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醫藥報】
2023年,盡管生物醫藥產業面臨諸多變化和挑戰,但產業致力於為全球病患帶來創新療法的腳步始終在向前邁進。過去一年,中國創新藥領域發展亮點紛呈。
1.創新藥穩定輸出,獲批新藥數量可觀
近年來,中國創新藥領域發展迅猛,每年都有幾十款創新藥獲批並惠及患者。據公開數據,2023年有40款創新藥獲批上市。
從治療領域來看,這些新藥覆蓋了癌癥、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罕見病等臨床上存在未滿足需求的疾病領域,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2.細胞療法備受關註,累計4款CAR-T療法國內獲批上市
在2023年獲批上市的創新產品中,細胞療法備受關註。2023年6月,馴鹿生物與信達生物聯合開發的BCMA靶向CAR-T細胞治療產品伊基奧侖賽註射液獲批上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11月,合源生物開發的CD19靶向CAR-T細胞治療產品納基奧侖賽註射液也順利獲批上市,用於治療白血病。這是繼復星凱特和藥明巨諾的兩款CD19靶向CAR-T細胞治療產品獲批後,細胞和基因療法領域迎來的又一波成果。當前國內已有4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獲批上市。此外,科濟生物靶向BCMA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澤沃基奧侖賽以及恒潤達生靶向CD19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潤達基奧侖賽也已送出上市申請,有望於2024年獲批。
業界對於這一領域的期待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期待更多新靶點和新細胞藥物類別的突破;二是期待通用型產品出現,來解決生產成本和患者可及性挑戰;三是期待在遞送技術上繼續突破,攻克實體瘤治療問題,以打破適應證的局限性。
3.多款中國新藥獲美國FDA批準,實作從1到N的新突破
在造福中國患者的同時,還有多款中國企業研發或合作研發的新藥在2023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上市,惠及全球病患。
2023年3月,傳奇生物與強生合作開發的BCMA靶向CAR-T產品西達基奧侖賽獲FDA批準,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這是FDA批準的第二款靶向BCMA的CAR-T療法;10月底,君實生物PD-1抑制劑獲FDA批準上市,用於治療鼻咽癌,這也是首個被FDA批準用以治療鼻咽癌的PD-1腫瘤免疫藥物;11月,和黃醫藥與武田(Takeda)合作開發的小分子抗癌藥呋喹替尼獲得FDA批準,是美國首個且唯一獲批用於治療經治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針對全部三種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受體的高選擇性抑制劑。呋喹替尼於2018年在中國首次獲得批準。同月,億帆醫藥研發的艾貝格司亭α註射液也獲得了FDA批準,用於癌癥患者抗感染治療。
從2019年百濟神州BTK抑制劑抗癌藥澤布替尼在美獲批上市,到2023年多款中國創新抗癌藥成功登陸美國市場,中國創新藥可謂實作了多點開花的新突破。
此外,2023年有超40款中國創新藥獲美國FDA加速審批資格認定(包括快速通道資格、突破性療法認定以及孤兒藥資格),總數量也創近4年來新高。這些中國在研新藥主要包括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以及細胞和基因療法等。(詳見圖1)
4.國際授權合作創新高,ADC備受關註
作為全球研發合作生態的重要組成部份,授權合作是很多藥企拓展管線的重要方式之一。透過這種方式,一些創新成果將有機會造福更多病患。2023年,中國創新藥在國際授權合作(license-out)方面呈現出新的變化和趨勢。
截至2023年12月19日,國內藥企就其開發的創新藥與國外公司達成了至少40項license-out交易,涉及近50款產品。其中,至少13項合作的總金額在10億美元以上,無論是數量還是合作金額,均創下近年來的新高(僅統計國內藥企與國外公司達成的創新藥license-out交易,不含技術/平台類授權合作、商業化推廣類授權合作等)。
從分子類別型來看,2023年達成license-out交易的中國新藥覆蓋了新型小分子、單抗、雙抗、抗體偶聯藥物(ADC)、CAR-T細胞治療產品等各種類別。其中,小分子藥物和ADC產品數量占比總和接近60%(詳見圖2)。
ADC領域備受矚目。2023年這一領域的合作涉及至少12款產品,其中有7項合作的總金額超過了10億美元。這些ADC產品的靶點涵蓋了Nectin-4、Claudin 18.2、HER2、HER3、TROP2、GPRC5D、B7-p、EGFR/HER3等。
達成合作的其它新藥類別還包括單抗/雙抗、CAR-T細胞療法等。其中,CAR-T細胞療法的靶點包括BCMA、CD20、CD19/CD20、DLL3等。
另一個趨勢是,2023年這些國內藥企向國外公司授權的專案越來越向研發更早期的階段演進。在被統計的近50款產品中,處於早期開發階段(包括臨床前、Ⅰ期、Ⅰ/Ⅱ期臨床研究階段)的在研產品數量占比約67%。
5.早期融資保持活躍,新機制療法融資占比超70%
2023年,創新藥融資環境面臨挑戰,但仍然可以看到許多新銳公司憑借在前沿技術、療法等領域的獨特優勢逆勢獲得融資。截至2023年12月26日,中國生物制藥領域全年融資事件數量共計220起,涉及近200家公司。其中,早期融資(B輪以前,不含B輪)保持活躍,融資事件124起,占總數的一半以上。
從這些融資公司的研發方向來看,新分子類別型藥物研發公司的融資事件數量為155次,占比超過70%(新分子類別型包括新型小分子、寡核苷酸、新型抗體、蛋白/多肽、細胞與基因療法,以及其它新型分子類別別)。
其中,細胞和基因療法仍然是備受關註的領域,細胞療法融資事件數量在新分子類別型中排在第一位;寡核苷酸藥物領域的融資事件數量為40次,排在第二位。其它獲得融資的新分子類別型還包括多肽、難以成藥靶點藥物、新型抗體、蛋白質類藥物、微生物組療法、溶瘤病毒療法以及放射性核素療法等。(詳見圖3)
這些不同分子類別型藥物的研發,體現出藥物治療模式多元化的大趨勢,目標是解決癌癥、中樞神經系統、代謝、感染等重大疾病領域的臨床挑戰。
2024年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一方面,可以預期的是又一批創新藥有望在中國獲批上市——一些新藥已送出上市申請,包括KRAS G12C抑制劑、IL-12/IL-23單抗和PD-1/VEGF雙抗、JAK1抑制劑、PI3K/HDAC雙靶點抗癌藥以及CAR-T細胞療法等。它們有望在2024年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另一方面,在近兩年國際權威產業大會和學術會議中,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藥研究入選報告或口頭報告。這些管線作為有生力量,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推向上市,來到患者身邊。此外,隨著更多中國新藥管線透過合作模式走向國際,也有望在未來為全球患者帶來福音。
(本版稿件由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提供)
本文來自【中國醫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