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早產的原因和預防

2024-04-01健康

早產即妊娠滿28周卻不足37周的分娩者。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嬰幼兒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預防早產需要孕婦和醫生共同努力。因此,了解早產的原因並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降低早產的風險,保障母嬰健康。

一、早產的原因

早產是指孕婦在懷孕28周至37周之間分娩,導致新生兒出生過早。早產兒的器官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甚至危及生命。早產的原因多種多樣,既可能與孕婦的生理狀況有關,也可能與外部環境和社會因素有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早產原因:

1. 孕婦生理因素。

* 胎膜早破:胎膜是保護胎兒和羊水的屏障。胎膜如果在分娩前破裂,就可能導致早產。

* 宮內感染:如絨毛膜羊膜炎等感染,可能刺激子宮收縮,導致早產。

* 妊娠並行癥: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並行癥可能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導致早產。

* 多胎妊娠:懷有雙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婦,子宮負擔加重,早產的風險相對較高。

2. 外部環境因素。

* 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對胎兒產生損害,增加早產風險。

* 環境因素:孕婦接觸有害化學物質、暴露於輻射或汙染環境中,可能對胎兒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導致早產。

3. 社會和心理因素。

* 社會壓力: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可能導致孕婦情緒緊張,影響胎兒健康。

* 心理因素: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可能影響孕婦的生理狀況,增加早產風險。

二、早產預防

早產的原因多種多樣,預防早產需要孕婦和醫生共同努力。透過孕前檢查、孕期保健、合理膳食、生活方式調整、孕期心理調適、宮頸環紮、孕期運動和遵醫囑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早產的風險,保障母嬰健康。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方法:

1. 加強孕期保健。

* 定期產檢:孕婦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早產風險。這些檢查包括身體檢查、病史調查、婦科檢查、口腔檢查以及血液檢查、B超檢查、羊膜腔穿刺等,從而確保孕婦和胎兒的健康。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有助於降低早產風險。飲食應保持營養平衡,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避免營養不良或過剩。同時,孕婦應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尤其是避免在孕期幹重體力活,以減少早產的風險。

2. 管理妊娠並行癥。

* 及時發現並治療:孕婦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並治療妊娠並行癥。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並行癥可能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導致早產。

* 遵循醫生建議:孕婦應遵醫囑治療和管理,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確保母嬰健康。

3. 避免外部環境危害。

* 遠離有害物質:孕婦應避免接觸有害化學物質,不要暴露於輻射和汙染環境,以降低早產風險。孕婦的工作環境如果存在這些風險,就應盡快調整工作崗位或采取防護措施。

* 註意個人安全:孕婦在日常生活中應註意個人安全,避免發生意外傷害。例如,避免跌倒、碰撞等可能導致早產的事故。

4. 心理調適與社會支持。

* 保持心情愉悅:孕婦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焦慮和壓力,這樣有助於降低早產風險。家庭和社會應給予孕婦足夠的支持和關愛,幫助她們度過孕期的心理壓力。

* 尋求社會支持:孕婦可以尋求家人、朋友和專業人士的支持和幫助,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壓力。例如參加孕婦學校、加入母嬰社群等,與其他孕婦分享經驗和心得。

5. 預防和治療感染。

* 註意個人衛生:孕婦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預防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例如,勤洗手、避免與感染源接觸等。

* 及時治療感染:一旦發生感染,孕婦應及時就醫並遵醫囑進行治療。醫生可能會根據感染的類別和嚴重程度,給予抗生素或其他藥物治療,以防止感染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結論

早產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多種原因和影響因素。透過加強孕期保健、管理妊娠並行癥、避免外部環境危害、心理調適與社會支持以及預防和治療感染等一系列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早產的風險,保障母嬰健康。同時,社會各界也應關註早產問題,提高公眾對早產原因和預防措施的認識和理解,共同為降低早產發生率、提高新生兒健康水平做出貢獻。

黃濤 賀州廣濟婦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