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發病2例,2人死亡!緊急提醒:1毫克即可致命,沒有特效藥

2024-08-21健康

近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官網釋出通報,7月廣東省共報告3起一般及以上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共發病8例,其中3人死亡。其中有2起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詳情如下

▼▼▼

2024年7月(7月1日零時至7月31日24時),廣東省報告3起一般及以上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共發病8例,其中死亡3例。分別為:

► 東莞市厚街鎮報告的一起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病1例,其中死亡1例,事件級別為較大;

► 揭陽市普寧市報告的一起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病1例,其中死亡1例,事件級別為較大;

► 肇慶市高要區報告的一起發生在建築工地的其他中毒事件,發病6例,其中死亡1例,事件級別為一般。

為何近期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高發?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中毒救治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楊誌前表示:

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最適合該菌繁殖並產毒,因此,米酵菌酸中毒在炎熱的夏天最為高發。

近年,廣東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的大多發生在7月至11月。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並非個案

↓↓↓

近日,河南鄭州一女子在路邊攤吃了碗涼皮被送進ICU治療,經醫生檢查後確診該女子是米酵菌酸中毒。

2023年7月,河南永城兩人疑似吃涼皮後中毒致1死1傷的新聞引發關註。醫生向家屬稱,兩人是米酵菌酸中毒。

2021年7月,廣東汕頭市報告1起米酵菌酸食物中毒事件,發病4例、死亡1例。

病死率42%!中毒無特效藥

米酵菌酸,一種由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在繁殖過程中產生的劇毒毒素。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在自然環境中分布廣泛,適宜生長溫度範圍較廣,最適生長溫度36-37℃,最適產毒溫度26-28℃。

「米酵菌酸」 由發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汙染後產生,毒性強烈,無色無味,且在高溫下穩定,主要影響肝臟、腦、腎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需要長時間發酵或浸泡的食物最受米酵菌酸偏愛,如發酵玉米面(酸湯子)、發酵糯玉米湯圓粉等谷類發酵制品,河粉、粿條、米線等高水分谷薯類制品,以及泡發不當的銀耳、木耳。以上食品的原料易受到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的汙染,當制作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差、生熟交叉汙染或者是儲存不當,更易導致該菌大量繁殖並產毒。

2003~2017年全國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數據顯示,米酵菌酸是中國迄今為止導致食源性疾病暴發病死率最高的致病因子,平均病死率高達42%。

「米酵菌酸中毒早期常有程度不等的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癥狀。早期消化道癥狀的嚴重程度有時與其後出現的肝、腦、腎、心、血液等實質器官損傷的嚴重程度不相平行。」楊誌前介紹,由於中毒早期消化道癥狀不甚明顯,很多患者出現早期癥狀都沒有引起重視,誤以為一般的胃腸炎或者是胃腸不適,未及時就醫以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不僅發病隱匿,米酵菌酸中毒患者病情發展迅速,目前尚未有特效解毒藥物,毒素進入人體後會迅速分布到肝、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持續性損害。「重癥中毒患者治療相當困難,中毒發生後病情持續進展,最終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導致死亡。」

中毒潛伏期一般在24小時內

在接受采訪時,楊誌前提到早前接診過的米酵菌酸中毒患者,希望借此引起重視。

2021年7月22日,陳先生在一市場購買河粉(粿條)制成肉丸番茄河粉(粿條)湯,當晚21時許,陳先生與其妻女及6歲外甥女共4人同時進食該湯粉。次日淩晨2時許,陳先生一家3口先後出現腹瀉、惡心等癥狀,但自覺病情較輕微,並未就醫;6歲外甥女於上午出現惡心、食欲差等癥狀,下午進食時突發嘔吐、全身抽搐、昏迷,隨即送至當地三甲醫院進行搶救。不幸的是,外甥女於7月26日死於多器官功能衰竭。

經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4名患者血樣檢測均檢出米酵菌酸成分,明確診斷為米酵菌酸中毒。7月27日,陳先生一家轉診至楊誌前所在醫院。

「入院時,陳先生夫妻已有嚴重肝損害,肝功能指標血清丙胺酸胺基轉移酶(ALT)3091-3370 U/L,是正常值的60倍。」楊誌前回憶起救治情形。經過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漿置換治療,以及護肝解毒、補充白蛋白、冰凍血漿等對癥支持處理,在中毒救治中心團隊的精準治療和照護下,兩名患者於8月15日痊愈出院。

值得一提的是,與陳先生夫妻進食量一致、米酵菌酸毒素的攝入量也相似的女兒,由於中毒早期腹瀉頻繁,大量毒素隨大便排出,達到了自我「排毒」的作用,其中毒程度較輕、病情好轉較快。

楊誌前提醒,米酵菌酸中毒潛伏期一般30分鐘到24小時,少部份可延長至1至2天或更長。當中毒發生時,應立即停止進食可疑食物;第一時間催吐,減少毒素吸收;盡量保存可疑的致病食物,並及時就醫。

牢記這幾點避免中毒

米酵菌酸無色、無味,可耐120℃高溫,在酸性條件、氧化劑和日光下均穩定,被其汙染的食物可有正常的外觀和味道,一般的烹調方法不能完全破壞其毒性。

牢記這幾點

遠離米酵菌酸毒素

▼▼▼

來源:杭州日報綜合自南方都市報、中國新聞社、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