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5年許世友去世,生前申請土葬,鄧小平特批:下不為例

2024-02-06歷史

許世友一生從不搞特殊,為何堅持土葬,鄧公特批後,為何不允許其開追悼會。

許世友是中國著名的革命將領。

其一生遵守軍紀國令,為人民和國家立下赫赫戰功。

可在50年代毛主席倡導遺體火葬後,許世友卻沒有響應這一號召。反而一反常態,申請土葬。

1985年,許世友去世後,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公給到批復: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麽樣的故事?

恪守紀律,一心為民

在許世友將軍的一生中,始終將恪守紀律四個字記在心裏,付諸行動。

抗戰時期,一次許世友帶著部隊在山東戰場泊村暫住,當時他正借住在當地的一戶村民家中。

有天警衛員不小心碰到撞到墻上的磚塊,砸壞了村民家中的鍋子。

可當這位警衛員打算賠償時,卻遭到了村民的阻止。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些軍人,是為了趕走侵略者趕往前線戰鬥的,所以為了表示對軍人的敬意,執意不肯接受警衛員的賠償。

而警衛員見村民這麽堅持,也不再強求,砸鍋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

可沒過幾天,許世友聽說了這件事後,卻狠狠批評了警衛員一頓。然後找到村民,掏自己的腰包給他買了一口鍋。

雖然這口鍋在很多人眼裏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自從中國共產黨建軍以來,隊伍中一直強調要講紀律,要為人民服務。

許世友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踐行的。

他對砸鍋事件的重視,體現了許世友作為黨員的應有品格,也有效地加強了部隊中思想和作風建設,為大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他也始終堅持嚴於律己的生活,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職位去謀取特權。

除此之外,許世友向來公私分明,對黨的規章制度都是嚴格遵循。

1969年,許世友在南京軍區擔任司令員,正好趕上侄子畢業沒有著落,所以他就去找了許世友,旁敲側擊地想要這位當上大官的大爺給自己找份工作。

可當許世友得知侄子的來意後,卻陷入了沈默。

這種事看似簡單,但實則觸及了原則。

於是他用溫柔卻堅定的語言拒絕了侄子的請求,並告訴他自己的權力是人民,絕對不能亂用,最後鼓勵侄子應該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未來。

即使面對血脈至親,許世友依然能夠堅守原則,這樣高尚的品質值得尊敬。

而且除了對自我嚴格要求,許世友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上心。

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許世友一直囑咐其要為祖國效力,不能恃強淩弱。

在孩子們進入部隊後,許世友也是千叮嚀萬囑咐,不許他們打著自己的名號搞特權,更不許別人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就給他們升遷。

在女兒許華山參軍想放棄的時候,身為父親的許世友卻寫信告訴她既然決定進入部隊,就要做好覺悟,不能臨陣脫逃。

這樣嚴格的家風,也在許世友的家庭中一直延續下去。

可就是這樣一位恪守紀律,一心為民的好同誌,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1956年,中央為了人民的未來,想要節省土地資源,推出了火葬制度。

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首先簽署了火葬的同意書。

可許世友卻選擇了拒絕,只因想要為母盡孝。

為國效力,無法為母盡孝

許世友一生於國家人民無愧,唯獨虧欠自己的母親,遂56年決定違背中央一項規定,為母盡孝。

許世友生前,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

「活著盡忠,忠於毛主席;死了盡孝,替老母守墳。」

回顧這位將軍的一生,確實是忠誠地跟隨毛主席的步伐,為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不斷地奮鬥。

從1927年起,21歲的許世友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為革命浴血奮戰。

可戰場上瞬息萬變,稍有不慎就會面臨死亡的風險,但許世友卻往往是沖在最前面的一位將領。

1930年,紅軍為了解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湖北百姓,和當地的大地主展開對戰。

當時已經是團長的許世友一馬當先,親內建著敢死隊沖在隊伍最前面。

面對對方的集火猛攻,他絲毫不懼,身手矯健,可就在攻破寨門的那一刻,許世友不幸被子彈射中。

好在最後靠著強大的毅力,許世友還是醒了過來。

又如1933年,紅四方面軍和國民黨在 川陜蘇區 展開了激烈的戰爭。

雙方膠著了很久,在3個月的防禦戰裏,許世友一直沖在前線,拿著把大刀就和敵人搏鬥。

往往下了戰場就是一身的傷,即便如此,許世友也沒有動過放棄的念頭。

到了戰爭尾聲,他手上那把大刀甚至都打得卷刃了,可見有多麽的激烈。

無論是之後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都少不了許世友的身影。

即使情況再怎麽危險,他都沒有放棄過革命。

終於,在許世友和其他革命同誌的努力下,1949年中國共產黨成功在華夏大地上建立起新中國。

中國人民趕走了侵略者,得到了解放,過上了和平安寧的生活。

親眼見證這一切的許世友,和其他人一起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可在他的內心也有萬不得已的心酸。

那就是無法在母親身邊盡孝的遺憾。

參加革命的這些年來,許世友一直四處奔波,為了實作和平而拼死努力著。

可隨著戰功越積越多,他內心對於母親愧疚感也越來越深。

自從六歲那年父親去世,一直是母親含辛茹苦將許世友等兄弟姐妹撫養長大。

可由於長年打仗,讓許世友很早就不得已離開了母親身邊,無法陪在其身邊。

更讓他難過的是,因為自己讓母親受到了無妄之災。

自1927年許世友參加紅軍後,反動派就對他恨之入骨。

許世友母親也清楚,自己兒子加入了紅軍,敵人自然是不會放過他的家人,為了避難全家躲進了深山裏。

可沒想到,一次許母下山,卻被反動派抓住。

這些可恨的敵人們為了逼問出許世友的下落,對他母親實施了酷刑,可即便如此,她都沒有透露半個字出來。後來在許世友的威脅下,敵人才將許世友母親放出。

可當時許世友的母親已經遍體鱗傷,許世友看到她的瞬間,淚如雨下。

他沒想到因為自己讓母親受到了如此巨大的傷害,但母親對此卻毫無怨言。

當時許世友就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雙方緣由

許世友去世後被特批土葬,鄧公卻不允許開追悼會,原因何在?

1949年新中國成立,許世友趕赴山東任職。

當時正好百廢待興,所以他一直忙於為國家建設出力。

雖然很想回家去看看母親,但實在有心無力。

可許世友的心裏一直惦念著在家鄉的母親。

於是不久,他讓許光將母親接來部隊一起居住,也方便自己盡孝。

可沒想到,向來在鄉下住慣了的老太太對部隊的生活不太適應。

在這裏住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許世友母親就吵著要回家。

許世友雖然不舍母親,但也只能尊重她的意願,讓許光將她送了回去。

1959年,許世友實在思母心切,告假返鄉看望母親。

可看到上了年紀的母親獨自背著一捆柴下山的時候,許世友內心的酸楚一擁而上,趕緊上前幫她取下重物。

在家住的這三天,許世友時不時就勸母親去城裏和自己住,可是母親執拗地堅持要住在老家。許世友也只好作罷。

可沒曾想,意外總是來得這麽突然。

1965年,許世友正在海防前線視察,卻突然收到了家中發來的電報,上面赫然寫著「母親病重」四個大字。

他自然心急如焚,但許世友也明白自己現在身負重任,無法離開。

無奈只能讓許光趕緊回去帶奶奶去南京治病,等自己忙完立馬趕過去。

但還沒等他前往南京,母親因病去世的訊息就傳了過來。

彼時聽到許光說母親臨終前還在呼喚自己的乳名。

這年快60歲的許世友在家裏擺放的母親的遺像前傷心欲絕,哭得像個孩子一樣。

在窮困之時,是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長大。

可他還沒來得及給母親盡孝,母親就故去了。

此時許世友想起了1931年對母親的承諾,生前雖不能盡孝,但在自己死後一定要埋在母親身旁,陪伴她長眠。

也正是因為這個承諾,當1956年黨中央倡議所有高級官員在火葬協定書上簽字時,許世友則拒絕簽字,提出死後想土葬,和母親埋在一起,盡最後的孝心。

1985年,許世友病逝後,他要求土葬的報告被送到了鄧公的面前。

鄧公和許世友有著多年深厚的革命情誼,知道他執意土葬行為的背後是為了盡孝,可黨內的規章制度也擺在那。

慎重考慮後,鄧公最終還是決定成全許世友的孝心。

畢竟許世友將軍這一生為了中國革命,立下汗馬功勞,卻唯獨對生養自己的母親虧欠良多。

對待這種特殊情形,鄧公也決定為他破一次例。

這位驍勇善戰的將軍在去世後,終於實作了陪伴母親的心願。