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心臟不適,10項心臟檢查中,哪1項最為精確呢?醫生告訴你

2023-12-07健康

心臟不適感10項心臟相關檢查中,哪一項最為精確呢?接下來,我將逐一闡述這十項檢查。

首先便是心電圖(ECG),此項檢查能測定是否存在心律不整,包括心跳速率快慢,是否規則,以及是否為正常的竇性心律等,用以診斷心跳方面的心臟病,如房速、房顫、房撲、室上速、室速、房早、室早等多種心律不整,同時亦可輔助判斷有無心肌缺血、及心臟大小等問題。

第二種常用的檢查方式即為心臟彩超(Echocardiogram),該技術能檢測心臟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尺寸是否正常,評估心肌的厚度以及質素,檢查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是否正常運作,以及測量心臟功能是否正常,同時排除心臟擴大和心衰竭等情況。

第三種檢測手段為動態心電圖(Ambulatory ECG),也被稱為24小時心電圖,相較於普通心電圖,其記錄時間更為持久,在患者發病時正處於做心電圖的狀態下能提供更多有用資訊,因此在懷疑患者有心律不整時,一般會建議采用動態心電圖進行觀察,以確定是否存在問題。

第四種常見的檢測方法是平板實驗(Treadmill Exercise Test),在此項檢查中,患者需在跑步機上攜帶心電圖儀器進行運動,並在運動過程中記錄心電圖的變化,以觀察心電圖是否出現ST段的變化和梯狀波的改變,進而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情況。

第五種檢測方法為CT,簡稱冠脈CTA(Coronary CTA),此乃一項增強CT掃描技術,需透過靜脈註射造影劑,主要用於觀察心臟血管是否存在斑塊及狹窄,以診斷冠心病。

第六項檢測手段即為冠脈造影(Cardiac Catheterization),鑒於絕大多數人認為冠脈造影是檢查心臟病的金標準,然而實際並非如此,此項檢查其實僅是診斷冠心病的最佳方式,而非診斷心臟病的通用標準。換言之,冠脈造影僅用以觀察心臟血管是否存在斑塊及狹窄,其他作用則甚少。

第七種檢測技術稱為心臟核素(Myoview),該方法主要用於判斷心肌是否存在缺血現象,尤其是在無明顯癥狀的心肌缺血情況下,心臟核素檢測為首選方案。

第八種檢測技術為電生理檢查(EP study),若常規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未能檢測到心律不整現象,但仍懷疑患者可能存在心律不整問題,此時便需借助電生理檢查,透過導管插入體內對患者心臟跳動和心率進行檢測。

第九種檢測手段為肌鈣蛋白心肌酶(Troponin I/T or creatine kinase MB),在疑似心肌梗塞或心肌炎的情況下,需進行血液檢測,以觀測心肌酶活性是否有所增高,從而判斷是否存在心肌損傷及心肌死亡。

最後一項常見的檢測方法為BNP,懷疑有心臟病患者或已初步確診其為心臟病患者,可透過血液檢測BNP指標,以協助判斷其心衰嚴重程度。

至此,我們已列舉了10項心臟方面的檢查方法,那麽這些檢查方式是否越昂貴越好呢?亦非如此,例如在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時,僅需38元的心電圖便足以結合患者癥狀確診此病,因此並非價格越高的檢查方式就越優越,也並非價格低廉的檢查方式就必然不夠精確。

舉一例來說,當我們感覺心跳過快、過慢、不規律、眼前發黑、暈眩,甚至昏倒時,應懷疑存在心律不整,此時建議患者進行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檢查;若患者述有胸痛、胸悶、憋氣,心前區疼痛等心絞痛癥狀時,則應考慮是否存在心血管狹窄問題,此時推薦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進一步進行平板實驗、心肌核素顯像,或直接透過冠脈CTA或冠脈造影觀察心臟血管是否存在狹窄。若患者感到胸悶、憋氣,行走時喘息,兒童易出現走路後蹲立,口唇發紺,下肢腫脹,食欲減退等癥狀,此時考慮是否患有心臟功能不全,是否為心衰患者,此時建議患者進行心臟彩超檢查,檢視心臟瓣膜是否存在問題,心肌有無問題,以及心臟是否擴大。

看到這裏,您應該知道選擇哪種專案檢測自己的心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