能力。"

也就是說,高水平的肌肉力量基因賦予了我們更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使機體能更好地抵禦和修復日常微小損傷,從而避免損傷累積導致嚴重疾病或早逝。

但是,如果我們不小心遭遇了嚴重的外部打擊,比如重大疾病或手術等,那種隱性但強大的"自我修復"力量,可能就顯得有些"單薄"了。

研究者提到的一個有趣現象是, 盡管高肌肉力量遺傳組更長壽,但如果一旦罹患重大疾病,與低遺傳組的存活率相比,並沒有顯著的優勢

這或許就解釋了為什麽某些生活方式極為良好、體格也很不錯的人,最後卻因為意外或疾病夭折。因為在遭遇重大危機時,他們也缺乏必要的"頑強生命力"和機體修復能力。

這一發現頗有哲理,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類似情況。我有一位很健康的朋友,平時生活作息很好,身體無恙。可是去年他的身體突然出現大問題,雖然勇敢地與病魔抗爭,但最終還是不治離世。

生命脆弱,重大打擊下,有時體魄並不足以決定命運。但在日常中,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無疑是為常年戰鬥做好最後的準備。

那麽,究竟該如何從內在激發並行揮我們這種"自我修復"的潛能呢?研究人員給出了一些思路。

既然遺傳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肌肉力量"初始值",那該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和發揮這種內在的"自我修復"潛能呢?研究人員給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基礎 。長期堅持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飲食結構,避免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對延緩肌肉力量和體能下降將有重大裨益。

不過光靠生活方式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主動"鍛煉"自身。科學家發現, 一定強度的阻力訓練可以有效刺激肌肉生長,提高力量和代謝水平

曾經有一項研究追蹤觀察了100多名70歲左右的老年人,要求他們進行為期3個月的阻力訓練。結果發現,即便在如此高齡,肌肉質素和力量依舊有明顯提升。

這說明,只要恰當的鍛煉方式,我們隨時都可以 啟用"肌肉恢復"的潛能,不被生理年齡所限制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 適度挑戰性的活動似乎更易喚醒人體的"自我修復"機制

比如愛好登山健行的人,往往身體素質會比同齡人更好。這是因為適度的運動壓力能刺激肌體適時作出反應,誘發"肌肉纖維修復",從而使之愈加強大有力。

類似的,在醫學領域也有一些創新療法,透過給機體一定程度的"壓力"來達到改善或治療的目的,其作用機理或許與此相通。

可見,如果我們能主動而適度地"鍛煉"自己,持之以恒地激發體內的"自我修復"潛能,必將為健康長壽鋪平道路。

總之,運動是我們強身健體的根本良方。但運動時也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遠離傷病,這才是上上之策。

此外,研究人員還透露,雖然基因的影響至關重要,但其如何與生活方式相互作用,對個體健康產生影響,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需要未來深入研究。

比如有人天生基因"硬件"不錯,生活方式卻很差,最終抗衰老能力如何?又或者有人基因稟賦一般,但保持極好的生活習慣,兩者誰會更占優勢?

這都有待科學家進一步分析比較。畢竟,健康是一個系統工程,遺傳和環境兩者缺一不可,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發揮最佳潛力。

未來,科學家們還希望能結合更多具體的生物標誌物,更精準地評估每個人的健康狀態。如此一來,就能為大家制定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與幹預方案,從而最大限度延年益壽,過上幸福長壽的美好生活。

所以,健康雖從"遺傳密碼"開始,但它也離不開我們日復一日的努力實踐。只有內外兼修,遺傳和環境並重,健康長壽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裏,關於肌肉力量對健康長壽的重要性,大家有什麽其他看法和體會,也歡迎留言討論。對於身體健康,我們從來都不應等閑視之。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透過堅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適度鍛煉,發揮個人"自我修復"的潛能,共同努力活出健康長壽的美好人生!

參考文獻:Herranen, P., et al. (2024). Genome-Wide Polygenic Score for Muscle Strength Predicts Risk for Common Diseases and Lifespa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doi.org/10.1093/gerona/glae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