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5年授銜,毛主席看到元帥服突然流淚,周總理:主席想他了

2023-12-20歷史

新中國剛成立時舉國百廢待興,又接著解放全中國和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之戰,針對全軍高級將領評功授獎的工作被迫推遲到了1955年。

截至當年授銜儀式舉行前夕,毛主席在審閱軍委設計的元帥軍銜服飾時,不禁陷入沈默,久久未能掙脫回憶。

眾人看著主席慢慢由沈默轉向淚流,紛紛不知所措起來,此時只有一旁的周總理好像已經明了主席為何流淚。

在周總理的解釋下,一眾人才知道主席應該是想起了當年的伍中豪將軍,也就是那位被推測倘若當時還在世,一定能夠位列元帥軍銜的那位少年英雄!

不見當年第一將

1955年,中央軍委籌劃了很長時間的新中國首次授銜儀式終於提上日程。

一天,彭老總等人齊聚中南海,手中拿著最後確定的授銜名單,準備向主席做最終匯報。

按照最終商議的授銜方案,主席對所謂的「大元帥」軍銜表示根本不感興趣,對此彭老總也是有些不滿。

不過隨著主席舉出的例子,像周總理和鄧公等人也沒有參與授銜,眾人也只能勉強接受了當前的授銜名單。

眼看名單商議妥當,彭老總又拿出經過軍委「終審」的元帥服向主席展示,直言上面的標誌正是當年主席在井岡山期間授予紅一團的革命勛章。

言及井岡山和紅一團,聽到此的主席也不由得開啟塵封的回憶,想起了往昔在井岡山的紅色歲月。

「是啊,當年從井岡山出來的’四驍將’,如今只剩下林彪和老彭了,只是……」

說著說著,主席的聲音開始變得哽咽,彼時身處主席身側的周總理能夠看到淚水從主席眼眶中滿溢而出。

「主席別這樣,公略和中豪的犧牲也是為了新中國」。

周總理如是說。

在場不少經歷過井岡山時期的人也漸漸想起了記憶中的那個驍將,紛紛感嘆,倘若伍中豪將軍當年沒有犧牲,如今也應該是元帥了。

畢竟眾人都知道,主席對伍中豪將軍的喜愛和肯定相當突出,不單單是看重,更是兩人之間深厚的革命情誼。

遙想當年還在井岡山根據地時,毛主席就毫不掩飾對伍中豪清晰的戰略眼光的贊揚,直言眾人都趕不上。

試問井岡山上人,主席第一愛將在何處,相信只會獲得一個答案,那就是這位伍中豪將軍,別無他選。

秋收起義第一功

自小出身於書香門庭的伍中豪,父親是晚晴的秀才,這使得他的學習一直備受父親的督促和關註,十分希望他能夠在科舉中獲取功名。

但未等伍中豪邁入學海,其父便因病離世,家中只剩下年幼的他和性格堅韌的母親。

同樣飽讀詩書的母親絲毫沒有放松對伍中豪的教育學習,不管是四書五經,還是唐詩宋詞,年幼的他都已經記下了其中不少經史道理。

及至伍中豪稍大,在母親的支持下,他又先後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後來的京師大學堂。

初到北京,伍中豪人生中第一次碰觸到了與晚晴社會格格不入的新潮思想,整個社會彌漫著一股革命氣息,而他也被這股充滿新奇和希望的革命思想所深深吸引。

在這裏,伍中豪遇到了他在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李大釗先生

雙方了解加深後,伍中豪在李大釗先生的引導下開始接觸到初建不久的中國共產黨,了解到了什麽是共產主義,隨後他便申請入黨,並表示他的一生將要無私奉獻給新中國的偉大革命事業!

1925年,伍中豪認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決心前往黃埔軍校加強軍事知識的學習。

畢業後的他在廣州偶遇了毛主席,後來在兩人交流對舊中國局勢變化和未來走向的猜測和構想時,伍中豪被主席的高瞻遠矚所折服,並堅定了要跟著毛主席一起幹革命的想法。

1927年,由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爆發,伍中豪在當時的起義隊伍中擔任了一個普通的營長。

起義爆發前夕,隊伍裏面一位團長卻未戰心先怯,竟然想要偷偷去向國民黨軍告密,正是伍中豪在團長準備「投誠」前發現了他的怪異舉動,直接命人攔了下來,一舉把起義資訊泄露的火苗掐滅在了繈褓之中,可謂是 「戰場還沒上,先立第一功」。

毛主席在接到伍中豪對「某團長意圖叛逃」的應急處理後,對其高度贊揚,並直言, 「多虧了伍中豪的眼睛啊,不然咱們起義還沒開始,就該考慮往哪兒逃了」。

1928年2月, 伍中豪任營長的第三營作為攻打 寧岡城的主攻, 這次戰鬥,斃敵300多,生俘100多,這是中國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以後的一次大勝。

1930年春,在三十一團團長伍中豪的強烈建議下,紅軍向贛南發展。

3月20日, 紅四軍改編,伍中豪任第三縱隊司令。

1930年5月18日, 伍中豪率第三縱隊進入閩西,5月23日到6月9日,三打龍巖城,全殲陳國輝旅2000多人,發動龍巖農民起義,奠定了開辟閩西根據地的基礎。

6月中旬,第三縱隊擴編為紅一軍團第十二軍, 伍中豪任軍長。

6月下旬, 伍中豪不幸患了肺炎,住進了中央紅色醫院。

要知道,毛主席從來不是一個為了個人需求就在隊伍裏面搞特殊化的偉大領袖,但在伍中豪住院的事情上,毛主席首次打破了自己的原則,不僅專門指示要給伍中豪開小竈,甚至還幾次去醫院探望和照顧養傷中的伍中豪,絲毫不顧 肺炎是會傳染的。

1930年10月, 伍中豪帶領一個排的警衛,準備調集贛西南獨立團,準備向福建漳州進軍。

途經安福縣成時候,突然遭到 到安福靖衛團的襲擊,伍中豪被迫應戰。

很快,警衛排傷亡過半, 突圍至城郊亮家山時,全軍覆沒,伍中豪被靖衛團團長羅漢茍殺害。

一代驍將,就此隕落。

伍中豪的死訊被送出主席時,那一瞬間毛主席的淚水便已經滿溢了眼眶,那種痛失手足的悲痛,使得主席久久不願接受伍中豪已經犧牲的訊息,只是對著窗外的天空默默淚流。

紅十二軍全體官兵6000多人失聲痛哭,當時的紅三軍團長彭老總,直接找到毛主席, 「讓我帶隊吧,我要去給中豪報仇雪恨」。

聽及此言的主席也努力從痛失愛將的悲痛中奮力振作,堅定地說,「這個羅漢茍,你一定要把他抓回來!」

彭老總帶著5000多名紅軍,將 安福縣靖衛團全殲,兇手羅漢茍活捉。 彭老總親自監斬, 紅12軍政委譚震林操刀,為 伍中豪報了血仇。

只可惜,哪怕是新中國成立後組織的多次搜尋,都未能找到伍中豪將軍的遺骸,連主席也只能接受伍中豪長眠華夏大地的事實。

男兒沙場百戰死,壯士馬革裹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處處是青山。

毛主席1929年5月做的這首詩,是伍中豪壯烈一生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