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權威研究:去世前10年,身體就已發出預警訊號!4個指標要重視

2024-08-01健康

人的一生,總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有些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有些則是難以避免和逆轉的。當我們步入老年,身體的機能也會逐漸衰退,這是自然規律,無法改變。

但是,有沒有一些訊號,可以提前告訴我們,我們的壽命還有多少呢?有沒有一些指標,可以讓我們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延緩衰老的行程呢?

那麽,我們應該如何監測和改善這些指標呢?

去世前的10年,身體會有訊號?

【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關於人體衰老行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

隨著人類步入65歲之後,運動功能開始逐漸下滑,這一變化與死亡風險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聯系。

研究指出,運動功能的衰退通常在生命的最後十年變得尤為明顯,表現在一些基本生活技能上,如從椅子上站起、更換衣物等日常活動變得困難。

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實則是運動功能減退的直觀反映,同時也預示著健康狀況的潛在風險。

研究中詳細列出了四項關鍵的健康指標:步行速度、坐站能力、握力以及日常活動能力。

這些指標的下降不僅直接關聯到了個體的生活質素,更被發現與死亡風險的增加緊密相關。

具體數據顯示,步行速度的減慢、坐站能力的下降、握力的減弱以及日常活動能力的降低,分別會使死亡風險增加22%、14%、15%和30%。

值得註意的是,這些風險在生命的最後四到十年中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

(1)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系統功能逐漸衰退,步行速度的減慢就成了這一衰退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訊號,它提示我們心肺功能可能正在減弱,甚至可能暗示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

心肺功能作為人體重要的生理機能,對於保持日常活動能力和生活質素至關重要。

它直接影響到血液的輸送和氧氣的供給,一旦出現問題,不僅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更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此,及時發現心肺功能的任何下降跡象,對於預防疾病、維護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中老年人而言,定期自測步行速度,成了一種簡便、有效的自我健康監測方式。

透過比對不同時間點的步行速度數據,個人可以直觀地感知到自身心肺功能和整體健康狀態的變化,這對於早期辨識潛在的健康問題至關重要。

一旦發現步行速度相比於以往有明顯的下降,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尋求醫療專業人士的建議和幹預。

除了作為心肺功能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指標之外,步行速度的監測還具有一定的預防價值。透過定期的步行訓練,不僅可以提高步行速度,還能有效增強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步行作為一種低強度、適合所有年齡段的運動方式,其對提高生活質素、延緩衰老行程等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2)坐站能力的衰退,可能預示著身體的某些機能開始走向衰弱,尤其是對於步入老年的人群,更是一個明確的健康警示訊號。

下肢關節和韌帶的健康狀態,直接影響著個體的行動能力。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韌帶彈性以及關節潤滑度往往會逐漸下降,這些變化不僅會導致行動上的不便,還可能進一步引發疼痛和不適,從而限制日常活動的範圍,影響生活質素。

腰椎作為人體重要的支撐結構,其健康狀況同樣不容忽視。腰椎的問題,如退化性疾病,會直接影響到下肢的力量傳遞和穩定性,增加摔倒的風險,從而對老年人的自立生活能力構成威脅。

坐站測試,作為一種簡單易行的自我評估工具,能夠有效地幫助老年人監測自己的下肢健康狀態。

這項測試透過要求被測試者執行從坐姿到站立的動作,考察下肢肌肉的力量、關節的靈活性以及身體的平衡能力。

透過定期進行坐站測試,老年人可以及時發現自己在這些方面的潛在問題,從而在早期采取相應的幹預措施,如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進行肌肉力量和靈活性訓練,以及適時尋求醫療建議和治療。

(3)在日常生活中,握力的減退可能在不經意間體現出來,如開瓶蓋、提重物或是握緊拳頭時感到困難。這些看似普通的動作背後,實際上隱藏著身體力量減弱的訊號。

特別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握力的減弱可能預示著肌肉開始萎縮,或是心臟功能開始衰退,這些都是影響健康和生活質素的重要因素。

(4)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下降,尤其在執行諸如穿衣、洗漱、上廁所等基本生活技能時的困難,往往不僅僅是身體衰老的自然表現。

更深層次地,這些變化可能預示著更為嚴重的健康問題,如肌肉減少、老年癡呆以及肌少癥等癥狀的出現。

肌肉減少是隨著年齡增長而普遍發生的現象,但當肌肉量的減少到達一定程度時,便可能演變為肌少癥,這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

肌少癥不僅僅表現為力量下降,更會導致行動能力減弱,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活動的執行能力。

肌肉的減少也與身體的代謝功能密切相關,進一步增加了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

老年癡呆則是另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群中的疾病,它直接影響到個體的認知功能,包括記憶、註意力、判斷力和執行復雜任務的能力。

當這些認知功能受損時,日常活動的能力自然也會隨之下降。

老年癡呆的患者在進行簡單的日常活動,如穿衣、洗漱時,可能會感到特別困難,這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痛苦,也給家庭成員帶來了沈重的負擔。

面對這一系列由日常活動能力下降所預示的健康問題,及時的辨識和幹預顯得尤為重要。

運動功能衰退的原因

在眾多相關疾病中,骨質疏松和骨骼肌減少癥是最為常見且相互關聯的兩種狀況,它們共同構成了老年人運動功能減退的主要原因。

骨骼肌,作為人體主要的運動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出現質素和數量的雙重衰退。這種衰退不僅減弱了個體的力量,還導致了運動能力的下降。

影響骨骼肌減少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老年人消化系統的功能衰退導致的營養吸收不良;二是由於關節功能的退化而導致的活動量減少。後者會導致骨骼肌的廢用性萎縮,即長時間不使用而導致的肌肉量減少。

另一方面,骨質疏松癥作為運動功能減退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其癥狀包括脊柱畸形、身高下降和腰背疼痛等。

絕經後女性往往遭受更為廣泛的疼痛,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脆性骨折。骨質疏松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慢性疾病、低體重、吸煙和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骨骼肌減少癥和骨質疏松癥往往相互促進,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隨著骨骼肌質素的下降,個體的體重會減輕,肌肉力量的下降又會使骨骼受到的張力減弱。

骨骼作為一種應力性器官,其健康狀態與承受的力量大小直接相關。力量的減弱不僅會導致骨骼的廢用性萎縮,還會因為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而進一步減少運動量,加劇肌肉的萎縮。

老年人應該如何延緩衰老行程呢?

科學研究和實踐證明,適量的日常運動、合理的營養攝入以及定期的健康檢查是支撐這一目標的三大支柱。

(1)適量的日常運動對於維持和提升老年人的運動功能至關重要。運動,作為一種有效的生理刺激,不僅可以增強關節的靈活性,減少關節炎癥的發生,還能有效促進骨骼肌的生長,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適宜的運動形式如散步、太極、瑜伽等,既能增加身體活力,又能避免運動傷害,是老年人保持身體機能的良好選擇。

(2)營養攝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新陳代謝率逐漸下降,對營養物質的需求發生變化。

蛋白質作為肌肉生長的基石,對於防止骨骼肌減少癥具有重要作用。而鈣質的補充則是預防骨質疏松的關鍵,配合維生素D的攝入,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和利用,強化骨骼結構。

因此,老年人應特別註意食物的多樣性和營養平衡,確保足夠的蛋白質和鈣質攝入。

(3)定期進行骨密度和肌肉量的檢測,是早期發現問題並采取幹預措施的有效手段。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透過相對簡單的檢查就能準確評估骨骼和肌肉的健康狀態。

這不僅可以幫助個人及時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還能為醫生提供科學依據,制定個人化的預防和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