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這3類中藥很傷肝,千萬別自己亂用,提醒:這4種人更要格外小心

2024-07-22健康

中草藥以其天然和歷史悠久而備受推崇。然而,正如硬幣有兩面,這些自然贈予的藥材也可能帶來潛在的風險。

有三類中藥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害,而特定人群更是需要格外小心。

3類中藥最傷肝

何首烏以其在改善黑發和延緩衰老方面的功效廣為人知。然而,多項研究指出,過量或不當使用何首烏可能導致嚴重的肝損傷,甚至肝衰竭。

這些研究強調了嚴格控制劑量的重要性,並建議在使用何首烏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不僅僅是何首烏,其他一些常見的中藥材也可能對肝臟產生負面影響。

例如肉桂,又稱中國肉桂,雖然在調味和中藥治療中廣泛套用,但其含有的香豆素成分在大量攝入時可能對肝臟產生毒性作用。

研究表明,長期大量攝入肉桂會增加肝損傷的風險。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我們應適量使用肉桂,避免過量。

積雪草也是一種需要謹慎使用的中藥材。一些案例研究顯示,積雪草的使用與肝毒性事件有關,包括黃疸和肝炎的報告。

除了中藥,某些維生素的高劑量攝入也可能對肝臟造成傷害。維生素A和菸鹼酸(維生素B3)的過量攝入已被證實可能導致肝損傷。

雖然中藥和維生素在改善健康方面有顯著的益處,但也必須意識到它們可能帶來的風險。保持適量攝入,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是確保安全和有效的關鍵。

因此,無論是傳統中藥如何首烏、肉桂和積雪草,還是常見的維生素補充,都需要我們謹慎對待。

不要盲目追求快速的健康改善而忽視了潛在的風險。透過科學合理的使用,我們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這些藥物和補充劑的益處,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健康問題。

某些人群需要對中藥的使用更加小心

隨著對中藥安全性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並非所有中藥都適合每個人,尤其是對於肝功能較弱的特定人群,中藥的使用需要更加慎重。

1、有肝病史的人

肝臟是人體的主要解毒器官,一旦功能受損,對藥物的代謝能力會大大降低。因此,肝病患者在使用中藥時,必須嚴格遵循醫囑,並註意藥物的劑量和服用時間。

肝病患者在選擇中藥時應特別小心。一些中藥成分可能對肝臟有潛在的毒性,如雷公藤和何首烏,如果不當使用,可能會加重肝臟負擔,甚至引起肝損傷。

因此,患者應優先考慮那些具有保肝和護肝作用的藥材,如枸杞和丹參,並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肝病患者在服用中藥時,應特別註意藥物的劑量和療程。過量或長期服用某些中藥,可能會導致肝功能進一步受損。

研究表明,長期服用含有特定成分的中藥,可能會導致轉氨酶水平升高,從而反映出肝損傷的風險。

患者在服用中藥時,應嚴格按照醫囑進行,不應自行增減劑量或延長療程。

肝病患者在使用中藥期間,應定期監測肝功能。透過血液檢測可以及時發現肝功能的異常變化,如轉氨酶水平的升高等,這有助於醫生評估藥物對肝臟的影響,並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在飲食方面,肝病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也應註意合理膳食。應選擇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減輕肝臟的負擔。

同時應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和胺基酸攝入,以支持肝臟的修復和再生。

最後,肝病患者在使用中藥時,應避免與可能損害肝臟的其他藥物或物質同時使用。例如,某些西藥和酒精等都可能對肝臟造成額外的傷害。

在中藥治療期間,患者應避免接觸這些物質,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

2、孕婦、兒童

對於孕婦和兒童這兩個特殊群體,中藥的使用必須更加謹慎。孕婦和兒童的生理結構和功能與成年人有所不同,他們對藥物的敏感性和代謝能力也有顯著差異。

因此,在使用中藥時,必須考慮到這些差異,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孕婦在使用中藥時需要特別註意。某些藥物成分可能透過胎盤影響胎兒的發育。例如,含有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氣散氣以及有毒藥品的中藥,都應慎用或禁用。

這類藥物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引發流產或早產。

孕婦在選擇中藥時,應優先考慮那些藥食同源的中藥膳,這些食材既可以提供必要的營養,又能在醫生指導下緩解某些癥狀。

兒童在使用中藥時也需要格外小心。由於兒童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他們對藥物的代謝和排泄能力較弱。

在給兒童使用中藥時,應選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藥物,並嚴格控制劑量。

在治療過程中,如果兒童出現服藥困難,可以少量多次頻服,並適當使用冰糖、麥芽糖等來改善口感。

同時一旦出現高熱不退、精神不佳、咳嗽加重等癥狀,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就醫。

科學研究表明,合理使用中藥可以為孕婦和兒童提供有效的治療。然而,由於缺乏針對這兩個群體的系統性藥物安全性研究,中藥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

因此醫生和家長在使用中藥治療孕婦和兒童時,必須基於充分的臨床經驗和科學證據,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

3、長期服用其他藥物的人

在現代醫學中,中藥與西藥的結合使用已經越來越普遍。然而,對於那些已經長期服用其他藥物的人來說,使用中藥時需要格外小心。

因為藥物之間可能會發生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可能會影響藥物的效果,甚至產生不良反應。

例如,某些中藥成分可能會抑制或啟用肝臟中的藥物代謝酶,從而影響長期服用的西藥的代謝速率,導致藥物在體內的濃度變化,進而影響療效或增加毒性。

核受體是調節藥物代謝的關鍵因素之一,很多中藥透過影響核受體的活性,改變藥物的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特性,進而導致中藥-藥物相互作用的發生。

例如,某些中藥成分可以啟用或抑制P450酶系,這可能會增強或減弱其他藥物的作用,甚至產生不良反應。

在臨床實踐中,醫生在為患者開具中藥處方時,必須詳細了解患者的用藥歷史。

如果患者已經在使用某些長期藥物治療,如降壓藥、抗凝藥、降糖藥等,醫生需要考慮這些藥物與中藥成分可能發生的相互作用。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調整藥物劑量,或者選擇不會與患者當前用藥發生相互作用的中藥配方。

此外患者在使用中藥時,也應主動告知醫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藥物,包括非處方藥和營養補充劑。這樣,醫生才能更好地評估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並給出適當的醫療建議。

科學研究表明,中藥和西藥的相互作用是復雜的,不僅涉及單一成分和單一靶點,還可能涉及多種成分和多個靶點。

因此,研究中藥-藥物相互作用時,需要采用綜合的方法,考慮中藥的多組分特性和多靶點作用。

4、體質較弱的人

對於體質較弱或長期服用其他藥物的人群來說,中藥的使用需要更加慎重。

這是因為中藥的復雜性和個體差異性,可能導致不可預測的藥物相互作用,尤其是在長期服用的情況下。

中藥成分復雜,通常包含多種藥材,每種藥材又含有多種化學成分。這些成分在體內可能會與長期服用的西藥發生相互作用,影響藥物的代謝和效力。

體質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其生理功能可能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

在這種情況下,中藥的使用需要更加小心,因為他們的肝腎功能可能已經減弱,不利於藥物的代謝和排泄。

長期服用某些中藥,如含馬兜鈴酸的制劑,可能會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因此,選擇中藥時應優先考慮那些安全性高、對肝腎負擔較小的藥物,並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使用。

此外,中藥的療效和安全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藥材的產地、采收季節、炮製方法等。不同的炮製方法可能會改變藥材的性質,從而影響其療效和毒性。

例如,生半夏和制半夏在毒性上就有很大的差異,前者毒性較大,後者則因炮製過程中的毒性降低而更適合臨床使用。

在使用中藥時,還需註意個體化治療原則。中醫理論強調「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即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地理環境和季節變化來選擇和調整藥物。

例如北方氣候寒冷,人體出汗少,發汗解表、溫補的中藥多用,或用量稍大;而在南方,氣候炎熱,人體出汗多,且多濕,發汗解表、溫補的中藥用量宜輕。

透過合理選擇藥物、嚴格控制劑量、定期監測身體反應、註意飲食調理以及避免與其他有害物質混用,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發揮中藥的治療效果。

這不僅是對個人健康的負責,也是對家庭和社會的負責。

參考資料如下:

【1】中藥安全性研究:方法、套用和展望

【2】單味中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機制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