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健康中國 科研創新( 第一健康報道 北京 記者郝健一)
第一健康報道訊息,日前,一項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腫瘤研究所/腫瘤科董昌盛聯合團隊的研究,為古老的中醫理論「肺與大腸相表裏」提供了新證據。
該研究成果於2024年9月5日在國際著名期刊【Discover Oncology】上線上發表,文章題為「The role of KLF5 in gut microbiota and lung adenocarcinoma: unveiling programmed cell death pathways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s」。
「肺與大腸相表裏」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該理論認為,肺為臟腑之陰,屬裏;大腸為腑,屬陽,兩者在功能上密切相關。在現代醫學研究中,該理論也得到了一定的驗證和支持,但肺與大腸透過什麽橋梁在功能上相關,尚缺乏進一步證據。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癥之一,其中肺腺癌(LUAD)是最常見的一種亞型。早期診斷對於成功治療肺癌至關重要,但目前對LUAD的診斷標誌物不足。
在「調元解毒」學術觀點的指導下,董昌盛聯合團隊利用生物資訊學工具和數據分析研究發現,LUAD與150種腸道微生物和767個腸道微生物靶點相關,其中Krüppel樣因子5(KLF5)與之關系最為密切,它與免疫狀態相關,並與LUAD患者的預後密切相關,可能是LUAD的一個潛在預後生物標誌物。
「事實上,腸道微生物群在包括癌癥在內的多種疾病的病理生理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目前關於與LUAD相關的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還相對較少。」龍華醫院中醫腫瘤研究所/腫瘤科董昌盛副研究員介紹。
將KLF5辨識為潛在的預後生物標誌物,表明了其在改善風險分層和指導LUAD患者的個人化治療策略中的潛在用途。這一發現,不僅為LUAD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也為「肺與大腸相表裏」的中醫理論提供了相應的證據。
據了解,「肺與大腸相表裏」的臨床常用治法包括臟病治腑、腑病治臟及臟腑並治,在實際套用中結合現代醫學手段,如藥物治療、針灸、氧療等。
「目前,本研究還需要更多臨床試驗和基礎實驗的驗證。這也是研究組未來的研究方向和重要抓手之一。」董昌盛說。
(責編: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