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膽囊切除了,有啥後遺癥?確實有3種,非不得已,別切

2024-07-26健康

膽囊切除,在為患者帶來解脫的同時,也可能伴隨著一系列長期的生理變化和後遺癥。其中,消化不良和腹瀉是比較常見的並行癥之一。

消化不良和腹瀉

在正常情況下,膽囊的功能主要是儲存和濃縮肝臟分泌的膽汁,以便在進食時釋放到小腸,幫助消化脂肪。

然而,一旦膽囊被切除,失去了這個器官對膽汁的儲存和釋放的調節功能,導致膽汁不再在進食時有規律地釋放,而是持續地從肝臟流入小腸。

這種改變會導致膽汁在小腸內的濃度不足,影響脂肪的正常消化。

在膽囊切除術後,部份患者可能會經歷膽囊切除術後症候群,其中腹瀉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

這是因為膽汁酸在小腸中的濃度過低,無法有效地乳化和消化脂肪,導致脂肪直接進入結腸,刺激結腸產生水和電解質的分泌,最終引起腹瀉。

特別是在進食高脂肪食物後,這種情況尤為顯著。這一數據突顯了對於患者術後飲食的重要性,以及醫生在術後指導患者飲食方面的必要性。

因此,對於接受膽囊切除術的患者來說,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避免高脂肪食物,采取低脂肪飲食,以減輕腹瀉的癥狀。

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種由膽汁逆流進入胃部引起的疾病,在膽囊切除手術後尤其常見。膽囊作為儲存和釋放膽汁的器官,在消化脂肪時發揮著關鍵作用。

然而,一旦膽囊被切除,失去了這個器官的調節功能,膽汁可能在不適當的時候流入胃部,導致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發生。

患有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常常出現上腹部疼痛、脹氣、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嚴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飲食。

特別是在進食油膩食物後,癥狀可能會更加明顯。長期的膽汁刺激還可能導致胃黏膜的變化,如黏膜肥厚、糜爛,甚至增加胃癌的風險。

研究發現,膽汁中的膽酸是導致胃黏膜損傷的主要成分。膽酸的存在破壞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黏膜細胞受損,從而引發炎癥反應。

此外,膽汁反流還可能影響胃黏膜的修復過程,進一步加劇了胃黏膜受損的情況。

結腸癌風險增加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較高。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膽囊切除術後可能會增加結腸癌的風險。

膽囊切除術是一種常見的治療膽結石和膽囊炎等疾病的手術方法,然而,這項手術會導致消化系統發生一系列變化,尤其是膽汁的代謝和分泌方面。

一旦膽囊被切除,膽汁的儲存和調節功能喪失,膽汁不再透過膽囊的調節而是持續不斷地從肝臟流入小腸。

這種改變導致膽汁在小腸內的濃度不足,影響脂肪的正常消化,並可能增加結腸癌的風險。

研究發現,膽囊切除術後,膽汁酸的代謝發生顯著變化,尤其是去氧膽酸的比例增加。去氧膽酸被證實可促進多種胃腸道惡性腫瘤的發展。

膽汁酸不僅在消化過程中起作用,還在調節腸道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失衡可能與去氧膽酸的作用共同參與結腸癌的發生和發展。

此外,膽汁酸可能透過多種機制增加結直腸上皮細胞基因組的不穩定性,包括DNA損傷、線粒體及內質網損傷、去氧膽酸誘導的微核數量增加等,這些都可能促進結直腸細胞進展為腫瘤細胞。

盡管膽囊切除術後可能增加結腸癌的風險,但並不意味著所有接受膽囊切除術的患者都會發展為結腸癌。

實際上,結腸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多步驟的過程。因此,對於已經進行膽囊切除的患者,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仍然非常重要。

這包括改善飲食習慣,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減少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入,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及定期進行結腸癌篩查。

在考慮膽囊切除術時

醫生和患者在考慮進行膽囊切除術時需要權衡手術的必要性以及可能的後遺癥。

雖然膽囊切除術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並減少膽囊疾病的復發風險,但患者也需要做好長期飲食調整的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消化問題。

研究表明,大多數接受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在術後能夠適應沒有膽囊的生活,透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可以有效管理和減少後遺癥的影響。

然而,仍有一小部份患者可能會經歷持續的消化問題,這需要醫療專業人員提供持續的關註和支持。

在權衡手術利弊時,醫生和患者應該考慮到個體差異以及術後可能出現的情況。

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對膽囊切除術後的生活適應能力較強,能夠透過改變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來減輕消化問題的影響。

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更容易受到消化問題的困擾,需要更多的醫療支持和指導。

在決定是否進行膽囊切除術時,醫生需要充分評估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病情嚴重程度以及術後生活質素,並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和討論。

患者也應該積極參與決策過程,了解手術的風險和可能的後果,以便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決定。

醫生和患者需要共同努力,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做出最合適的治療決定,以確保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素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膽囊切除後

膽囊切除術後,患者的飲食管理成為恢復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由於膽囊的缺失導致膽汁儲存與調節功能受損,直接影響脂肪的消化與吸收。

因此,采取低脂飲食原則對於術後患者至關重要,有助於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避免脂肪消化不良所引發的腹瀉等問題。

膽囊切除術後,患者應盡量避免高脂肪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和高脂奶制品。這些食物富含飽和脂肪酸,不僅難以消化,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相反,患者應選擇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和低脂乳制品,這些食物更易於消化,同時提供必要的營養素。

此外,纖維素的攝入也是膽囊切除術後飲食調整中的關鍵。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不僅有助於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還能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

纖維素還能增加飽腹感,幫助控制體重,同時降低某些類別癌癥的風險。

此外,患者可能需要改變進食習慣,采取分多次少量進食的方式。這種飲食模式能減輕單次進食對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助於膽汁與食物更好地混合,改善脂肪的消化。

建議患者每天進食四到五次,每次進食量不宜過多,以免引起腹脹或腹瀉。

術後患者的膽總管可能會代償性擴張,以適應食物消化吸收的需要。如果攝入過多高脂肪食物,仍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癥狀。

因此,術後的飲食調整需要時間和耐心,患者應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

長期監測和管理

膽囊切除術後的長期監測和管理是確保患者健康和生活質素的至關重要的一環。

膽囊在人體消化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失去對於膽汁的儲存和釋放功能後,患者的生理狀態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可能導致各種並行癥的出現。

因此,為了及時發現潛在問題並采取措施加以幹預,膽囊切除術後的患者需要定期接受醫學檢查。

首要的是血液檢查和肝功能測試,這有助於評估肝臟的健康狀況和膽汁分泌功能。

透過檢測血液中的特定指標如膽紅素、谷草轉氨酶等,可以及早發現肝功能異常或者其他疾病的跡象。

定期進行腹部超聲或CT掃描能夠檢查膽道系統的狀態,如有異常變化如膽管擴張或膽石形成,可以及時進行處理。

此外,飲食習慣的調整也是重要的一環。患者應該避免暴飲暴食,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

不規律的進食習慣可能會加重消化問題,增加胃腸負擔,因此建議患者控制進食量、增加進食次數,使消化系統能夠更有效地處理食物。

藥物治療也是管理膽囊切除術後患者的重要手段。例如,對於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常規治療包括胃黏膜保護劑和促胃腸動力藥物,這有助於緩解癥狀並促進胃腸道的修復。

透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預防和管理可能出現的並行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質素。

參考資料如下:

【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快速康復護理

【3】膽汁反流性胃病的診斷

【3】膽囊結石及其切除術與結直腸癌發病風險的薈萃分析

【4】膽囊切除術與結直腸癌風險之間沒有關聯:佇列研究的薈萃分析

【5】膽囊切除術與結直腸癌風險的關聯:孟德爾隨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