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CT的輻射究竟對人體有沒有傷害,傷害多大呢?

2024-03-18健康
在現代醫療診斷中,電腦斷層攝影(CT)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盡管CT掃描為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其伴隨的致電離輻射風險也引起了公眾的關註。
本文將深入探討CT掃描中X線產生的致電離輻射對人體的潛在危害,並分析如何在確保醫療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輻射暴露。
致電離輻射的危害源於其能量足以破壞人體內的大分子結構,尤其是DNA。
DNA的損傷可能導致細胞功能異常,甚至引發癌變。根據【X射線電腦斷層攝影成年人診斷參考水平】,不同部位的CT檢查輻射劑量各異,如頭部平均2mSv、胸部6mSv、腹部8mSv、腰椎6mSv。這些數據表明,單次CT掃描的輻射劑量相對較低,但累積效應不容忽視。
中國放射防護標準規定,一般情況下,一年內接受的輻射劑量不應超過50mSv。
若每年都接觸輻射,連續五年內每年平均不超過20mSv則被認為是安全的。
這意味著,只要總輻射量控制在安全數值內,就可以有效避免輻射引起的健康問題。
動物實驗研究表明,長時間、大劑量的照射才會導致癌變和骨髓抑制等嚴重後果。
因此,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偶爾進行的CT檢查並不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然而,對於需要頻繁接受CT檢查的患者,如何降低輻射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醫療機構應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嚴格遵循「合理使用低劑量」(ALARA)原則,即在保證影像質素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掃描劑量。
其次,對於兒童和孕婦等輻射敏感人群,應在非緊急情況下盡量避免使用CT掃描。
再次,醫生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權衡利弊,決定是否進行CT檢查。
此外,科研人員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技術以減少輻射劑量。例如,透過改進掃描器材和演算法,提高影像重建的效率,從而在不損失診斷資訊的情況下降低所需輻射量。
同時,開發更為精準的定位技術和呼吸控制策略,也能顯著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暴露。
總之,CT掃描中的致電離輻射確實存在一定風險,但透過科學合理的使用和不斷的技術創新,我們完全可以將其危害降到最低。作為患者,了解CT掃描的潛在風險,並與醫生充分溝通,是保護自己健康的重要一步。
而作為醫療工作者,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更是責無旁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CT掃描這一寶貴的醫療資源在造福人類的同時,最小化其潛在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