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頭部是血脂的「顯視器」?專家提醒:4種跡象,或是血脂高的表現

2024-10-18健康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健康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關註身體的各種變化,尤其是血脂水平的高低。血脂,這個看似簡單的醫學術語,卻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個有趣的現象——頭部是否真的能成為血脂的「顯視器」,並揭秘四種頭部出現的跡象,可能提示你的血脂水平異常。

1. 黃色素瘤:眼部的警報燈

李大爺眼瞼上的黃色物質其實是一種名為黃色素瘤(Xanthelasma)的病變。黃色素瘤通常出現在上下眼瞼內側,呈扁平或略微隆起的黃色斑塊。雖然大多數情況下無痛無癢,但它卻是高血脂的一個重要訊號。

研究發現,黃色素瘤患者中,有相當一部份人的血液中膽固醇水平較高。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不妨及時到醫院檢查血脂水平,防患於未然。

在中醫理論中,黃色素瘤被歸類為「積聚」範疇,與肝膽功能失調有關。古人雲:「目為肝之竅」,肝臟是人體的重要代謝器官,負責分解和清除體內的膽固醇。

當肝臟功能受損時,體內脂質代謝失衡,膽固醇便容易沈積在眼瞼等部位。這一現象不僅符合現代醫學的觀點,也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頭部變化與血脂水平的關系。

2. 眼底出血:微血管的警告

張先生最近工作繁忙,連續加班導致視力模糊,看東西時總是眼前一黑。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他眼底出現了出血點。眼底出血是指視網膜血管破裂,血液滲出至視網膜下的情況。

高血脂患者由於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彈性減弱,容易發生微血管破裂,導致眼底出血。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癥狀。

中醫認為,眼底出血與肝火旺盛、氣血瘀滯有關。【黃帝內經】中有言:「肝藏血,心行之。」肝臟是血液的儲存器官,心臟則是血液迴圈的動力源泉。

高血脂患者往往伴有肝臟負擔加重,血液迴圈不暢,從而引發眼底出血。因此,預防和治療高血脂,不僅需要從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還需要註重調理肝膽,促進血液迴圈。

3. 頭暈頭痛:大腦供血不足的警示

王女士近期經常感到頭暈頭痛,特別是在早晨起床和晚上休息時尤為明顯。她以為這只是因為工作壓力大,但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的血脂水平已經超過了正常範圍。

頭暈頭痛是高血脂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主要原因是血液黏稠度增加,腦部血管供血不足所致。長期的高血脂會導致腦血管硬化,血流受阻,從而引起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中醫將頭暈頭痛歸因於「肝陽上亢」和「痰濕內阻」。肝陽上亢指的是肝火過旺,上沖頭面,導致頭暈目眩;痰濕內阻則是指體內濕氣過重,阻礙氣血執行,引起頭痛。

【千金方】中有記載:「肝風上攻,則頭目眩暈。」高血脂患者往往伴有肝陽上亢和痰濕內阻的癥狀,因此,除了降脂藥物的治療外,還需要透過中藥調理肝火和濕氣,改善頭暈頭痛的狀況。

4. 耳鳴耳聾:微迴圈障礙的標誌

趙先生近幾個月頻繁出現耳鳴耳聾的癥狀,特別是夜晚安靜時更為明顯。經過醫生的檢查,他被確診為高血脂。

耳鳴耳聾是高血脂患者另一項重要的頭部癥狀,主要原因是高血脂導致內耳微迴圈障礙,影響聽力。

內耳的微血管非常細小,對血液黏稠度的變化非常敏感。當血脂過高時,這些微血管容易發生痙攣或堵塞,導致耳鳴耳聾。

在中醫看來,耳鳴耳聾與腎虛和肝火旺盛有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有言:「腎主水,耳為腎之外竅。」腎臟功能虛弱,水液代謝失常,容易導致耳鳴耳聾。

此外,肝火上炎也會導致耳鳴耳聾。因此,高血脂患者在控制血脂的同時,還需註意滋補腎氣,清瀉肝火,以改善耳鳴耳聾的癥狀。

綜合調理,預防為先

了解了頭部出現的這四種跡象後,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脂呢?以下幾點建議或許能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合理飲食 :均衡攝入各類營養素,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補充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血脂。

適量運動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遊泳等。運動可以提高身體代謝率,促進脂肪分解,降低血脂水平。

戒煙限酒 :煙草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傷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行程。戒煙限酒對預防高血脂具有重要意義。

規律作息 :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調節身體的代謝功能,減少血脂異常的風險。

定期檢查 :高血脂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癥狀,定期進行血脂檢測,及早發現問題,及時幹預,是預防高血脂的有效手段。

結語

頭部的細微變化,有時確實能反映出體內血脂水平的異常。作為身體的「顯視器」,頭部發出的訊號不容忽視。

希望本文能夠幫助你更好地了解高血脂的表現,以及如何透過科學的方法進行預防和治療。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讓我們共同努力,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正如古語所雲:「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才能遠離疾病的困擾,享受美好的生活。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註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